通過進一步收縮外部持股,騰訊正在舍棄打磨了六年之久的體外循環“半條命”。
11月16日,騰訊發布截至9月30日的2022年第三季度業績。與去年同期相比,騰訊的營收和利潤原地踏步,仍未進入新的增長軌道。
上季度,騰訊總營收達1401億元人民幣,同比下滑2%。三大收入來源中,涵蓋遊戲和社交的增值服務板塊下滑3%;網絡廣告下滑5%;只有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板塊增長4%。
利潤方面,騰訊第二季度實現毛利潤620億元,相比去年同期下滑1%;經營利潤和淨利潤均下滑3%。但與今年上半年盈利腰斬相比,第三季度的盈利表現改善明顯,毛利潤環比增長7%,經營利潤增長72%,淨利潤增長102%。
毛利潤環比增速不到兩位數百分比,經營利潤和淨利潤卻實現大幅躍升,主要源於騰訊通過出售Sea等被投公司股權獲得的收益。
財報顯示,今年第三季度,騰訊錄得其他收益淨額209億元,主要來自非國際財務報告准則調整項目,其中包括處置東南亞互聯網巨頭Sea股權的413億元收益。而在第二季度,騰訊的其他收益淨額只有44億元。
受此影響,騰訊連續多個季度的利潤下滑頹勢得到遏止。今年第二季度,騰訊淨利潤同比增速爲-56%,調整後淨利潤爲-17%;到了第三季度,上述數字分別爲1%和2%,回歸去年同期水平。
被騰訊战略放棄的不只是Sea。騰訊在發布財報的同時,宣布將以實物方式向股東派發自己持有的美團股份,股東每持有10股騰訊股票可獲得1股美團B類普通股。
此次派息前,騰訊持有美團約17%股份;本次派發股票佔美團股本的15.48%,總價值接近1600億港元。派息完成後,騰訊在美團的持股比例將下降至1.56%,美團將不再作爲騰訊聯營公司列账。
同時,美團發布公告稱,騰訊總裁劉熾平已經辭任非執行董事,立即生效;並表示兩家公司將維持互惠共贏的商業合作關系,包括延續現有的战略合作協議。
與騰訊保持密切合作,對於美團至關重要。今年8月有傳言稱,騰訊計劃出售美團股票;雖然很快被闢謠,仍導致美團一度蒸發千億市值。如今靴子變相落地,美團股價預計將在短期內承受不小壓力。
除了美團,騰訊陣營的另一員大將京東也遭遇騰訊減持。去年12月,騰訊宣布向股東派發京東股份,持股比例從17%降至2.3%。同時,劉熾平卸任京東董事。
通過減持京東、Sea和美團,騰訊正在主動疏遠與各領域小巨頭的距離。
借助股權關聯和業務配合,騰訊曾與這些公司長期結盟,馬化騰當年“拿出半條命來开放”的愿景得以落地;但如今時過境遷,當年替騰訊徵伐四方的諸侯們不僅形成財務拖累,也讓騰訊在互聯互通和反壟斷的時代走向面前,背負了越來越大的壓力。從股權着手進行剝離,也就成爲騰訊的必然選擇。
但從最新財報來看,騰訊仍然沒有給出另一個問題的答案:解盟之後,往何處去?
騰訊變相減持美團等公司,最直接的好處是立竿見影地改善財務業績。
以美團爲例,此前它一直作爲聯營公司出現在騰訊財報中;由於自身長期虧損,美團給騰訊的盈利表現造成了一定拖累。今年第二季度,騰訊分佔聯營公司及合營公司虧損45億元;第三季度仍有37億元。
騰訊通過分派股票曲线減持後,美團不再作爲聯營公司列账,而是作爲公允價值變動進行計量。騰訊因第三方計入的虧損有望得到壓縮,在自身盈利能力受限的不利局面下,算得上雪中送炭。
更靚麗的季度財報,有助於騰訊股價回暖,並減輕回購壓力。
2022年以來,騰訊累計回購76筆股票;僅在第三季度,騰訊就爲此耗費了133億港元,間接導致季度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減少245億元至1602億元。倘若騰訊股價回升,公司回購壓力就會相對小一些,從而減慢現金流出速度。
不過,即便不是爲了美化報表、提振股價,騰訊也到了和小巨頭們陸續“分手”的十字路口。
此次派發美團股票,騰訊在聲明中表示,此舉符合公司及股東利益;並進一步解釋道,騰訊的策略是投資那些處於發展階段的公司,支持並分享後者的增長;當被投公司的財務實力、行業地位和投資回報已經達到穩健水平時,騰訊就會擇機退出。
在去年底和今年初相繼減持京東和Sea時,騰訊也做出了類似表態。但從三家公司的發展狀況來看,“穩健”也暗含着不那么光鮮的潛台詞:要么增長變慢,要么長期虧損。
今年第二季度,美團淨虧損11.2億元,同比收窄67%;但營收僅增長16%,是疫情以來增速最低的一個季度。京東營收同比增長5.4%,淨利潤44億元,但此前連續三個季度錄得淨虧損。Sea營收同比增長29%,淨虧損卻從去年同期的4.3億美元猛增至9.3億美元。
不算理想的業績,疊加中概股整體低迷,讓三家公司的股價均遭遇重挫。與52周高點相比,美團和京東一度跌去2/3,Sea在最低迷時更是跌掉了近90%。
這導致了兩方面的問題:這些公司的虧損折射到騰訊業績中,讓後者季度報表的bottom line雪上加霜;自身市值一路下滑,又讓騰訊的長期投資收益大幅縮水。
美團們的增長和盈利難題早已有之,絕非一日之寒。而騰訊此前之所以容忍這一情況,在於需要依仗他們四處打仗;但如今,各條賽道硝煙散盡、格局已定,監管體系也愈發完善,互聯網不聞槍炮聲久矣,騰訊自然沒必要繼續重倉。
更何況,中國互聯網早已過了巨頭嘯聚山林、畫地爲牢的蠻荒時代,破除壁壘、消除壟斷才是長期發展方向。大公司都在竭力縮小邊界,而騰訊、阿裏等頭部玩家首當其衝,必須主動收回延展過長的觸角。
過去一兩年,騰訊的對外投資筆數顯著減少,同時不斷退出大大小小的被投企業。但從美團、京東等千億體量的企業抽身,才算得上更具有說服力和影響力的本分舉動。
根據財報,截至2021年底,騰訊所投資聯營公司的公允價值爲9828億元;到了2022年第一季度,銳減爲6060億元,第三季度再降到3018億元。考慮到騰訊投資光譜中仍有拼多多、B站等重量級選手,這一數字仍有可能大幅收縮。
從美團、京東和Sea相繼推出,騰訊藏起當年的“良弓”,減輕了歷史負擔。但從第三季度財報來看,騰訊並未顯露突破以往增長範式的跡象,仍沿着降本增效的老路踟躕前行。
早在今年3月的2021財年業績電話會上,馬化騰就表示“正在積極適應新環境,降本增效,聚焦重點战略領域,爭取長期可持續增長”。隨後兩個季度,來自最高層的壓力,讓降本增效成爲騰訊的業務運轉主軸。
最顯眼舉動之一是,騰訊各事業群开啓了連綿不斷的人員優化。
今年3月底,騰訊員工總數爲116213人;6月底降至110715人;9月底再度降至108836人。過去兩個季度,7000多人從鵝廠“畢業”;另有傳言稱,騰訊部分業務板塊仍在進行規模不一的裁員。
另一方面,騰訊也在收縮業務寬度,一些不賺錢甚至賠錢的產品被放棄,比如社交電商小鵝拼拼、遊戲直播平台企鵝電競、老牌休闲遊戲QQ堂、工具類應用騰訊WiFi管家、資訊服務騰訊看點等。相對應的,騰訊各項經營費用被削減,其中市場營銷开支是壓縮重點,第三季度同比下降32%。
隨着人員和業務的壓縮,騰訊的確做到了“降本”,但“增效”並不明顯。第三季度,騰訊營收成本同比減少2%,但營收也降低了2%,花錢效率並未顯著提高。
具體到各業務板塊,“降本不增效”的問題愈發凸顯。
增值服務一直是騰訊最主要的收入和利潤來源,第三季度的營收佔比爲52%。報告期內,這塊業務的成本相比去年同期降低1%,營收卻下滑3%。其中,佔大頭的遊戲收入下滑4.6%,本土遊戲收入下滑7%;社交網絡收入下滑2%。
廣告業務受累於全行業的不景氣,依然沒有起色。第三季度,這塊業務的營收和成本均下滑5%,其中媒體廣告下滑幅度高達26%。唯一令人欣慰的是,微信視頻號今年7月上线的信息流廣告表現尚可,讓社交及其他廣告的下滑幅度只有1%,低於成本降幅。
B端業務方面,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的成本同比下降3%,但收入同比增長4%,是三大板塊中唯一一個做到降本增效的。
不過,這塊業務的增量主要來自金融科技,也就是微信支付、余額寶之類的模塊。騰訊在財報中稱,第三季度线上线下商業活力增加,食品雜貨、餐飲服務及交通出行等行業顯著增長,讓商業支付金額錄得兩位數同比增長。
另一方面,報告期內騰訊企業服務收入同比有所下降。負責這塊業務的主要是騰訊CSIG(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今年初經歷一波大裁員,有媒體報道稱涉及約20%員工;同時,盈利被定爲今年整個事業群的發展目標。但截至第三季度,這塊業務仍處於虧損狀態。
騰訊“降本不增效”的根源在於,它的流量承接變現場景並未得到拓寬,甚至還有萎縮趨勢。
騰訊多年形成的商業底色是,通過微信和QQ的即時通訊和社交網絡功能聚集用戶,並搭建平台內外的各種管道,把流量輸出到不同的使用場景中,比如遊戲、視頻、音樂、網文、資訊、電商、支付等。在這套模型中,流量池和落地場景是兩大核心要素。
如今,騰訊生態的用戶增長基本停滯:截至9月30日,微信及WeChat的合並月活躍用戶爲13.1億,同比增長3.7%,環比增長0.8%;QQ移動端月活躍用戶爲5.7億,同比增長0.1%,環比增長1%。
盡管如此,騰訊仍然握有中國互聯網第一大流量池,且將長期保持這一地位。但與之相匹配的落地場景,卻开始顯露力不從心的跡象。
以遊戲爲例,騰訊面臨着IP老化的難題。它在財報中承認,第三季度《王者榮耀》和《和平精英》兩大王牌遊戲的收入減少,原因包括行業過渡性挑战導致付費用戶減少,以及全行業的未成年人保護措施。公司計劃一方面集中資源做新遊戲,另一方面要延長老遊戲的生命周期,如14年前上线的《穿越火线》等。
長視頻方面,上季度盡管有古偶劇《星漢燦爛》坐鎮,騰訊視頻的付費會員仍同比下滑7%至1.2億,連續三個季度萎縮。報告期內,騰訊增值服務付費會員同比下滑3%至2.29億。
爲了給流量池找到更多變現機會,騰訊在重磅新品難尋的情況下,只能先在現有承接場景中挖掘更多付費點。過去幾個月,騰訊开始對騰訊會議、QQ郵箱等產品的部分功能收費;但考慮到工具型產品的變現潛力有限,它們很難長期充當賺錢主力。
騰訊要想打破瓶頸,除了繼續研發新產品外,關鍵還是要背靠微信生態,更高效地把流量打包賣給第三方,賺“賣水”的錢。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微信的商業化十分謹慎。它的流量管道主要通往騰訊生態內的各項業務,比如遊戲、視頻等;同時也會借助微信支付九宮格等中心化場景,向騰訊系的各員大將導流,京東、拼多多、美團等都曾享受這一特殊待遇。
體系內業務和體系外夥伴在獲得微信流量時,不可能完全免費;但考慮到姊妹關系,微信的收費標准也不會定得太高。但隨着微信變現壓力的加大,以及騰訊與京東、美團等漸行漸遠,微信有很大機會把流量賣出更高的價格。
在這一過程中,小程序可以發揮更大作用。第三季度,微信小程序日活躍用戶突破6億,同比增長超30%;日均使用次數同比增長超50%。兩項數據均遠高於微信用戶增速,折商家和用戶仍有大量需求未被挖掘,爲平台輸出流量提供契機。
除了直接導流外,微信也已經在主動开闢更多流量承接變現場景,而視頻號是重中之重。
在16日晚的財報電話會議上,劉熾平稱視頻號的商業化水平不斷提高,單季度廣告收入有望達到10億元。“至於營收來源,我認爲一部分會來自於目前在其他短視頻平台的投放,還有一部分來自於電商廣告。”
根據騰訊披露的數據,今年第二季度,視頻號使用時長已超過朋友圈使用時長的80%;第三季度,這一比例有望繼續提升。中信證券此前在一份研報中預測,2023年視頻號全年有望貢獻370億元左右的廣告收入。
除了廣告,視頻號也在尋求切入直播電商這塊數千億量級的市場。今年618,視頻號首次參與電商大促,但整體較爲低調;到了雙11,視頻號高調入局,做了“1111購物狂歡節”,鼓動商家和達人直播帶貨,並從抖音請來了粉絲過億的頭部主播小楊哥。
目前,視頻號的各項變現舉措仍處於起步階段,距離拉動騰訊整體業績尚需時日。但它的想象空間和商業前景足夠寬廣,能夠承接騰訊生態的龐大流量,並進一步向下輸出到細分場景中完成變現。相比遊戲、長視頻等,視頻號有機會給流量找到更高效的輸出場景。
合縱連橫的“舊騰訊”隱入塵煙,老實本分的“新騰訊”卻尚未成型。在業務、財務和股價等維度上,騰訊距離重新站起來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騰訊控股(HK00700)$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騰訊無友一身輕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31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