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當前港美股市場的理解
2年前

一、關於港股

1、港股最有代表性的指數是恆生指數、國企指數,以及近兩年熱起來的恆生科技指數:恆生指數的成分股中,35%是金融,28%是互聯網,7%是房地產;國企指數的成分股中,37%是互聯網,26%是金融,9%是汽車等可選消費;恆生科技成分股中,互聯網行業所佔的權重是76% 。

因此,與其說怎樣看港股市場,不如說我們該怎樣看互聯網、金融、地產等行業,今年前10個月導致港股市場暴跌的是這幾個行業,近期帶領港股市場上漲的,也是這幾個行業。

2、關於互聯網行業,我此前已經分析過多次,兩年前我就已經意識到互聯網行業的用戶紅利已經見頂,商業化變現會越來越難,而且當時的估值存在泡沫,因此選擇了清倉,至少到目前爲止,清倉之後便沒有再碰過。

3、關於金融與地產,我始終認爲高負債的行業,在估值上給予折價,是非常合理的,這也是市場有效性的體現;從商業模式的角度來說,金融與地產都是對管理層更有利,而非對股東更有利的行業。

此外,金融與地產的底層資產極爲復雜,超出了絕大多數投資者的認知能力,我相信沒有幾個投資者能真正看懂銀行和保險的資產負債表。

4、2020年下半年至2021年上半年,正值互聯網行業最爲火熱的時候,中概股批量在香港回歸上市,這也導致恆生指數、國企指數的成分股發生了巨大變化,在高位納入了互聯網公司,剔除了大量高股息的傳統行業龍頭,如果恆生指數、國企指數繼續保持2020年之前的持倉結構,這兩年應該不會這么慘。

5、近兩年港股主要指數的下跌,既有行業發展變化帶來的基本面的影響,也有指數編制規則的影響,以及美聯儲加息帶來的估值影響,還有地緣關系等因素的影響,而且,這些因素都是長期很難改變或證僞的,因此,對我個人來說,近兩年港股主要指數的下跌及其跌幅是合理的,也是可理解的。

6、我近兩年關注的重點,是港股持續穩定高分紅的公司,這些公司今年整體仍然是上漲的,漲幅主要集中在上半年,下半年隨着美聯儲的超預期加息也有下跌,在11月份以來的市場上漲中,這些公司整體都大幅跑輸了同期的指數。

二、關於美股

1、當前美股投資者最爲關注的莫過於通脹,以及通脹帶來的美聯儲強力加息,包括加息之後所帶來的衰退。

2、本輪美國通脹的原因錯綜復雜,具體包括美聯儲此前持續多年的貨幣寬松、疫情帶來的勞動參與率降低、逆全球化帶來的供應鏈問題、全球減碳等等因素,這些因素不是僅僅靠加息就能解決。

3、通脹是一個同比數據,很多投資者寄希望於高基數之下通脹會降低,自2021年5月份之後,美國已經連續一年半CPI在5%以上,這么長的時間足以讓大衆產生通脹預期,通脹本身是會自我強化的。

4、從歷史數據看,過往每一輪通脹,都是實際利率轉正之後,通脹才會被壓制下去,目前美國實際利率依然爲負,明年繼續加息之後,實際利率是否爲負,我個人認爲仍然是未知數,謹慎爲好,不宜樂觀。

5、我個人覺得,今年美股對於投資者最大的意義是,顛覆掉大家對於“低利率一直會維持”的認知,這直接也顛覆掉了很多的投資模型,實踐證明,多了解一些利率的歷史,對投資確實是有幫助的。

三、結語

上述的很多觀點,依舊只是老生常談,之前已經談過很多次。

無論是之前只管理自有資金,還是現在管理私募基金,我都把投資作爲自己終生的事業來做,正是因爲這是一份終生的事業,未來我們必然會經歷無數史無前例的考驗,我不會拿自己以及投資人的錢,去做我自己沒有把握的事情。

我自然也不會去賭尾部風險是否會發生,從短期來說,尾部風險發生的概率確實極低,但如果從我們整個投資生涯的角度出發,我們這一生必定會經歷若幹次真正的尾部風險,只要有一次應對不當,就會被打下牌桌。

無論是未來繼續大幅跑贏市場,還是跑輸市場,我都會一如既往地堅守自己的投資原則,保持謹慎,只參與高性價比的投資機會,我深信,一年只需要抓住一兩個好機會就可以實現合理、穩健回報,長期積累下來,自然也就能夠跑贏市場。

當然,未來我的投資體系會繼續進化,但進化的是方法、策略、工具、對行業與公司的認知,而非投資原則,對於投資安全邊際的要求,不會發生一絲一毫的改變。

轉自:復利先生

$南方兩倍做多恆生科技(HK07226)$$南方兩倍做空恆生科技(HK07552)$$三倍做空納斯達克100ETF(NASDAQSQQQ)$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我對當前港美股市場的理解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32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