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最聚焦/學者認證福食風險低 籲設行動值示警
2年前
台灣將解禁福食,但許多民眾仍擔心食安風險,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教授吳傑今(9)日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採訪時指出,福食對食安影響非常輕微,若還是有疑慮可避免食用海產、野菇等,並建議在現行規範下,應增設「行動值」監測,當食物雖然合格,但超過行動值接近超標時,就要示警廠商密切注意。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太平洋近海地震,伴隨而來的巨大海嘯損毀福島第一核電廠,造成大量放射性物質外洩,全球各國對日本食品進口採取管制措施,台灣也禁止福島五縣市食品進口。直至昨日,行政院宣布,將以3原則、3配套方式開放日本福食,3原則為回歸科學檢驗、比國際標準更嚴格、為食安把關;3配套則是禁止特定地區進口改為禁止特定風險品項進口,日本禁止流通的無法輸入台灣,針對風險品項要求提供雙證,福島五縣市食品於邊境逐批檢驗。

「我個人是贊成的!」吳傑認為,福島核電事件經過10年,食物中的輻射殘留量已是蠻低,再加上我國規範一般食物中放射物質銫137、銫134,每公斤不得超過100貝克是相當低的數值,導致癌症風險也非常低,因此對食安上影響非常輕微。

目前我國輻射檢測僅針對碘131、銫134、銫137,並未納入鍶90,吳傑解釋,核事故發生時有大量輻射物質外洩,檢測鍶90成本較高且過程冗長,可以監控銫134、銫137為指標,若食物中檢出銫137,也可假設食物中有鍶90,透過檢測銫134、銫137判別食物是否有汙染即可。

吳傑說明,福島核災發生後,放射性同位素排入地下水、海水,再透過土壤、植物吸收、動物食用等進入食物鏈,且在福島核災前還有車諾比核災,就已排了很多輻射物質進入海中,因此民眾若是擔心輻射殘留於食材中,可避免食用海產魚類、野菇類等。吳進一步指出,抹茶粉、茶類,或是濃縮物品像是果乾、果膠也常檢出輻射殘留,「這些東西有個特色,就是它把水分都瀝掉了,所以有一種濃縮的效應」,因此測到的放射性同位素會特別高。

民眾可能仍對福食存有隱憂,吳傑分享,可透過浸泡降低放射性同位素存量,但基本上若政府在邊境確實把關,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食品就不會進到市場,民眾也就不需要擔心。

過往針對非福島五縣市食品進口,我國採逐批檢驗方式,吳傑建議,過往檢驗都未檢出不合格,即使檢測出微量輻射殘留,也都約為每公斤10貝克左右,是法規限制的十分之一,意即經過長時間的證實,「非福島五縣市的食品幾乎是很安全的」,可改採抽驗。

不過吳傑也提到,針對福島五縣市食品進口,雖我國訂定每公斤不得超過100貝克的標準,但仍應在標準下建立「行動值」,若產品輻射殘留值雖合格,但超過行動值接近超標時,可示警廠商,未來將禁止進口或是進行加強抽驗等措施把關食安。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今日最聚焦/學者認證福食風險低 籲設行動值示警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3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