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食未檢驗「鍶90」成隱憂?學者4面向分析
2年前
日本福食未檢驗「鍶90」成隱憂?學者4面向分析
台灣將解禁日本福島5縣市食品,目前我國放射物質檢測僅針對銫134、銫137、碘131,鍶90並未在列,有專家認為應納入檢驗,不過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教授吳傑今(9)日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採訪時從量能、成本、時間與食安等4面向分析,認為不檢測鍶90也無妨。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昨行政院宣布,將以3原則、3配套方式開放日本福食,3原則為回歸科學檢驗、比國際標準更嚴格、為食安把關;3配套則是禁止特定地區進口改為禁止特定風險品項進口,日本禁止流通的無法輸入台灣,針對風險品項要求提供雙證明,福島五縣市食品於邊境逐批檢驗。
在檢測方面,吳傑說明,台灣使用高純鍺偵檢器檢驗,食品當中若含有任何銫134、銫137、碘131,都可以準確被定量出,最低可以測出1個貝克/公斤,靈敏度相當高,「任何的放射性的殘存在食品當中都無所遁形,都可以被偵測到」,所以若食品能通過邊境檢驗,就代表一定安全。
不過國內也有另一派專家認為,除檢測半衰期30年的銫137、半衰期2年的銫134、半衰期8日的碘131,鍶90半衰期為29年,仍有風險隱憂,也應納入檢測。
對此,吳傑解釋,不論是福島核事故或是任何核災,都會釋放出大量各樣放射性同位素,這些放射性同位素可分為兩類,一類衰變放出γ輻射,如銫134、銫137,另一類是衰變放出β輻射,鍶90就是屬於β輻射。
吳傑坦言,純鍺偵檢器能準確檢驗γ輻射,但要測驗β輻射就有困難,β輻射穿透力短,台灣能檢測鍶90的僅有南部的輻射偵測中心跟北部的核能研究所,因此若法規限制每一樣邊境管制食品都要檢測鍶90,「其實是量能絕對不夠,絕對不夠」。
此外,吳傑指出,每件γ輻射食品樣品檢驗,大部分行業定價約為1500元,但若是要檢測鍶90,「成本大概就會增加10倍,定價上面也會增加十倍」;時間方面,每件γ能譜分析第一階段大約需要1000秒,第二階段是1萬2000秒,鍶90則最少要三日才能做一件樣品,效率上不夠,經濟成本也過於龐大。
另從食安方面考量,吳傑表示,可使用監控銫134、銫137為指標,若食物中檢出銫137,也可假設食物中有鍶90,透過檢測銫134、銫137就能判別食物是否有汙染,有汙染食物不會食用,「我們就根本不需要管它裡面有沒有鍶90」,建議逐批檢驗γ輻射銫134、銫137,但是部分樣品抽樣,少部分檢測鍶90即可。
吳傑也提到,台灣現在有原能會所屬的核能研究所、輻射偵測中心、台電放射試驗室、陽明交通大學、清大及屏科大等7間實驗室可檢測銫134、銫137、碘131,每年檢測量能可達到7萬件,根據行政院表示福食解封每年會增加8000件,再加上每年1萬8000件至2萬件已執行數年的逐批檢驗食品,檢驗量能應是足夠,但仍要視實際開放後狀況才知道。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日本福食未檢驗「鍶90」成隱憂?學者4面向分析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3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