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以來,港股表現回暖,其中,恆生科技指數更是近兩周內取得了近30%的漲幅。市場底部是否已經顯現?港股迎來上行周期了嗎?
數據來源:Wind。
張皓 2020年3月以來,以美國爲代表的海外發達市場,爲提振疫情衝擊下的經濟活力,开啓了一段長期量化寬松貨幣政策,進而帶來充裕的市場流動性,並推動科技股出現階段性快速上漲。
在該因素的催化下,從2020年3月到2021年春節期間,恆生科技指數由臨近5,000點,攀升至11,000點。然而,港股市場隨後的表現一波三折,經歷了較長時間的持續調整,該過程主要分爲以下幾個階段:
- 2021年2月至3月,在美國貨幣政策开始轉向,美債收益率逐步上行的大環境下,投資者對緊縮型貨幣政策下的市場流動性,產生了一定擔憂。無風險收益率水平的上升,對風險資產估值造成了一定壓力,使得恆生科技指數开始回落。
2021年4月至5月,隨着國內對教育和互聯網行業監管政策的收緊,平台型互聯網企業的競爭優勢遭遇挑战。
今年以來,俄烏衝突和通脹持續高企,使得美國及歐洲加快加息節奏,這又導致科技股估值進一步回落。
與之對比,2000年科技互聯網泡沫破滅時期,納斯達克指數也曾經歷最大回撤78%。然而,細看之下兩者背後的原因並不一致。彼時的科技互聯網公司,並無明確的商業模式,營收體系也尚未成熟,更無需看淨利潤,當時的回撤主要受到了較多劣質上市公司的影響。 數據來源:Wind。
反觀本輪恆生科技指數的調整,諸多具備良好代表性的互聯網公司,主要是在上述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才發生了較大幅度回調。回首過去的兩年多時間,港股經歷的下行周期,我們認爲,包含貨幣政策或流動性等衆多維度在內的因素,都已經體現在股價的波動中,並被市場消化。就當下而言,我們預計恆生科技指數已出現較好投資機遇。
王學恆 主導本輪港股回撤的因素,來自內外兩方面。
- 內部影響因素:一是疫情的偶發與散發,使得需求端和供給端均受到抑制;二是房地產銷量低於預期,使得中資美元債市場中的部分企業評級被下調。且由於美債收益率上升,使得民營企業的融資相對困難,企業償付壓力較大,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盈利能力。
外部影響因素:今年2月以來發生的俄烏衝突,導致全球投資人風險偏好下降,造成市場階段性快速回調;另外,通脹的高位運行,以及美聯儲較快的加息幅度,皆對港股走勢產生了影響。
從今年的1月到7、8月,雖然投資者對美聯儲加息有着較高的一致預期,但是其過快的加息節奏,成爲市場的尾部風險,由此引發市場的進一步回落。在尾部風險的釋放過程中,諸多標的經歷了回撤,由此也導致衆多過往業績優秀的投資人,在今年的投資收益並不理想。不過相應的,隨着市場尾部風險基本釋放完畢,目前港股的投資機會也开始顯現。
Q:對於當下的港股市場而言,風險和機會孰高孰低?
張皓 由於恆生科技指數可類比納斯達克指數,素有「港版納斯達克」之稱,旨在反映於中國香港上市、來自科技或創新領域的龍頭公司之表現,其較高的波動程度,或將延續相當長一段時間。
因此,在不同的投資期限內,港股市場的投資風險也有所不同。若投資人傾向於短线交易,仍需重點關注短期通脹和美聯儲貨幣政策的變化,上述變量或對成長板塊產生較大影響;若投資人傾向於中長线投資,那么當下而言,布局港股科技板塊的時機已至,原因如下:
從資金面看,港股中約40%資金體量來自海外投資人,因此美國貨幣政策的收緊,對港股產生了較大的邊際影響。如果美聯儲的加息和緊縮性貨幣政策能夠迎來拐點,此種情況下,港股的估值將有望得到一定支撐。
從政策面看,諸多均已出現轉折信號,確定性逐步有效提升。
從估值看,目前恆生科技指數的整體估值水平,處於相對歷史低位。鑑於該指數的大部分投資風險已在高位回撤中得到釋放,中長期看,投資該指數的機會大於風險。
王學恆 總體而言,我們對當下的市場持樂觀態度。原因如下:
首先,長期美債收益率繼續上行的空間較爲有限。這或將影響美國GDP中的私人部門投資這一分項,預計該數據在2023年的增速有可能出現回調。同時,時薪增速作爲美國經濟的先導指標,也出現了下降。由此可見,美國經濟衰退的概率可能正在上升。因此,長期美債收益率或難繼續上行,外資撤出港股的意愿可能也會降低,從而有望支撐港股未來的市場表現。
其次,港股總體的股息率具有較強的吸引力。投資者不懼下跌,怕的是無止境的下跌,要找到市場的底部支撐,就需要測算重要指數的股息率。例如,當前的美債收益率接近4%,若股息率高於4%,且長期看股價兼具成長性,那么,股市便具有較強的投資吸引力。根據我們的歷史回測,本輪恆生科技指數的點位,接近2016年和2020年的底部。以史爲鑑,在恆生指數的幾次重要底部,包括1998年、2003年、2008年和2016年,綜合股息率均高於4.5%,最高時爲6.6%。目前,恆生科指的股息率爲6.3%,因此有着較高的投資吸引力。
再次,港股中部分行業的盈利數據已出現改善。從二季報來看,部分互聯網公司的利潤端开始改善,我們預計,港股三季報仍將延續改善趨勢,並爲企業ROE提供重要支撐。
最後,諸多上市公司开始回購股份。近期,港股中回購的企業數量和回購總金額,均創出歷史高位,顯現出企業對未來股價的表現具有較高信心。
綜上所述,諸多因素的積累,加上支持平台經濟健康發展的政策,我們有信心認爲,港股的底部就在眼前,或是已然過去。
Q:港股的成長股底層資產是來自於中國,但港股結構與美股類似,前三大行業分別是醫藥,科技,消費及第三產業。如何看待具體板塊的投資機會?
張皓 從香港本地與內地公司的佔比來看,隨着近幾年港股市場的改革,內地公司的市值佔比逐漸增加。以恆生科技指數爲例,目前,內地上市公司貢獻了約三分之二的市值。
從港股的行業構成看,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裏,港股上市公司多來自金融地產和公共事業等成熟行業,近幾年來則以新經濟行業爲代表,包括:互聯網、消費、生物醫藥等等,整體來看,港股的這一發展路徑與美股較爲相近。
究其原因,則是對互聯網和生物醫藥這類成長型企業而言,存在自身獨特性,例如:部分互聯網公司的同股不同權,目的是保證其前期決策相對高效;部分生物醫藥企業的產品因仍處於研發階段,尚未產生實際營收。因此,它們需要一定的特殊環境培養支持,以形成良性發展。因此,我們預計未來港股市場中還會出現更多來自內地的新經濟公司。
此外,受到海外資本初期投資退出機制的影響,也會有相當一部分公司選擇在港股上市。在中國的產業升級和消費升級的帶動下,我們有理由相信,港股在科技、醫藥和消費領域,未來有望孕育出較多的優質上市公司,並顯現出長期投資價值。
王學恆 在港股通標的中,市值佔比前三的行業分別是醫藥、科技和消費。
醫藥方面,我們預計其未來三年的復合增速有望到達28%。子板塊中,生物藥、醫療器械,以及CXO的復合增速,分別有望達到53%,30%和27%。
科技方面,目前恆生科技指數包含30家公司,在互聯網行業的基礎上,進一步夯實了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和制造業。我們預計在未來三年中, 新能源車的復合增速有望達到70%,本地生活服務、醫藥電商、半導體、以及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的復合增速則在20%~30%之間。
消費方面,目前消費類港股主要由食品飲料、品牌服飾和澳門博彩這三部分組成,考慮到疫情使得澳門博彩和旅遊餐飲行業的基數較低,從成長性上看,這兩個行業未來增長的機會較爲突出,復合增速有望達到30%。這些都是港股中非常具有投資潛力的投資機會。
Q:近期港股出現較大波動的行情,但南向資金一直保持較穩定的流入態勢。在外部金融條件持續收緊、地緣局勢更爲錯綜復雜的背景下,對於四季度和明年市場作何展望?
張皓 香港屬於外向型經濟,從港股的資金結構看,香港本地、海外和內地的資金佔比分別爲40%,40%和20%。內地的20%,很大程度上來自港股通,即南下資金。其佔比近年來也在不斷在提升,持有港股市值由2020年初的約6,000億已增至目前約9,000億。對於成長股來說,提升了其資金流動。
總體而言,隨着港股已經近乎調整到歷史低位,目前一些海外的長期資金已逐步开始布局。展望後市,港股資金總體呈淨流入趨勢,並有望支撐港股繼續向好。對於醫藥,科技,消費等幾個優勢板塊,當下是一個較爲不錯的投資時點。
王學恆 我們之所以投資港股,是因爲看好中國未來的經濟成長。經濟周期存在擴張期,也會有收縮期,我們預判這一輪的收縮期將在今年四季度進入尾聲,明年將开啓一個新的經濟復蘇。
不同於發達經濟體的通脹情況,我國的總體通脹水平較低。結合我國的人口規模和龐大的市場,展望明年,我國將有望在全球範圍內率先實現經濟復蘇。因此,我們認爲當前港股是機遇大風險,而恆生科技以其較大的彈性,反彈的幅度預計將高於整體港股。
就當下而言,港股已出現歷史底部區域,我們認爲通過买入港股並耐心持有,投資者有望與中國共同成長,共贏未來。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Alpha Talk - ETF|震蕩磨底期,如何把握港股科技的投資機遇?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34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