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恆心
來源|博望財經
近日,$京東集團-SW(HK09618)$的消息可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先是以高管降薪等多種方式提升員工待遇,並一度衝上微博熱搜;再是2022年三季度的發布,表面上維持扭虧爲盈的高質量增長,但實際卻是以營收增長疲憊、用戶規模流失及削減營銷投入所換來的;再就是劉強東繼續轉讓京東系公司股權。
01
以高管降薪來提升員工待遇
先從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全員信講起。
11月22日,京東集團創始人、董事會主席劉強東發布全員信,大概這么幾點。
重點是要提升員工待遇。劉強東在信中明確表示,“自2023年1月1日起,逐步爲十幾萬德邦的兄弟們繳齊五險一金,確保每個德邦兄弟都能‘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爲兄弟們提供基礎保障。過去,德邦的做法雖然合規合法,而且繳納的五險一金比例遠遠超過其它同類公司,但依然有很多外包兄弟不能像自有員工一樣享受全額五險一金待遇。我們會按照一定條件,逐步把外包兄弟轉化爲德邦自己的員工!讓大家更有保障!”
劉強東還補充到,“集團拿出100億元人民幣,爲包括全體德邦兄弟們在內的所有集團基層員工設立‘住房保障基金’,我希望此舉能爲工作滿五年以上全體員工,包括每一個快遞兄弟和客服兄弟實現購房愿望。這是循環無息貸款基金,意味着未來十年,集團累積投入資金總額高達數百億人民幣。”此外,劉強東個人還將再捐出1個億去擴充“員工子女救助基金”的規模。
都知道,今年7月京東集團通過旗下子公司京東物流完成了收購德邦控股超過50%的股權並納入京東系。對於合並原因,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一位投資人士表示,“德邦之所以被認爲是最適合京東物流收購的一個優質標的,主要原因還是其硬件資源具備較強價值。”他還進一步補充,“強幹线以及大件運輸能力的補足,基本可以看作是京東物流還未補齊的最後一塊重要拼圖了。”
據悉,截至2022年9月第,京東體系員工總數近50萬人,比去年底增加7萬多人。
資料來源:京東物流官網。
那么問題來了,這筆巨額資金從何而來?
劉強東也給出了答案:以高管降薪等多種方式來實現。
全員信指出,“集團決定自2023年1月1日起,京東集團副總監以上以及相對應的P/T序列以上全部高級管理人員,現金薪酬全部降低10%-20%不等,職位越高降得越多。”與此同時,劉強東還在會議上宣布,今年年底將對10%副總裁級別以上的高管進行末位淘汰,並一度衝上微博熱搜。
劉強東也爲高管“畫了個餅”,表示“我向你們道歉!如果兩年之內,京東業績重回高增長狀態,集團隨時可以恢復大家的現金報酬。”
簡單來看,這封全員信將劉強東體恤員工演繹的淋漓盡致,同時也反襯出對高管的不友好。
那么下一個問題,誰會是第一批“受害者”?
從劉強東的實際行動來看,無疑是零售管理人員了。
剛宣布下調薪酬後不久,時尚家居事業群負責人馮軼、大商超全渠道事業群劉利振、平台業務中心負責人林琛被殃及,或退休或離職,由管培生孔祥瑩、吳雙喜接任。
除了人員上的調整,劉強東還將京東3C家電事業群拆分爲家電家居事業群和電腦通訊事業群,將時尚家居事業群改爲時尚美妝事業群。自此,京東零售擁有大商超全渠道事業群、時尚家居事業群、生活服務事業群、企業業務事業群4大事業群及家電家居事業部、通訊數碼事業部和同城業務部3大事業部。
02
扭虧爲盈的業績背後盡顯“疲憊”
不難看出,劉強東的經營思維已經發生轉變,由“打天下”轉爲“守天下”,強調“節流”而非“开源”。
不少讀者可能心存疑惑,不應該是這樣,畢竟京東集團剛剛上交了一份還算令人滿意的“答卷”。
11月18日晚間,京東集團發布了2022年三季度業績報告,顯示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435億元,同比增長11.4%,其中服務收入465億元,同比增長42.2%;經營利潤87億元,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60億元,較上年同期的-28億元實現扭虧爲盈。
資料來源:京東集團2022年三季報。
值得一提的是,京東集團延續上季度扭虧爲盈,但此前已連續4個季度虧損,終於在今年第二季度首次盈利。
對此,京東集團首席執行官徐雷表示,“京東持續聚焦提升各業務版塊的經營效率,幫助我們在行業面臨挑战的環境下仍然取得健康增長。”
此外,京東集團還披露了一些其他數據。截至2022年9月底,京東集團供應鏈基礎設施資產規模同比增長65%至1267億元,其中,運營超過1500個倉庫,包含雲倉生態平台上的雲倉管理面積在內,倉儲總管理面積超過3000萬平方米。從2017年提出面向技術轉型以來,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京東體系在基礎科學和技術研發上的累計投入已超過900億元。
但業績增長背後所表現出的“疲憊”也值得深思。
首當其衝便屬營收增長乏力。
回首京東集團的發展之路,2016年之前可謂是意氣風發、高歌猛進,營收增速均在50%以上,但2016年开始增速便有所放緩,降至50%以下,接着便是一路下行,2017年至2019年增速依次爲39.3%、27.5%、24.9%,但在積極調整業務之後,2020年和2021年增速有所回升,但仍低於2017年。
時間拉回到2022年,分季度來看,京東集團營收增速分別爲18.0%、5.4%、11.4%,大致呈波動性下滑趨勢,若照此下去,預計全年增速大概率會繼續探底。
最可怕的,2021年以來京東集團在持續大手筆收購下,依舊沒能解決增長問題。
除了今年將德邦控股納入合並報表,增加300億規模外,去年還將跨越速運收入囊中,也貢獻了百億收入。但如此豪擲之下,京東集團的增長速度並未有明顯起效。
而近年來京東體系用戶增速下滑無疑是罪魁禍首。
業內都知道,京東玩的就是自營電商模式,從成立之初就高喊“正品自營”,加之坐享電商紅利以及既定的燒錢策略下,京東給予了消費者優質的購物體驗,用戶增長基本無虞。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中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8.41億,佔網民整體的80%;相比2013年中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僅3.02億,佔網民整體的48.9%。另據Wind數據顯示,電子商務交易額已經從2013年的4.57萬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14.92萬億元。
數據是最好的證明,近十年時間內,網民用戶規模提升近2倍、交易額增長更是超2倍。
然而,隨着中國電商步入紅海,加之拼多多、快手、抖音等強勢崛起,包括京東在內的電商平台开始由增量競爭轉爲存量競爭,互相卷向對手的基本盤。
體現在用戶增速上,尤爲明顯。兩年前京東集團單季度用戶規模增速還能維持在20%-30%之間,但今年以來增速陡降,截至9月30日的12個月,年度活躍用戶數同比僅增長6.5%至5.9億人。
群狼環伺下,京東集團2022年以來也被迫削減營銷开支,第三季度同比下滑2.1%,這也是業績扭虧爲盈的重要原因之一。
03
創始人劉強東“隱退”只爲提升行政效率?
除了業績上的頹勢,京東集團還面臨着劉強東的“隱退”。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2020年劉強東累計卸任約230家公司職務,大多數爲京東生態在全國各地方的物流與供應鏈企業;2021年又卸任了18家公司職務;今年4月7日,京東集團更是將CEO更換爲徐雷,而劉強東而是將更多精力投入到長期战略設計、重大战略決策部署、年輕領軍人才培養和鄉村振興事業。
當然,今年以來,劉強東轉讓京東系公司股權的事項仍在持續着。
就在上月27日,劉強東將持有的京東圖書關聯公司江蘇圓周電子商務有限公司45%股份轉讓給京東集團副總裁繆欽,並已完成了工商變更登記手續。轉讓完成後,繆欽爲該公司控股股東,同時李婭雲持股30%,張雱持股20%。
資料來源:企查查。
同日,劉強東還將所持江蘇京東邦能投資管理有限公司45%股份轉讓給繆欽,也已經完成了工商變更登記手續。轉讓完成後,繆欽爲該公司控股股東,同時李婭雲持股30%,張雱持股20%。
資料來源:企查查。
據悉,江蘇圓周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成立於2010年9月,經營範圍包括圖書、報刊、電子出版物批發與零售及網絡發行業務等;江蘇京東邦能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8月,經營範圍包括投資管理、企業管理咨詢、投資咨詢等。
當然,這都是劉強東“隱退”的冰山一角,給出的原因多爲“提升行政效率”。
但無論怎么說,京東集團能走到今天實屬不易,未來還能講出怎樣的故事尚需市場給出答案,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以高管降薪來提升員工待遇,劉強東意欲何爲?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34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