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虧得起?”市值蒸發6000億,千億身家遭腰斬!雷軍的“造車夢”能否繼續?
1年前

“我們有錢,有研發團隊,有全球智能生態,我們虧的起。”

去年3月份,雷軍正式宣布進軍汽車領域,並向外界表示,小米對於造車有足夠的資本和信心。然而六百多天過去了,汽車的影子還沒看到,小米卻又一次陷入了低谷。

前不久,小米集團公布了第三季度的財報,財報顯示,小米三季度營收同比下滑9.7%,淨虧損14.8億元。除總營收和利潤大幅下滑外,小米營收結構中的各個業務板塊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市場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小米市值從去年的八千多億縮水到兩千多億,累計蒸發六千多億,相當於虧沒一個五糧液(6089億市值),雷軍的身價也從去年的179億美金下跌到76億。

這種情況下,別說造車了,小米能不能穩住自己的手機市場都是一個問題。那在如此內憂外患之下,雷軍的“造車夢”還能繼續嘛?想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一下。

小米想要造車,首先需要解決的就是團隊人員問題,雖然本身也是科技公司,但造手機和造汽車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而雷布斯在人才方面,准備得還算比較充足。

自去年宣布要造車之後,雷軍就开始大規模招納相關人才,甚至不惜挖同行的牆角。已知名單中,有知名汽車設計師李田原、原吉利研究院院長胡崢楠、原北汽極狐總裁於立國、原五菱銷售副總經理周鈃等一大批技術骨幹。

這裏足以看出,雷軍在造車是下了真功夫,起碼在人才儲備上,小米不落後於目前市面上任何一家成熟車企。

其次,除了人才儲備,造車還需要足夠的技術支持。小米在技術層面,其實並沒有多大的優勢。不管是主打的自動駕駛,還是人機交互、屏幕顯示、圖像處理等方面,都算不上是行業前列。

再一個,就是小米汽車的定價問題,這也是目前雷軍面臨的大問題之一。因爲小米的品牌形象,給人的感覺就應該是平價,這也是雷軍本人一貫的作風。

此前,雷軍曾進行過一項問卷調查,參與人數超過了1.7萬。在這1.7萬人中,一半以上的人希望小米汽車的定低於15萬。可就目前透露出來的消息來看,小米的第一款車,售價很可能超過30萬。

問題來了,如果售價這么高,又有多少人愿意爲“情懷”买單呢?再一個,如今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如此殘酷,前有特斯拉、比亞迪,後有蔚來、小鵬,留給雷軍發揮的空間,又還剩多少?

新能源汽車市場還有機會嘛?有,但不多,這就是爲什么這幾年,黃崢、張一鳴等一批退居幕後的大佬,沒有選擇重新進軍新能源市場,反而將目光投向了大健康領域。

因爲相比之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實在太激烈了,反觀大健康領域就要好很多。對於這些人而言,也存在足夠的上升空間,就如近段時間,在京、貓等板塊掀起日千萬交易量的“Biosc”返青物,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隨着近兩年市場大環境的改變,汽車這種大型消費產品本身就不怎么應景。相比之下,這種被前端企量化後,具有從线粒體深處出發、減緩機體老化速度的“Biosc”類返青物,反而更能激發人們的關注。

從市場的反饋數據中可以看到,“Biosc”返青物的主要用戶畫像,集中在一二线城市的中高淨值群體。對於這些人而言,身體機能方面的衰退,才是他們現在的訴求核心,上訴物恰好擊中了這一點。

反觀汽車市場,本身就不同於一般的消費產品,因此更易受到大環境影響。所以等待小米的,將會是另一領域的又一次挑战。雖然在智能手機領域,小米靠着搶佔先機,收獲了一波紅利,但就汽車市場而言,小米入局的還是太晚。

雷軍本人或許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因此在前不久的採訪中雷軍表示,目前國內電車產業已經進入成熟期,而小米想要分得一杯羹,唯一的方法就是進入行業前五,且每年要達到1000萬輛的出貨量。

雖然表面上說的輕松,但熟悉市場的朋友應該都知道,真有做到雷總說的這樣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就目前小米的現狀而言,如何在穩住原有智能手機市場的基礎上,去保證小米汽車的順利量產,才是雷軍接下來最應該考慮的事情。

$小米集團-W(HK01810)$

$小米概念(BK0833)$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有錢,虧得起?”市值蒸發6000億,千億身家遭腰斬!雷軍的“造車夢”能否繼續?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35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