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星空下的滷煮
編輯/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芋圓
藥品是特殊商品,一旦安全性上存在漏洞會對公衆健康帶來極大隱患。由此引發的藥品追溯問題在我國也討論已久,藥品一旦出了問題如何追蹤流向了哪裏?都用在哪些患者身上了?怎么確定是哪個中間環節的責任?2018年全國譁然的驚天疫苗醜聞更是讓建立藥品全流程追溯體系顯得迫在眉睫起來。
那么目前體系建設的如何了呢?又有哪些上市公司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收益呢?
一、向上溯,向下追
藥品追溯指通過記錄和標識對藥品在全生命周期中的歷史進行溯源和追蹤。這個全生命周期其實涵蓋很廣,從最上遊的藥品原料來源、生產、批發流通一直到下遊的終端銷售、最終使用患者的信息都涵蓋在內。也就是說,藥品信息化追溯需要藥品上市許可人、生產企業、流通企業、銷售終端和監管部門等多方參與,這才能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缺少任何一環都是不完整的。
我們從下圖這個體系中可以看到,藥品追溯系統是基礎,這是藥企自建或外包給三方信息化服務商建立的,向藥品流通企業和銷售終端开放使用。藥品追溯協同服務平台是連接監管平台和企業平台的樞紐,雙向對接。最上層是國家級和省級的監管系統,監管部門通過這裏對藥品實現動態追溯。
我國藥品信息化追溯體系 來源: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招商銀行研究院
藥品追溯碼相當於藥品的“身份證”,是用於標識藥品各級銷售包裝單元的代碼,關聯了藥品生產企業名稱、通用名、批准文號、生產日期等諸多信息。而形式上可以是條形碼,二維碼或RFID標籤等等,用支付寶等手機APP即可掃碼查詢相關信息。大家可以翻翻家裏的藥品,看看包裝上有沒有下圖類似的追溯碼。
某款藥品包裝上的藥品追溯碼 來源:筆者
該條形碼查詢結果 來源:筆者
二、政策搖擺,終由企業主責
我國的追溯體系建設其實起步很早,早在2006年藥監局就發布了關於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的追溯監管政策,算是打響了第一槍。此時還是電子監管碼時代,由監管部門主導,中信21世紀配合運營,各藥企、藥房等只作爲被動接受者參與統一的中國藥品電子監管平台。不過行政色彩濃鬱的電子監管碼模式一直遭到市場的普遍質疑,這種在藥企本身防僞碼等體系之外再加一碼的形式明顯屬於重復建設,而且成本不低,多年來推行的阻力都挺大。而後$阿裏健康(HK00241)$入主中信21世紀同時接下國內藥品電子監管的活計後,各路玩家對阿裏這種又做裁判員又做運動員的姿態更是不滿,這讓其他市場主體的數據安全性如何保證呢?總之,本就推行不利的藥品電子監管碼最終沒有很好的執行下去。
不過實現藥品追溯畢竟有迫切必要性。在“問題疫苗”事件爆發110天後,藥監局於2018年底印發了《關於藥品信息化追溯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算是我國藥品信息化追溯體系的重啓。這次的內容上含着一個大變化,“電子監管碼”的說法不提了,由“藥品追溯碼“取而代之。毫無疑問,這意味着建設主體已不再是監管部門,而是放在了企業肩上,試圖用市場化的方式實現“你好我好大家好”。
雖說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但畢竟是在路上了。
三、標准化任重道遠
但這條路也不是坦途。
建設責任歸於企業雖然激發了藥企的參與熱情,但也顯然會造成一些混亂。企業自建的藥品溯源碼編碼規則有差異,形式上也是條形碼、二維碼、射頻識別標籤五花八門,況且不同地區之間的標准也不同。這造成各追溯平台之間以及企業與監管平台之間的信息難以互通,協同就無從談起。再進一步說,除了藥品追溯碼本身之外,全流程信息化的打通也非常必要。都談到追溯了,那肯定不能停留在掃個碼驗真僞的層次。從原料來源开始,生產、流通、銷售終端、患者等各個環節都要納入進來。然而這些環節的監管歸屬是不同的,藥監局管得了藥企管得了藥房但醫院的監管可是在衛生部門,況且物流等其他參與者又怎么管?這些環節的信息化程度支撐的了追溯這個對細節要求很高的動作嗎?
當然,監管部門也看到了這些問題,也意識到只有通過不斷地細化要求,統一追溯編碼標准及規範才能一步步解決。截至今年6月新發布的兩項關於藥品追溯碼印刷及查詢結果顯示規範的信息化標准爲止,監管部門已經總計發布了12項標准規範,涉及藥品上市、生產、經營、使用、消費5個環節。雖然建立追溯體系的首要責任還是在市場主體身上,但基本標准釐定下來,互聯互通的完整信息鏈也就有盼頭了,真正實現溯藥品來源和追藥品流向就有希望了。
來源: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
四、有機會,但市場容量有限
監管要求的深入應能給各大醫療信息化廠商以機會,這和國內制藥行業現狀直接相關。我國藥企雖然數量高達數千家但基本停留在規模小、經營散和信息化程度低的階段。讓這些小藥企自主承擔這個藥品信息化追溯是非常難的,基本只能求助於像阿裏健康或者$衛寧健康(SZ300253)$這些能提供第三方服務的醫療信息化廠商。
但單純建設藥品信息化追溯平台這個事兒似乎市場天花板不高。從中信21世紀到後面入主的阿裏健康一直是國內藥品追溯平台的領軍企業,其近年財報中曾披露覆蓋了98%以上的疫苗、血液、麻醉藥品等重點追溯品種。然而這么強悍的市場地位能創造多少真金白銀呢?很遺憾,並不多。中信21世紀在電子監管碼時代追溯平台業務收入只有數千萬港元水平,阿裏健康接手後2017財年這塊業務也就只有0.96億元,2020財年阿裏的追溯及數字醫療業務更是只剩0.39億元。而衛寧健康等廠商年報中雖然也有提到藥品信息化追溯,但均未在業務中單獨列示,說明體量同樣非常有限。
當然,這塊業務在財務數字之外的意義還是不小的。畢竟是連接了藥品全生命周期的各個環節,誰搭成了這個體系誰就掌握了貫通上下遊的鑰匙,這也是阿裏這樣的巨頭愿意在此持續深耕的一大原因。
隨着監管層面各項標准規範的陸續發布,藥品信息化追溯體系已是必然趨勢,不過對相關的市場機會我們恐怕不能期望太多。
注: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沒有买賣就沒有傷害。
$京東健康(HK06618)$
#醫療健康板塊大幅拉升#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藥品信息化追溯,小市場價值幾何?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37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