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ETF一周復盤又來了,本次復盤的重點總結如下:
1、股票型ETF份額減少,獲利了結情緒逐漸升溫?
2、連續兩周大漲13%,港股上升趨勢未減。
3、疫情防護優化,後疫情板塊紛紛異動。
4、成交額小幅回升,價值風格略勝一籌。
5、新能源、半導體表現疲軟,華夏科創50ETF吸籌排名第一。
更多詳細內容,請往下看。
ETF一周觀察(12.04-12.11)
1、ETF份額總體淨流出,非貨ETF份額流入增長率爲-0.50%。
從上周的份額增長情況來看,ETF市場非貨份額小幅減少,主要原因是港股反彈進入深水區,且外圍是市場擾動因素仍在,投資者獲利了結情緒較濃。
2.熱門概念ETF
從熱門概念ETF份額變動來看,資金觀望情緒較濃,雖然信息、消費、醫藥板塊熱度仍然較高,但份額增加並不明顯。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信息板塊增加的份額主要集中在半導體板塊,而非之前演繹的主线——信創。
至於金融板塊則是由於穩增長概念被“重溫”,相關板塊出現一定程度的反彈,不過上周出現分歧,抄底資金有恐高情緒,大家對該板塊的看法更多的是反彈預期。
3.新成立ETF
上周無新成立ETF。
雖然近期價值風格表現佔優,但從新發ETF的類型來看,成長風格居多,且主要集中在中證1000和科創50的增強策略ETF,但並未出現爆款。不過往往低位入場才能獲得較好的持有體驗,大家可以適當關注。
ETF一周漲幅榜(12.04-12.11)
從漲幅排行榜來看,上榜基金漲幅均超10%,港股反彈“如火如荼”。
排行榜中有八只ETF均爲恆生科技指數ETF, 實行T+0的交易方式,該指數選取30家最大的港股科技企業組成,包括網絡、金融科技、電子商務等領域,以反映科技板塊港股上市公司的整體表現。其中規模最大的是華夏恆生科技指數ETF(超過180億),優勢較爲明顯,對於捕捉港股投資機會的投資者來說,具有較好的配置價值。
排名第一、二的均爲中證港股通互聯網相關ETF,該基金從港股通範圍內選取30家涉及互聯網相關業務的上市公司證券作爲指數樣本,相對恆生科技指數來說,互聯網純度更高,相對於中證海外中國互聯網30指數和中證全球中國互聯網指數來說,投資集中度更高(只投資於港股)。
ETF一周跌幅榜(12.04-12.11)
從跌幅排行榜來看,美股表現較爲疲軟,A股中光伏概念仍處於持續調整的狀態。
排名第一的是海富通上證非周期ETF,下跌7.09%,跌幅較大的原因是規模較小,盤中交易放大了波動,該基金持倉主要集中在食品飲料、電力設備行業,且以龍頭居多。
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均爲美股相關ETF,由於美國PPI數據超預期,雖然市場預計加息將开始放緩,但這一調整是否足以引導經濟實現軟着陸仍然是個問題,短期內震蕩的概率較高。
ETF一周成交額榜單(12.04-12.11)
上周成交額繼續回升,市場回暖明顯,滬指再次站上3200點,另外從榜單來看,華夏基金相關產品熱度較高,佔據“半壁江山”。
排名第一的依然爲海富通中證短融ETF,成交額539.68億,由於具有一定的稀缺屬性(低費率、靈活性、穩定性),已經連續十五周排名榜首。
排名第二是華夏恆生互聯網ETF,該基金是唯一一支跟蹤恆生互聯網科技業指數的ETF,且規模超過254億,投資者認可度較高,和中證港股通互聯網指數相比個股集中度較高(前十個股權重超過87%)。
排名第三的是華夏恆生科技指數ETF,該基金是所有恆生科技ETF中規模最大的(超180億),自然也是成交最活躍的,疊加近期港股大反彈,獲得較多資金的關注(單周市值規模增長近8億),放大了成交量。
ETF一周份額增長(12.04-12.11)
上周的份額增長放緩,主要是市場持續走高,部分資金有意規避。
排名第一的仍是華夏科創50ETF,是所有相關ETF中規模最大的(接近500億),該指數主要集中在新能源、半導體、醫藥等行業,且以龍頭爲主,除醫藥外,新能源和半導體都處於較爲低迷的狀態,抄底資金較多。
排名第二的是易方達滬深300非銀ETF,近期外資回流,核心資產重獲關注,價值風格佔優。
排名第三的是匯添富中證中藥ETF,該基金近期表現較爲亮眼,也是目前的主线之一,如果之前沒上車的投資者,建議謹慎追高,相反可以關注一下醫藥板塊的其他細分賽道,例如醫療器械,如果喜歡波動大的,也可以選擇恆生醫藥相關ETF。
以上爲一周ETF行情觀測,如果您有需要加入的表單或者想要看到的數據,請在評論區留言告知我們,我們會不斷精進,爲大家提供更加全面的ETF市場觀察。
風險提示:基金投資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中的任何觀點、分析及預測僅供參考,不構成對閱讀者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中概瘋了! 單周大漲13%再拔頭籌,反轉要來了嗎?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37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