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遭遇多事之秋 造車能否解內憂外患?
1年前

近期,小米可謂遭遇多事之秋。

據界面新聞消息,小米12月30日內部全員信稱小米副總裁崔寶秋因個人原因離職,他離職前掌管的集團學習發展部(原清河大學)被並入集團人力資源部。

內憂之外還有外患,此前杭州鴻雁電器有限公司與小米通訊技術有限公司相關侵害發明專利權糾紛案件新增开庭公告,被告爲小米通訊技術有限公司,該案於12月28日在上海知識產權法院开庭審理。自2020年起,鴻雁電器在智能家居領域與小米多次發起了專利維權行動。

離職高層爲小米技術關鍵人物

小米副總裁崔寶秋,歷任小米首席架構師、人工智能與雲平台副總裁、小米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集團學習發展部總經理。可以說提起小米的技術研發,他是繞不开的人。據悉,崔寶秋是雷軍在武漢大學計算機系的同學(據說還是同寢室),擁有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計算機系博士學位。

從早期的搜索與推薦系統在小米電商、金融上的應用,到2016年开始深度學習技術在手機、相機、小愛同學等產品落地,背後都有他的身影。

崔寶秋在小米內部推廣了开源文化,在他的帶領下,曾出現Apache Hbase分布式數據庫大陸10位Committer中,5人出自小米的佳話,當時小米還只是一家創業公司。 

另外崔寶秋還爲挖來了國際AI語音大牛、开源語音識別工具Kaldi之父Daniel Povey。

同時,他也是又一位從小米離職的“創業派”。從2018至2019年,黎萬強、黃江吉、周光平離職到現在,小米包括8位聯合創始人在內的“創業派”所剩無幾,以盧偉冰爲代表的“職業經理人派”上位。

在技術上,小米與競爭中的同行不僅沒有優勢,而且不停有專利侵權的事件傳出。年前與杭州鴻雁電器有限公司的官司糾紛,就是關於智能插座的專利糾紛。鴻雁公司主張小米公司、創米公司生產、銷售的2款智能插座分別侵犯了其享有的1件中國發明專利和1件中國實用新型專利,並要求小米公司和創米公司停止侵權、賠償損失。

雖然在12月28日的庭審中,上海知識產權法院就上述四起案件一並作出(2021)滬73知民初1285、1286、1290及1292號民事判決書,判決確認各款被訴侵權產品與所主張的各項涉案專利權利要求相比均存在多項區別技術特徵,未落入涉案專利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並據此駁回了鴻雁公司的全部訴訟請求。但是該四案中的2件涉案專利目前仍處於無效宣告程序中,未有國家知識產權局就其權利效力作出的認定結論。

有業內人士擔憂,高層離職加上官司糾紛,小米2023年可謂是“开年不利”。

內憂外患是否影響造車?

回看2022年,小米可謂是經歷了“多事之秋”。

這一年,市場對智能手機的需求日漸疲軟,國內的手機銷量總下滑嚴重,當然小米也不例外。

據Canalys數據消息,今年上半年,小米手機的國內出貨量爲2120萬台,相較於去年同期的2610萬台,下降了近500萬台。

全球範圍內也不容樂觀,上半年小米共賣出7760萬台手機,比2021年同期少賣了2470萬台,降幅約四分之一。

主營業務下滑,對小米的公司經營影響是巨大的。根據公开財報顯示,進入2022年以來,小米進入了持續下滑的窘境。相比於去年第四季度856億元的營收規模,今年前三個季度小米的營收分別爲734億元、702億元和704億元。

不只是營收規模,小米在盈利上的表現同樣不容樂觀。今年三季度小米虧了14.7億元,根據金十數據的計算,每賣出一部手機,小米就要賠上22元。

除手機業務外,小米的IoT與生活消費品營收同比下滑9%至190.6億元;互聯網服務業務營收同比減少3.7%至70.7億元。後兩者都是各自自上市以來的最低數據。

這一背景下,造車的支出就顯得額外“沉重”:三季度,小米的研發投入高達41億元,近乎利潤的兩倍,其中僅智能電動汽車一項的投入就來到了8.29億元。

爲了保證造車順利,2022年年底,小米突如其來地進行了一波裁員:12月11日當晚小米召开新品發布會的同時,就有員工接到了裁員通知。12日,脈脈上小米裁員的消息就已經登上了熱榜。有小米員工稱,12月12日還正常辦公,12月13日起被要求居家辦公,當晚即通知被裁,12月14日HR找談話。還有備注小米員工的網友在脈脈上發帖稱,有部門整個被解散,手機部是重災區,小米有品基本被裁光。

同時,外界也傳出對小米造車的質疑聲。爲回應這些質疑,小米公關部總經理王化1月2日就“小米造車遇坎且小米汽車品牌沒批下來”的傳聞回應稱,該消息不實,不存在所謂品牌需要批准的說法,此外小米汽車進展順利。

如今,小米宣布造車已逾600天,按照小米汽車2024年上半年量產下线的計劃,也已經走入中局,除了在小米集團三季報電話會議上,小米集團副總裁兼CFO林世偉披露了小米造車的最新動態表示一切順利之外,小米造車暫時未有新的動作公布。此外,有不少小米員工也對小米汽車缺乏信心。據媒體報道稱,一位高級別員工表示:“明面上看起來在順利推進,但實際進度慢了不少。一些本該交付的功能和產品,會被砍掉一部分。”

有行業人士表示,當下,留給小米造車的時間已經不多了。隨着新能源車滲透率的快速上升,留給小米汽車的時間、市場份額已經越來越少。據乘聯會數據,2022年11月,新能源市場零售滲透率已經達到36.2%,蔚來、小鵬、理想等造車新勢力已推出第二代車型。如何保質、按時地完成汽車量產工作,將是小米面臨的一次大考。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小米遭遇多事之秋 造車能否解內憂外患?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38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