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追求極致時需要避开的幾個誤區
1年前

在上次的《小米創業思考》系列分享中,我講解了互聯網七字訣中的第一個詞——專注。而接下來,與專注息息相關的,就是七字訣中的第二個詞——極致,也是今天我想與大家分享的主題。我認爲,唯有保持專注,將精力投入到有限的、投入產出比最高的事項,我們才有機會把事情做到最好,做到極致。

那么,極致到底意味着什么?在做產品的過程中,我們要如何找到最優解?最後,爲什么極致不是自嗨和自我感動,我們要如何避开相關的誤區?(以下內容節選自《小米創業思考》第二部分 《小米方法論》相關章節)


極致的定義
提到極致,人們往往會想到互聯網創業者們的一系列口號。很多人都提出了對它的理解和描述,比如“玩命死磕”“不惜代價投入”“做到超乎想象”等等。這些對嗎?可能都對,但不全面。極致既是一種產品觀,又是競爭策略,還是經營策略。

這三類都包含其中的總結,我首先想到的是“谷歌十誡”,我當初曾要求金山的每一位員工都能背誦。時至今日,我還能很輕松地背出來。這十條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和“僅僅優秀是遠遠不夠的”。仔細揣摩一下,就可以理解爲什么從谷歌搜索到Gmail,再到谷歌地圖等,當年谷歌幾乎每個產品都讓用戶癲狂——因爲極致。

那么,什么叫極致?我的理解是,極致就是做到自己能力的極限,做到別人做不到的高度。

在實踐中,“極致”有兩重含義:

1. 心智上的無限投入,不遺余力爭取最好。

2. 無限追求最優解,認知觸達行業和用戶需求的本質。

做到自己能力的極限

極致首先是一種精神與意愿,表現爲心智上的無限投入,不斷挑战自己的極限。爲了獲得最出色的結果,有極強的主觀能動性去探索、發現、總結。在自己專注的核心領域和方向上,不要“差不多”,沒有“夠好了”,要的是“再努力一把,能不能更好”。過去有句話叫“高標准,嚴要求”,那么極致就是“始終更高標准,玩命更嚴要求”。

追求極致,說起來很容易,做起來很難。難的不是創造極致的過程,而是能發現很多司空見慣、熟視無睹的不美好、不完善,同時對這些不美好、不完善決不妥協、決不容忍。

比如說,我們有多少人用筆記本電腦?有多少人用蘋果筆記本?我永遠弄不明白,爲什么有些筆記本電腦的充電器又大又難看,還那么難用?爲什么沒有一家公司把充電器改得像蘋果電腦的充電器一樣漂亮?我們以前的時髦是每天帶着筆記本上班,卻還要裝一個難看又難用的充電器,真的很痛苦。

小米決定做筆記本電腦後,我就提了一個非常明確的需求:在保障性能、安全、可靠性的前提下,盡量把充電器做小、做輕、做好看。終於,在2020年小米十周年之際,有了一個讓我滿意的優雅的解決方案。得益於材料科學的進展,我們的研發團隊跟上遊合作夥伴一起,經過幾年的嘗試,終於做出了足夠優雅、精美的筆記本充電器。

這就是我們推出的GaN(氮化鎵)充電器,它的尺寸甚至比很多手機充電器還小,但它的充電功率高達65W,這是個什么概念呢?對一般手機而言,用它充滿電只要50分鐘左右;而對於搭載了支持65W以上快充技術的手機,充滿電則只要40分鐘左右。它不僅能給手機充電,還能給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和各種Type-C充電口的消費電子產品充電。這意味着出差時你只需要攜帶一個充電器,就能滿足所有的充電需求。

這是目前最小巧精致的筆記本充電器,得益於GaN這種半導體材料效率高、發熱小的特性,小米的工程師經過長期研發,能夠把它的創新應用技術提升到足以放進如此小的體積內,並且能夠大規模量產的程度。隨着我們的大力推動,僅用2年時間,GaN技術就在全行業高端產品线中迅速普及。但讓我驕傲的是,小米推出的設計、制造方案,依然是全行業最爲精巧、優雅的。

GaN充電器(左一)和傳統筆記本充電器對比

我非常樂意向我的朋友和客人們推薦這款產品,這是真正能讓生活變得美好的產品,是真正讓我滿意、讓我自豪的產品。

對不完美不妥協,對一切醜的、難用的產品和服務細節不容忍,並且有巨大的熱情和動力去改變,這是極致的前提。

無限追求最優解

什么才是極致的產品,我理解有兩個條件:一是產品要驚豔,設計要驚豔,成本也要驚豔;二是超出了用戶預期,真的能讓用戶尖叫。

要滿足這兩點,就要無限追求每個產業發展階段的產品最優解。最優解就是當下的最大化用戶價值,也是絕對的競爭優勢。

在產品設計上追求極致的重要性在於,先行者佔有很多優勢,如果有極致的想法,往往能做出唯一答案。

這是一種能讓競爭者絕望的優勢。在指紋解鎖技術成熟之前,小米的研發團隊曾經設計了652種解鎖方案,最後發現還是比不上蘋果的滑動解鎖。在那個時代,那個方案是唯一的解,是繞不過去的,是最好的,是最極致的。

最優解通常出現在哪裏?我們發現,最優解本身往往並不在於性能指標(按照摩爾定律,性能指標總是會不斷提升的),而是源自基於用戶需求的更簡化或者更集成的實現方法。

舉個簡單的例子,當用戶需要發短信給某個聯系人時,一般系統需要6步操作,而MIUI只需要3步,這就是一個最小單元的最優解——因爲通過精心設計,其他競品已經沒有辦法精簡到更少的操作步數了。

又比如,索尼在CRT(陰極射线管)顯示時代的巔峰,源於特麗瓏陰極映像管(又稱單槍三束管)的獨特設計工藝,而其他競品中最接近的也要使用三根電子槍,這使得索尼的方案色彩表現力出色,而且色純度和色平衡容易調節,這種極致的工藝給索尼帶來了長達數十年的最優解地位。

而更集成的方案,是把復雜多樣的需求先行解構,再重新結構化,用完備而可擴展的功能體系來滿足用戶多樣的需求。事實上,日本的消費電子業界在邁向全面數字化的過程中,因爲在架構的“系統體系性”方面丟掉了曾經的優勢,導致無論是隨身聽還是數碼相機等曾經輝煌的電子產品,最終都在以智能手機爲代表的一體化、數字化浪潮中消亡。

小米MIUI的开發團隊早年經歷過很多需要突破最優解的痛苦,但最後都拿出了很多最優解方案,比如在系統個性化方面的產品架構。

相比偏向封閉的iOS,安卓最大的特性是定制化程度高,這就使得用戶更容易實現系統個性美化。小米的MIUI系統把這一點發揮到了極致,我們做出了“百變主題”的方案,不僅建立了中國安卓定制系統領域中最龐大、最精彩的第三方設計主題生態,甚至還能按照桌面、圖標、解鎖方式、鈴聲、音效等來自不同主題包的方案進行自由搭配,讓每個用戶都能輕松做出只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系統界面。這就是更集成化最優解的典型案例。

這套產品方案在2011年小米第一代手機發布前就做出來了,時至今日,仍然是安卓生態中系統個性化的最優解。

正是憑借做出了大量這樣的“最優解”創新,MIUI一直引領安卓定制系統生態的風潮,有用戶开玩笑地稱“萬物基於MIUI”,這也成爲小米手機長期以來的強大賣點。

百變主題

我們幾乎可以確信,在每一個技術世代,在產品設計方面,對應每一個品類、每一種需求,都存在一個最優解。如果你專注的領域中還沒有發現公認的最優解,那么恭喜,你還有非常大的機會不斷接近它,直到找到它,並建立起強大的競爭優勢。

極致不是自嗨和自我感動

極致是一枚尖銳的釘子,我們鉚足了勁兒敲釘子時,要小心釘錯了地方。

追求極致切忌“盲目自我感動”,需要基於對行業、用戶需求的深刻洞察,以“專注”的方向爲指導,時時校驗,防止跑錯方向。

小米創業的前5年可謂所向披靡,但那時我們的基礎還很不扎實,對制造業的理解也不夠深入,曾經鬧過不少笑話。

2016年我接手手機部,發現小米手機的螺絲釘供應商只有一個,價格比同行貴5倍。找到那家供應商的老板一問,才知道是因爲我們選料特別誇張,用的比別家好無數倍,而且每個螺絲釘上都銑出個小米的標識。我又問,您怎么進的小米供應鏈?他說因爲我以前是蘋果供應商。我說您現在還有哪幾個客戶?他說:“我現在只服務小米,我的東西好到連蘋果都用不起了,只有小米能用得起。”

我哭笑不得,我們真的需要在螺絲釘上搞個小米標識,然後花同行5倍的錢嗎?反正小米是傻乎乎地用了很多年。

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比如手機包裝盒中附帶的卡針,同行中比較講究的用鋁合金,大多數中端及以下產品都是用塑料材質,成本不過幾分錢。但從2011年起,不論什么樣的手機產品,我們用的都是不鏽鋼銑出來的,成本要2元,甚至我們當時售價只有499元的紅米入門機用的也是這樣的卡針。2元在業內聽起來簡直是天價,尤其是當時一年出貨量以五六千萬台計時,就是一個很驚人的數字。

有同事曾追問我,蘋果不是也追求看不見的地方也要做得很好嗎?爲什么我們用這樣精雕細琢的螺絲釘就不對呢?我們不是一直都說要極致,要不惜成本嗎?

我回答,區別還是挺明顯的。把電路板做得特別工整,展現出的是對產品品質的溢出式的追求,雖然看起來是“溢出式”的,但實際上保證了整體設計和品質一定是過硬的,這對用戶而言是有直接價值的。而卡針基本上是“一次性”使用,不少用戶家裏都有不止一個,花溢出的價值就幾乎全是浪費,至於我們花成本在螺絲釘上銑小米的標識,對用戶而言有一分錢的價值嗎?這不是自嗨是什么?我們不要在自嗨上浪費寶貴的成本,應該用到真正對用戶有用的地方。

如果追求極致的努力不在用戶需要的正確方向上,或者不在公司專注的方向上,那么花的力氣越大,離題越遠,此時的投入和努力只能淪爲一種“秀情懷”的噱頭,或者是一種無用的“炫技”,抑或是一種盲目的“自我感動”。

我們不僅反對“自嗨”和“自我感動”,更要反對把“極致”做成華而不實的噱頭。比如10年前的消費電子行業,有人在手機機身鑲嵌寶石作爲核心賣點,有人把數碼相機機身採用所謂“哥窯瓷”等作爲核心賣點,這些不過是爲了炫耀所謂的“極致奢華”來謀求溢價,但產品本身卻稀松平常。缺乏誠意的產品顯然只會迎來失敗。

喬布斯所說的櫥櫃的背後用料扎實、做工精美,前提是這個櫥櫃整體設計非常出色且質量過關。如果一個櫥櫃的全部亮點只是背面做得精美,無疑是一個蠢到家的笑話。

把噱頭當極致,是自欺欺人的行爲。用戶不傻,他們會用腳投票。

所以,當你起袖子准備大幹一場時,我建議你反復問自己三個問題:

• 我們追求的極致是不是用戶真正需要的?  我們追求的極致是不是能成爲產品/服務的核心競爭力?

• 我們追求的極致是不是能形成長期可持續的競爭壁壘?

所以,把釘子往哪兒釘,決定了“極致”的價值。釘的地方對了,像蘋果率先拿出觸控電容屏技術,支撐起了現代智能手機形態和交互方式;而如果錯了,就像索尼當初力推的MD(Mini Disc)Player,無論它的機械結構多么精巧迷人,索尼的工程師們對它有多迷戀,都難逃迅速被MP3播放器淘汰的命運,消失在歷史的黃沙中。

經歷過追求極致的試煉的團隊,將收獲更有力的競爭優勢、更廣闊的業務視野、更雄厚的產品能力和研發技術積累,對產品和用戶將有更深的理解,團隊成員也將更有經驗、自信和雄心。這一切產生最大價值的時候,不是獲得成功的今天,而是擁有更多可能的明天。

所以說,今天對極致的追求,其實是在投資明天的競爭力。一家有強大生命力、創新活力、榮譽感、自尊心且有追求的企業,不會只盯着眼前一時的利益,而是能接受更長遠的“延遲滿足感”,這樣才會有對極致的追求。

以上即是我對極致的理解,希望能幫助大家在日常工作中找到正確的方向,不斷做到自己能力的極限,找到最優解。

謝謝大家!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雷軍:追求極致時需要避开的幾個誤區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38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