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年貨,是很多人對春節很特別的記憶。在那個物質並不豐富的年代,對於大多數人來說,
1年前

$冠農股份(SH600251)$  

辦年貨,是很多人對春節很特別的記憶。

在那個物質並不豐富的年代,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殺豬宰羊成爲了記憶深處關於春節最難忘的畫面。不過,就像遲子建說的那樣:“光有肉還不行,那夜的餐桌上,還必須有雞,有魚,有豆腐,有蘋果,有芹菜和蔥。”

年貨豐裕,意味着年年有“余”。

如今,農業生產力的變遷使得曾經所祈福的“豐余”變成了現實。廣西荔浦芋、甘肅環縣羊肉、山東乳山生蠔,甚至來自於8000多公裏外的愛爾蘭面包蟹,都已經擺上了拼多多年貨節的貨架,也將擺上年夜飯的餐桌。

時代變遷之後,一個相當規模的產業化、社會化的高效農貨流通體系起到不可替代的支柱作用。這意味着以商業化爲基礎的新農業,正在爲中國農業產業化問題帶來一種新的解法。


年貨節裏忙碌的“新農人”

過去的十年中,農產品向上流通出現了兩個很重要的改變。

首先,生鮮電商的火熱促進了資源向下沉澱,大量的資金投入下,產地直採、訂單農業在效率上打敗了多級批發,農產品進城的“高速”公路建成了。

其次電商流量分發爲基礎,物流體系爲支撐,爲農產品進城搭建起來一個“環路”,生鮮產品能由產地直達消費者手中。有了“高速路”和“環路”,農產品進城不再是一件難事,人們家中的年貨自然就變得變得豐裕了。

廣西荔浦的龍啓強能夠強烈地感受到這種變化。2016年,他與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創業從電商平台銷售老家荔浦芋頭,從最初日均幾十單到日銷3000單,只用了兩年時間。

眼看離過年已經不到一個月,龍啓強正在爲“年貨”而忙碌着。


(爲及時發好年貨,龍啓強已爲拼多多2023年貨節活動准備好了100噸荔浦芋頭)

作爲芋口福公司運營總監,他爲年底拼多多年貨節銷售旺季准備了100噸荔浦芋頭。在年底的銷售旺季,芋頭銷量能達到每日近萬單,龍啓強需要嚴格把關質量,並仔細查驗發貨包裝、發貨順序等細節。

相比荔浦當地的人們能夠很方便的喫到香甜可口的芋頭,在冬天,外地的人們想要品嘗到芋頭的滋味並不容易。廣西荔浦當地爲中亞熱帶溼潤氣候,種植出來的芋頭粉、糯、香、甜。臨近年關,想要把芋頭賣到全國各地,就需要做特殊的御寒包裝和處理。

在當地,經過包裝處理之後,通過线上電商平台渠道,這些芋頭快速賣到全國各地,新鮮的芋頭被運往黑龍江、吉林、遼寧,東北的朋友也能在年夜飯桌上嘗到口感純正,價格合適的芋頭。

龍啓強表示,相比线下渠道,電商渠道起量快、銷量大且穩定拼多多等平台的銷量已經佔到公司總銷量的90%。

喫到農產品流通變革紅利的,不僅有荔浦的芋頭,也有安徽會龍辣椒,山東乳山生蠔……

“入市子魚貴,堆盤牡蠣鮮”。對於很多生活在內陸的90後們來說,第一次聽說生蠔這東西,還是在《我的叔叔於勒》的課文中。現如今,即便常年生活在內地,家裏的廚房中,年夜飯的餐桌上已經少不了生蠔。

在山東乳山,22歲的吳東辭掉了電焊的工作,擺過地攤,賣過水果,卻最終選擇了生蠔。

相比南方沿海,山東乳山的生蠔生長周期長,加上生蠔生長海域營養物質增長,冬季的乳山生蠔營養成分更多,口感鮮甜肥美。不過,讓吳東沒想到的是,雖然衝洗、分揀生蠔的新廠房建起來了,但每天10單、20單的銷量卻並不如意。

生蠔銷售要“包鮮、包活、包肥”,貨架期短、季節性明顯,對於清洗處理、打包發貨和物流配送有很高的要求。這些都是吳東需要解決的問題。

轉機出現在2019年,“老同學蠣洱海”入駐拼多多,、“產銷對接”的模式下,生蠔銷售省去了中間環節,吳東的乳山生蠔,搭上了進城的快車。


(剛捕撈上來的生蠔,通過設備清洗和人工二次清洗,洗去表面90%的淤泥和附着物,進入自動化分揀流程。)

“要保證發貨質量,像南方溫度高,必須放置冰袋”。吳東後來回憶。電商銷售給他的生蠔銷售帶來了巨大的變化,銷量也從日銷400單,突破到日均5000單。

不僅是吳東,得益於新的流通體系,整個乳山市的生蠔電商年銷售達3億斤,電商銷售額超30億元。

其實,無論是回鄉創業的龍啓強還是投身生蠔事業的吳東,他們這些“新農人”在年貨節裏忙碌的身影並不是個例。這似乎證明了一件事,農產品流通模式的迭代,本質上也是農業生產力的迭代。以電商流通爲觸達,以物流基礎設施爲通道,不斷爲農業、農村釋放新的紅利。

從需求端來看,人們對好的農產品的需求是確定的,因爲個性化的味道天然具有稀缺性。

中國地域遼闊,地大物博,不缺好的農產品和個性化的味道,缺的其實是好的渠道,本質上還是需要去解決供需匹配的問題。就像荔浦芋頭,乳山生蠔,在一個好的供需匹配機制下,這些優質的農產品放到一個更大的市場中其實是供不應求的。

要解決這個問題,新的流通體系是關鍵的一步,接下來,如何帶動整個農業增值,帶動優質農產品真正實現產業化,也是一個頗爲重要的問題。


農貨的產業化“蛻變”:新流通,新價值


農業產業化有幾個難點,價值鏈長而且分散,難以把鏈條上的利潤做厚。打通上行通路之後,新農業的重點其實在於做多產業端價值。

小芋頭背後也有大產業。

廣西荔浦芋頭作爲年貨走向全國,不僅僅是某一種流通模式的勝利,也是當地整個芋頭產業化的勝利。事實上,在荔浦市,芋頭產業正在依托電商平台形成一種全新的產業分工,粗加工、深加工、電商銷售,已經形成了完成的產業鏈路。

產業鏈也就是價值鏈,“農地雲拼”則是搭建這條價值鏈的第一步。

農產品的銷售難以增值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小而散”,小而散的結果就是沒有規模,很難提高效率。要解決這個問題,關鍵在於“聚需求、聚產能、搭體系”。

搭建體系,就是新的農產品流通體系;聚產能,就是形成產業鏈條;聚需求,就是要能夠覆蓋大多數的消費者。精准覆蓋9億消費者的消費分層需求,是“農地雲拼”的基礎。

其實,“農地雲拼”不是一種模式,而是一種能力,調動消費需求,深入農業產業的能力。這不是簡單的供需匹配,而是一種有中國社會特色的平台經濟。

很長一段時間內,電商平台模式分爲兩種,一種是做平台,給企業、品牌做渠道賦能,另一種是平台加自營,而拼多多是第三種,極具中國特色的平台經濟,既有調動需求的能力,又深入融合產業,能夠帶動整個產業鏈路的價值增長。

由此來看,拼多多的年貨節,其實也是農產品上行的一面鏡子,鏡子中則是新的農產品流通體系支撐下,地方農業產業化發展。

在甘肅省慶陽環縣,85後劉國寧以電商平台銷售,正在把老家的羊肉生意做成一個“大產業”,帶動當地羊肉產業化發展。


(85後返鄉創業青年劉國寧帶着老鄉們一起,把甘肅環縣的羊肉賣向了全國)

“最初是幫家裏賣,銷量越來越好。目前家中有自養羊圈8個,佔地30畝,共計1500只羊。”劉國寧表示,在電商銷售之外,他還以養羊合作社的方式幫村民賣羊。

起初,村民養羊還是依賴以前積累的經驗,銷售帶動下規模上來了,環縣也开始進一步發展相關產業,如今,在當地,飼料、種羊、肉羊、草場、科學喂養、屠宰深加工、電商冷鏈運輸等已經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

“在目前環縣整個電商銷售份額中,拼多多佔比35%,在所有電商平台中排第一名,將近有400名大學生從事羊肉產業。”環縣畜牧獸醫局黨組書記曹志鵬表示。

對於農產品來說,地域標籤其實就是很有價值的品牌標籤,產業鏈完整了,集聚效應就自然顯現了出來。

這會帶來兩個優勢:一來能夠做大產業鏈條規模,提高產業鏈的運轉效率。二來能夠做多品牌價值,把農貨的利潤增厚,把利潤真正留在農村、留給農民。

當農村真正有了產業,有了利潤,更多的年輕人也就會自發的回到家鄉,成爲“新農人”。

其實,農村的未來不僅在於產業發展,更在於人才。拼多多的《2021新新農人成長報告》顯示,1995年之後出生的“新新農人”超過12.6萬人。年輕人正在成爲農業未來發展的中堅力量。

年輕人的回流,也爲解決農村人口空心化帶來了一種新的思路。

農貨上行是一個社會問題,但本質上其實是個產業問題,解決產業問題的關鍵,在於用商業化的方式,爲農業現代化找出一條能夠持續落地的路徑。

如今,這條路徑正在逐漸變得清晰。

農產品產業流通升級之後,一個農產品上行的“大市場”正在形成。

以拼多多爲代表的電商正在加速這個農產品“大市場”的形成,加速農業產業化流通的持續升級。完整的產業化、流通方式現代化帶來的結果一定是市場進一步擴容。對於農產品市場來說,擴容就意味着有增量。有增量,農業產業化就能更好的升級發展。

比如,今年拼多多年貨節,農產品覆蓋了全國各省市上千個地標產區,從東北到海南、上海至新疆的農特產,銷售到全國各地,進而帶動產業發展,農民增收。

面對大市場,一個問題是,全國農產品那么多,競爭那么激烈,如何在促進農業增收的前提下保持競爭力?答案其實還是在於產業化。對於農業來說,產業化的結果就是更有成本優勢,能夠持續保持競爭力,這是農村農產品上行很重要的一點。

結語:

整體來看,農業的現代化,不僅在於生產方式的現代化,也在於流通方式的現代化。而現代化對於農民可能意味着增收,農村的未來,也就有了新的希望。

偉人曾說:“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長期來看,對於農業來說最關鍵的其實還是人。未來十年,繼修路、架橋、通水通電、通網之後,“新農人”可能是農村最大,最有價值的變化。新農人們能夠爲最廣袤的農村帶來怎樣的改變,值得期待。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辦年貨,是很多人對春節很特別的記憶。在那個物質並不豐富的年代,對於大多數人來說,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39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