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千億,百度知春
1年前



撰文 | 吳先之  

編輯 | 王   潘



新舊年交替之間,人們的關注正在悄然變化。


無論是此前炮轟PPT的劉強東,還是張勇從“定”到“進”的轉變,抑或是馬化騰不再相信买量與李彥宏的內部講話,科技巨頭們在年前針對時弊,透露出兩個明顯特徵,一個是重視一线工作實態,另一個是着眼於可持續的增長。


1月10日,百度Create AI开發者大會上,李彥宏在演講中用2000年世界人均GDP變化,以宏大敘事講述了一個基本常識:拉動經濟增長的從來都不是風口,而是一次又一次科技革命。


與此同時,這些年不斷有人提及第四次科技革命。


前三次科技革命都有如下共性,即:引發生產資料革命,改變傳統價值鏈,從而提升整個社會效能。眼下,以深度學習算法爲特徵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或許已經到來。

從人工駕駛到自動駕駛,從傳統能源調度到智能調度,內容創作形式從PGC、UGC到AIGC,深度學習算法在方方面面加速落地,重構交通、政務、電力、教育、工廠、醫療、金融、文旅、農業等領域的價值鏈條。

科技革命的道路根本不是什么康莊大道,只有一條“獨木橋”,那就是創新,這或許是大廠不約而同轉向增長的內生動因。


盲人與魔方


“科技創新驅動了大的增長,那創新本身,它又是從何而來呢?”李彥宏提出問題的同時,也爲行業提供了他的解法,即:反饋式創新。

爲了解釋這個抽象的名詞,他在百度Create AI开發者大會講了一個“盲人與魔方”的故事。

科學家把魔方打亂,交給盲人還原,假設盲人每秒轉動一次,復原需要137億年。如果盲人每轉動一次魔方,有人提供一次接近目標的反饋,那么最快兩分半鐘即可完成復原——是反饋讓結果有了雲泥之別。

同樣的道理,企業作爲創新主體,也像盲人一樣拆解着魔方,在沒有得到正向反饋的情況下,一切創新都將陷入遲滯。因而,李彥宏在大會上才會有如下帶有开放色彩表述:創新不是閉門造車而是有機會進入市場。

較爲典型的案例便是百度自動駕駛商業化場景之一的蘿卜快跑。

一年前,蘿卜快跑每個季度都會發布訂單數據,在市場眼中,訂單增長情況通常只是狹義地反映商業化進程。過去五個季度中,除2022年第一季度受到衆所周知的影響外,其余四個季度保持了環比高速增長的勢頭,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外界對於tobotaxi變現難的擔憂。

 

對百度而言,訂單增長的價值要豐富得多。在訂單面前,企業就像參與季考的學生一樣,通過橫向對比,從全球同行中完成自我定位。更爲重要的是,每一筆訂單就相當於提供了一次正向反饋,當一家企業長期保持訂單規模上的絕對優勢時,那么就能從中獲得最多的市場與用戶反饋,全面感知市場。

聽起來就像人們耳熟能詳的一句俗語:走過的路比你喫過的鹽都多。

李彥宏在大會上提到,北京一位小夥,一年打了600多次無人車的次數已經超過傳統出行方式,成爲出行首選。大量社交媒體中,用戶反饋的信息大多希望無人車能夠开到家門口,這意味着robotaxi可能會比傳統網約車,有更多可挖掘的服務潛力。

“司機師傅總能在早晚高峰時,找到讓你位移的理由,而robotaxi只會無限接近你。”

這表明,創新技術驅動的全新場景,並不是只有商業價值這一個維度,而是企業究竟能有多少渠道感知市場反饋,從而完成“創新-修正-創新”的螺旋上升過程。

另一個李彥宏沒有在大會上深入展开的案例是AIGC,眼下它正在顯著改變傳統內容生產形式。

上一次內容市場變革由“兩微一抖”引發,PGC獨霸市場的格局,因爲UGC崛起而發生改變,內容去中心化大潮讓兩種生產模式平起平坐。然而無論UGC還是PGC,都只是內容創作主體發生變化,無涉創作本身,而AIGC則直接改變了傳統內容生產形式。

TTV爲純圖文創作者提供了“兩低一高”(低門檻、低成本、高效率)的視頻化解決方案;AI作畫平台“文心一格”能夠滿足個性化圖片的需求。大模型響應需求的同時,也在感知來自市場的反饋信息。

百度大腦是百度AI能夠實現“反饋式創新”的基石。芯片層、框架層、模型層和應用層,爲AI應用創新提供了一片廣袤的試驗田。

“反饋式創新”的實質其是本體與客體的交互,回溯歷次科技革命可以看到,創新從理論到實踐的周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規模化與商業化實踐的廣度與深度。


創新應用既要“通”還得“專”

“盲人魔方”是反饋式創新最經典的敘述,然而創新本身是需要長久的耐心與持續不斷的投入才能實現。

如果沒有過去十年,持續投入上千億研發資金,百度不可能建立自己的AI技術架構,事實上,這套由芯片層、框架層、模型層和應用層組成的AI技術架構本身就是一系列反饋式創新的結果。

百度的搜索服務,每天響應幾十億次真實的用戶使用需求,並進行1萬億次深度語義推理與匹配,使搜索引擎能夠提供真實與及時的反饋,從而倒逼大模型、深度學習框架以及芯片的優化。

此前百度所發布的昆侖芯片能夠從一衆AI芯片中脫穎而出,便是仰賴其十年優化的搜索服務所提供的正向反饋。在數實融合的大背景下,百度四層AI技術架構的通用性與專用性有了橫向與縱向的拓展空間。

隨着人工智能技術走向成熟,开發與應用的門檻和成本勢必下降。

例如百度自研的开源深度學習框架百度飛槳,聚集了535萬开發者,服務20萬家企事業單位,基於飛槳創建了67萬個模型,已建立起一個繁榮的深度學習生態。可以將飛槳視爲AI時代的OS,开發者可以像搭積木一樣开發AI應用,加速各類場景落地。

此前,人們關注硬件卡脖子問題,而忽略了軟件卡脖子的問題,基於飛槳的大模型大規模部署,讓人們看到了解決AI新型基礎設施自主可控的希望。

在數字經濟與智能經濟時代,基礎軟件自主可控關系到個人與整體安全。一個眼前的案例便是俄羅斯遭受Oracle、Apple、Google等科技巨頭斷供,這場危機所造成的後果完全不亞於基礎硬件方面的斷供危機。因此,軟件層面的獨立自主創新如何強調也不爲過。

過去的一年,對於人工智能而言是大模型產業化的元年。由於大模型集成了NLP、CV、ASR與TTS,具備多模態能力,結合多種行業和業務場景的調優,解決了傳統AI應用低效、分散的开發方式,截至目前,百度文心已經累計發布了11個行業大模型。

大模型的通用性,類似於蒸汽機、內燃機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核反應堆與發電機。而專用性則爲人工智能深入產業創造了條件,如同蒸汽機、內燃機、核反應堆與電機在交通、制造、能源領域的應用一樣。

智能交通所創造的價值鏈條將多層次激活實體經濟,如城市交通擁堵所吞沒的成本、傳統擁堵治理徒耗的資源以及不斷增長的人貨流通問題。

除了提升交通效率與節約社會能源成本,李彥宏在會上還預測,智能交通方案可以在2027年以前,讓中國一线城市不再需要限購限行。此外,智能交通所激發的效率革命,還將從微觀上爲實體經濟復蘇注入活力。試想,如果解決了擁堵問題,限購隨之松綁,汽車消費市場將迎來噴湧時刻。


困難與凱旋是一體兩面


過去一年,人工智能這條路少不了崎嶇。

哪怕是被寄予厚望的自動駕駛領域,也經歷了一次次認知修正與路线變化。此前業內認爲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會因循L2到L5的线性發展邏輯,然而L3的事故認定悖論,極有可能被L4替代。

L3一邊言辭鑿鑿說要解放駕駛員的手腳,汽車獨立完成幾乎全部的駕駛操作,可是另一邊又要求駕駛員保持注意力集中,以便隨時介入、幹預。這相當於在食品標籤上標注一句“產品很營養,要喫得備藥”。

目前來看,L2很可能跳過L3,直接過渡到L4。因而大衆與上汽這類主機廠,才會同時开發L3與L4來規避前者的權責悖論。

智能交通這段曲折之路只是諸多落地場景中的一個,像AIGC版權與權責界定,內容質量不佳、效率提升並不明顯等問題,都預示着人工智能的前途依然充滿挑战。

對於百度而言,即便AI已過寒冬,但是依然春寒料峭,挑战無處不在,正如所有美麗的鳥兒,都會經歷破殼時的聲嘶力竭,一家偉大的公司也勢必同時面對困難與凱旋。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十年千億,百度知春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39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