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不歡迎更便宜的抗癌藥?中國藥企鏖战5小時僅得一票,國產PD-1出海遭挫
2年前

北京時間2月11日凌晨3點半,還有數萬名來自生物醫藥領域的從業者、投資者熬夜守候在直播間。他們正在线上圍觀一場醫藥評審會議。

這場會議,是中國PD-1藥企和美國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腫瘤咨詢委員會(Oncologic Drugs Advisory Committee,下稱“ODAC”)的首次正面交鋒,討論圍繞着是否推薦美國禮來公司(LLY.US)和信達生物(01801.HK)的PD-1抑制劑信迪利單抗上市展开。

這注定是一個不眠之夜。經過5個小時的激烈討論後,獨立調查小組以14:1的投票結果,認定禮來和信達生物需要補充臨牀試驗才能獲得批准。

2月11日盤前,信達生物發布公告回應表示,FDA沒有任何對信迪利單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質疑,公司將和禮來一起繼續配合完成新藥上市的審評工作,並且強調,“FDA在新藥審批過程中將採納ODAC的投票意見,但ODAC投票意見不具有對FDA決策的約束力”。

作爲FDA科學性和公平性的有效助力平台,ODAC的會議討論結果雖然不能與最終的審批結果劃等號,但在一般情況下,雙方最終意見會保持一致。

事實上,這一結果並不讓市場意外。早在評審會議召开之前,ODAC就預先披露了會議材料。在這份僅有32頁的文件中,FDA對信迪利單抗的臨牀試驗提出若幹質疑,因此,在結果尚未公布之前,業界就已普遍對信迪利單抗的審批結果感到悲觀。

就後續的申報和臨牀試驗安排,時代財經致電致函信達生物,但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2月11日,信達生物开盤後一路走低,最終報收31.60港元/股,跌7.47%,這一數字與2021年1月的歷史高點相比,已經下跌超過68%。

在所有出徵美國FDA的國產PD-1產品裏,信迪利單抗是速度最快、走在最前的一個。信迪利單抗的折戟,無疑給中國創新藥“出海”帶來了更多不確定性。

“全世界並不是只有美國一個市場,只要拿得出讓人信服的數據,總會被認可的。“神州細胞海內外商務總監來延鯤對時代財經表示。

國產PD-1出海首战折戟

在評審會議中,ODAC的反對意見主要有三點:一是試驗的對照組不是美國目前的標准療法;二是沒有選擇OS(總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而是選擇了PFS(無進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作爲臨牀研究的終點;三是“單一中國數據”能否證明適用於美國患者。

2021年5月18日,信達生物和禮來共同宣布,FDA已經正式受理雙方合作开發的信迪利單抗聯合培美曲塞和鉑類用於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NSCLC)一线治療的新藥上市申請。

申報的數據是基於一項名爲“ORIENT-11”的研究,這項研究僅在中國地區开展,而不是全球多中心的臨牀研究。FDA因此認爲,研究結果沒有反應美國人口的多樣性,無法解釋種族因素對治療效果的影響。

ORIENT-11選擇用PFS作爲臨牀終點,而此前同類藥物默沙東旗下的帕博利珠單抗(Keytruda,俗稱“K藥”)在獲得FDA批准時,所使用的終點是OS。與OS相比,PFS的觀察時間較短,這可以爲企業節省時間和研究資金。不過,PFS是一種人爲設置的評估標准,具有主觀性,因此FDA質疑以PFS作爲臨牀終點是否足夠。

另一方面,ORIENT-11設置的對照組是化療,不是其他已經獲批的PD-1單抗,而在ORIENT-11啓動前,美國非鱗狀NSCLC的一线療法已經從化療變成免疫治療+化療聯合療法。

“太狠了。”一名生物醫藥研發人士對時代財經感嘆道,“FDA在這之前已經批准了很多PD-1單抗藥,後續想要申報的估計都很難逃過‘頭對頭’比較,這是一次很大的考驗。”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我非常失望在試驗設計的初期,申請者和贊助者之間缺乏溝通,如果有充分溝通,我想我們今天就不需要做這些討論。”一名委員會成員在會議中表示。

對此,信達生物據理力爭,呈出會議紀要,表示在遞交BLA(生物制品許可申請,Biologics License Application)申請前,信達生物就曾經與FDA做過3次正式溝通,當時FDA同意信達生物進行BLA申請。

禮來代表更是直接對這一結果表示失望,在他看來,信迪利單抗本來可以憑借更低的價格使更多美國患者獲益。此前禮來曾經透露,其產品定價將會比美國市場上同類產品定價低40%。據了解,K藥在美國市場的年化治療費用約爲15萬美元,而在通過醫保談判後,信迪利單抗在中國市場的價格卻不到K藥美國市場價格的1/20。

然而,FDA在會前資料裏卻明確表示,這次討論將不會考慮市場價格因素。

國內內卷,創新藥現出海潮

PD-1抑制劑是近兩年來最爲火爆的一款抗癌藥。PD-1即程序性死亡受體-1(Programmed Death-1),是人體免疫T細胞上的一種蛋白。不同於傳統藥物的治療機制,PD-1抑制劑並不直接針對腫瘤細胞,其作用機制主要是激活人體T細胞等免疫細胞,進而通過免疫反應對抗並清除腫瘤細胞。

信迪利單抗於2018年12月24日在國內獲批上市,2019年11月末,其以64%的價格降幅成爲第一個成功“衝刺”國家醫保目錄的PD-1單抗,年治療費用從28萬元降至9.67萬元。

僅僅不到一年時間,2020年,恆瑞醫藥(600276.SH)的卡瑞利珠單抗、百濟神州(688235.SH,06160.HK,BGNE.US)的替雷利珠單抗、君實生物(688180.SH,01877.HK)的特瑞普利單抗悉數進入醫保目錄。這讓信迪利單抗的價格優勢一時間蕩然無存。

隨着本土PD-1市場競爭白熱化,價格一直在下探。

2022年1月,新版醫保目錄正式執行。信迪利單抗、特瑞普利單抗、替雷利珠單抗、卡瑞利珠單抗等4個被納入醫保目錄的國產PD-1單抗,年治療費用全部降至3萬~5萬元,按照70%的醫保報比例計算,患者自付僅需1萬~1.5萬元。

在醫保目錄之外的PD-1產品也難逃價格战。

2021年8月,康方生物(09926.HK)的派安普利單抗獲批上市,產品定價4875元/支,疊加贈藥方案後,年化治療費用直接擊穿了3.9萬元的地板價。譽衡藥業(002437.SZ)的賽帕利單抗定價也低至3300元/支。

在慘烈的價格战面前,低價未必能換來高增長。

2020年,恆瑞醫藥的卡瑞利珠單抗降價85%成功進入醫保目錄,但由於產品進院難,以及各地執行時間不同等問題,恆瑞醫藥在2021年半年報裏透露,卡瑞利珠單抗銷售收入出現環比負增長。

在內卷到極致的環境下,海外市場似乎已經成爲創新藥企的必爭之地。

“國內創新藥太內卷了,一個藥想要獲得更好的收益,就得往海外走。對於很多企業來說,美國是個優先考慮的市場,因爲美國、歐洲對全球市場有一定的示範效應,如果能在歐美獲得批准,在其他國家的上市審批和銷售也會相對容易。”來延鯤對時代財經表示。

據時代財經統計,目前國內獲批的PD-1單抗有8款,除了百時美施貴寶的“O藥”(納武利尤單抗)、默沙東的“K藥”兩款進口產品,以及賽帕利單抗以外,其余5款國產產品都已經向FDA提交上市申請或者獲得臨牀試驗申請批准。

美國“變臉”,新藥出海前路未卜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美國之所以成爲多家中國藥企出徵海外的第一站,是因爲獲得FDA的上市許可,就意味着藥品通過了全球最嚴格的審評。

2019年4月,FDA腫瘤學卓越中心主任Richard Pazdur公开表示,支持中國公司將低價的PD-1/PD-L1帶入美國市場,通過市場競爭降低藥品價格,並表示可以根據在中國進行的臨牀試驗數據批准上市。

2021年3月,君實生物宣布,已向FDA提交特瑞普利單抗用於治療復發或轉移性鼻咽癌的新藥上市申請,並獲得FDA滾動審評。該項適應證此前獲得了FDA孤兒藥認證以及突破性療法認定。

特瑞普利單抗成爲首個向FDA提交新藥上市申請的國產PD-1,隨後,以PD-1抑制劑爲代表,包括BTK抑制劑、CD47單抗等在內的衆多中國創新藥紛紛“揚帆出海”,徵战FDA。

“小分子藥,抗體和CAR-T都是全球性的市場,因此很多企業選擇到國外進行申報,國內很多CAR-T基本都會去美國申報。”上述研發人士對時代財經表示。

根據FDA統計,未來一段時間至少有25個處於不同藥物开發階段、計劃提交或目前正在審查的腫瘤藥申請完全或主要基於來自中國的臨牀數據。

然而,僅不到3年時間,FDA的態度卻突然發生轉變。

2021年12月,Richard Pazdur先是在論文裏指出全球範圍內PD-1/L1產品扎堆开發的問題,並表示對在美國境外,尤其是中國藥企完全或主要在中國進行的例臨牀試驗感到擔憂。

隨後,Richard Pazdur更是明確表示,僅靠一個國家的臨牀數據完成新藥審批,和美國在臨牀試驗中努力增加患者多樣性的原則背道而馳。

來延鯤對時代財經指出,如果要做全球多中心的臨牀試驗,那么臨牀費用將會大幅增長。“現在國內的臨牀費用也不低,但和美國的費用相比還是低很多,大概只有美國費用的60%。如果要到美國做臨牀的話,還要考慮試驗藥物運輸費用、在當地的人員招聘成本,研發成本會高很多。”來延鯤稱。

雖然FDA對中國創新新藥審批的態度出現了大轉彎,但來延鯤表示,不必因此對中國創新藥出海的未來形勢太過悲觀。

“就像我們的新冠疫苗,隨着我們在保護率、安全性方面的數據越來越多,最終我們還是獲得了很多國家的認可。”來延鯤對時代財經說。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美國不歡迎更便宜的抗癌藥?中國藥企鏖战5小時僅得一票,國產PD-1出海遭挫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3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