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又傳來壞消息。
昨日(1月9日),香港經濟日報發布消息,稱香港高院正式頒令卓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卓悅控股”)旗下合豐隆有限公司(曾用名“卓悅化妝品批發中心有限公司”)清盤。同時,卓悅控股創辦人葉俊亨也被頒令破產。
這一消息,不免讓人唏噓。曾經,卓悅化妝品是許多遊客到香港旅遊的必逛店鋪之一,“卓悅什么值得买”“哪家卓悅貨最全”之類的問答,成爲各種香港旅行攻略裏的必備內容,在最輝煌的時候,卓悅更一度成爲東南亞第二大化妝品零售企業。
作爲“初代”美妝集合店,卓悅如今面臨這樣的遭遇,讓業內人士對於线下業態的發展更爲憂慮。“美妝集合店還是一門好生意嗎?”成爲不少人在2023年發出的“第一問”。
卓悅化妝品“停止運營”
創始人破產
合豐隆此番被清盤,從去年中就有徵兆。
根據卓悅控股發布的公告,合豐隆曾與日景投資及彬裕投資產生法律糾紛,依照判決,合豐隆需向後者支付390萬港元(約合人民幣338.1萬元)的款額,但合豐隆未能償還這筆債務及費用。於是,2022年7月,日景投資及彬裕投資向香港特別行政區高等法院提出清盤合豐隆的呈請。
時隔半年,香港高院頒令合豐隆清盤,對後者提出“押後案件3星期,待各方商討和解”的建議,高院予以駁回。
按照法律程序,公司清盤是指“公司停止運營”,頒令清盤的公司需要在短期內出手所有資產換取現金用以償還未付債項,若公司在清算後發現財產仍然不足以清償債務的,可以向法院申請宣告破產。這意味着,合豐隆若未能償還負債,破產或只是時間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此番合豐隆需要清盤的業務中,也包括卓悅控股在香港地區所开設的美容及保健產品門店。
據卓悅控股2020年財報,其旗下與美容及保健產品相關的子公司共有4家。其中,合豐隆主要業務爲在香港批發及零售美容及保健產品,也就是說,卓悅控股在香港地區所开設的美容及保健產品門店在清盤範圍之內。
財報顯示,截至2021年末,卓悅控股僅剩香港及澳門地區10家門店。此番合豐隆清盤,則卓悅控股在香港地區的門店或將全軍覆沒。
圖源攝圖網
相比於子公司的清盤,讓業內人士唏噓的,還有卓悅控股創辦人葉俊亨破產的消息。
據公开報道,2020年10月,葉俊亨及其妻兒鐘佩雲、葉韋彤三人,向宏安集團旗下財資管理服務附屬公司富英有限公司借貸5450萬港幣,雙方約定貸款爲期一年,平均年利率爲17.59釐,每月利息約爲79萬港元。2022年,富英公司向香港最高法院呈請葉氏三人破產,換言之,葉俊亨等人並未能按照約定償還債務。
而這也並非葉氏三人首次被追債。2022年1月,葉俊亨夫婦遭入稟高等法院追討2.7億元欠款,另就公司借貸作擔保人,遭入稟追討近3億元。
債台高築,身價曾達12億的富豪葉俊亨跌落“神壇”。
值得一提的是,雖爲卓悅控股創始人,如今的葉俊亨與卓悅控股已並無關系。
2020年,葉俊亨夫婦以1.58億元,出售了卓悅控股40.4%的股份,自此,時任集團二大股東兼副主席的陳健文,以59.9%的持股數成爲卓悅控股第一大股東,並全面接管卓悅控股。2021年,因與集團利益向衝突,葉俊亨夫婦被罷免職務,正式與卓悅控股分道揚鑣。
盡管葉俊亨的破產與卓悅控股並無關系,卓悅控股也多次申明這一事實,但在不少消費者及業內人士心裏,葉俊亨的破產某種程度上也是卓悅沒落的縮影。
年銷24億連鎖巨頭跌落
創立已32年的卓悅在美妝市場幾經沉浮,終究因債務問題走向末路。
1991年,葉俊亨、鐘佩雲夫婦二人在香港創立卓悅化妝品店,因率先引進日本化妝品品牌,卓悅在1996年成爲炙手可熱的美妝集合店。2003年,“非典”侵襲,香港线下美妝店凋零之際,卓悅趁機以低租金快速鋪开門店網絡。得益於內地遊客赴港自由行开通帶來的巨大流量,卓悅在當年成功登陸港交所,化身“卓悅控股有限公司”,一時在美妝市場所向披靡。
圖源:卓悅控股官網
官網顯示,卓悅控股主要從事供應獨家代理國際品牌及自家品牌貨品,包括護膚品、化妝品、香水、保健食品、身體及頭發護理產品等,爲香港領先化妝品連鎖店之一。
2010年左右,隨着香港零售業進入繁榮期,卓悅控股的發展也進入頂峰,並前往周邊城市跑馬圈地。據公开報道,卓悅控股曾用一年半的時間在廣州开出4家門店,而在香港、澳門、廣州三地的分店更是一度多達48家。
卓悅控股的“高光時刻”出現在2012年。財報顯示,當年,卓悅控股營收達28.08億港元(約合人民幣24.4億元),同比增長9.63%,毛利爲13.25億港元(約合人民幣11.56億元),同比增長13.16%。
轉折點出現在2016年。從那一年开始,社交電商之風快速席卷各行各業,化妝品的購买渠道更爲豐富,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也發生了改變,專注於线下的卓悅控股出現下滑趨勢。此後,各類新型集合店的湧現,以及疫情等因素加劇了卓悅的生存危機。
財報顯示,2016—2021年六年間,卓悅控股連年虧損,虧損額近10億港元。2022年4月,卓悅控股發布了至今爲止的最後一份財報,財報顯示,2021年,集團年收入爲6.27億港元(約合人民幣5.44億元),虧損2.08億港元(約合人民幣1.81億元)。
爲了扭轉這一下滑態勢並補充現金流,近年來,卓悅控股屢次通過賣樓、出售金融資產、發行債券等手段自救。2020年,其變賣了位於香港荃灣的卓悅集團中心總部;此外,其在香港荃灣、元朗、旺角等商業區的店鋪也被出售,而此番轉手虧損超過1.1億港元。2022年3月,卓悅控股還以9億港元的價格出售了旗下全資子公司apex centric。
而爲了順應趨勢,卓悅控股也在2020年开始擁抱電商,確立了“科技+消費”爲新的發展方向。2021年,其推出线上銷售平台香港貓(HKMALL)並與華爲聯手,由後者爲其建立智能零售店並提供技術支持。如今,卓悅控股不僅在天貓、考拉、京東等20余個國內外线上平台進行銷售,還培養了超200名銷售人員進行直播帶貨。
然而,一系列操作仍無力回天。化妝品觀察注意到,线上“香港卓悅海外旗艦店”粉絲數也僅25萬,店內銷量排名第一的產品月銷100+。
登陸港交所19年後,卓悅控股於2022年6月宣布停牌,股價停留在0.119元/股,至今仍未恢復。
此番,其創立於1998年的子公司合豐隆的清盤,對於大廈將傾的卓悅控股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美妝集合店還是一門好生意嗎?
在美妝市場上,日漸式微的美妝集合店並非卓越控股一家,其競爭對手莎莎國際,近年業績表現也不佳。
莎莎國際財報顯示,2022年9月30日止六個月內,莎莎國際實現營業額15.5億港元,同比下滑2.9%,期內虧損1.33億港元;另一起家於香港的美妝集合店屈臣氏,也在2022年上半年減少了124家門店。
而內地的部分新型美妝集合店,在經歷2020年的強勢爆發後,也在市場上低調了不少。
2022年12月,成立僅4年的梁津生活宣布將在12月31日前關閉线下門店,聚焦线上業務;同年,衆多“新物種”美妝集合店接連關閉加盟店,門店數量縮減。
“新舊”美妝集合店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衰敗,那么2023年,美妝集合店是否還是一門好生意?
圖源攝圖網
在業內人士看來,“美妝集合店肯定會在2023年回暖:
一方面,包括上海、廣州、重慶在內的省市,陸續發布政策,點名要強化消費區的建設,“其實從2022年很多品牌,尤其是國際品牌進入中國市場开店這種現象,就可以知道各地政府是一直致力於扶持线下門店的。緊跟方針政策走,長期來看准是沒錯的”;
另一方面,“解封”以來,雖然未出現所謂的“報復性”消費,但城市的煙火氣確實回來了。據中國新聞網報道,元旦假期第一天,北京王府井商圈內某化妝品專櫃銷售額近40萬元。“這就說明大家對於美好生活還是有期待的,化妝品作爲美好生活的象徵,自然就會迎來新的發展,”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那么,在風雲變幻的美妝市場上,要想獲得發展,美妝集合店們應該如何做?
泊伊美匯創始人李恆認爲,店鋪應該根據自身不同的定位,選擇不同的運營方式。例如,以進口大牌爲主的美妝集合店,商品重復率很高,而毛利率普遍很低,所以門店一方面要引入差異化的產品,以提升門店毛利;另一方面則要提高運營效率,降低運營成本。
“店鋪數量大概超過20家之後,基本上就要有大量的後台工作人員,後台成本也會隨之增加,實體零售業務相對比較瑣碎,活動策劃、培訓、採購、物流配送等環節都需要專業人員維護,如果各部門不能有效協同,會降低運營效率,產生內耗,從而影響前端銷售,”李恆表示,“有些店鋪到一定階段出現問題,很多其實是後台的問題,比如選品跟不上,不能及時上新,或者營銷策劃、人員復制跟不上導致的。”
上述業內人士認爲,在如今的環境下,美妝集合店要做的是“膽大心細”。“現在門店競爭非常激烈,並且大家獲取的信息差距不會很大,所以創始人一旦發現新的機會點,就應該立刻下手,只有大膽一點,才能搶佔先發優勢。其實卓悅控股創始人膽子就很大,不管是逆勢开店還是率先引入日妝,都體現了這一點。”
“‘心細’則是主要是指要洞察趨勢,”該業內人士指出,零售店不僅僅要洞察消費者需求,還要看到市場趨勢,“比如线上线下融合是大勢所趨,如果還玩不轉线上,那就‘必死無疑’了。”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32年美妝連鎖被清盤,一個時代落幕!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40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