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蛋商機2/鵪鶉業納管後推CAS和產銷履歷 讓消費者安心
1年前
滷味裡的鳥蛋,以及野味餐廳裡的香檳鳥,這些美食的正式名稱叫做「鵪鶉」。隨著這些年,鵪鶉的市場能見度逐漸提升,鵪鶉終於在2022年初納為指定家禽,正式受到《畜牧法》的規範及保護,一旦政府的資源注入,鵪鶉的產業鏈就會更加穩固,除了可以加大國內通路之外,拓展外銷也是許多鵪鶉業者期待的結果。然而,對於50年來採取「低調飼養」的鵪鶉飼養戶來說,首要條件還是得按部就班地跟上法令。東海大學畜產與生物科系學系教授陳盈豪就表示,「如果納管規定比照其他家禽,那很多鵪鶉飼養戶都很難活下來,應該要逐步要求,否則對飼養戶跟業者來說都是壓力。」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鵪鶉納管後的第一階段任務,就是所有飼養超過500隻以上的鵪鶉飼養戶,需在兩年內完成畜牧場登記,而根據中華民國鵪鶉協會祕書長商毓銘透露,去年共計有9家畜牧場完成登記,不過以商業化的飼養規模計算,尚有約40間需要今年底前完成登記,比例上似乎不盡理想。

商毓銘解釋,由於地方審核較為繁瑣,申請合格需要半年以上的時間。另外,在鵪鶉飼養上一直有「土地擴建」的狀況,許多飼養戶會因為養殖需求自行加蓋禽舍,卻沒有及時補照,也都需要在這期間一併完成。

農委會畜牧處家禽生產科則表示,目前已針對彰化、嘉義兩地辦理「登記說明會」,也有地政士在場提供個別農民問題輔導,如果個案問題較為複雜,涉及重繪建圖或環境風險評估等,農委會也提供每間鵪鶉飼養場,最高4萬元的行政補助。

而過去鵪鶉尚未納為指定家禽的時代,飼養戶仍須根據各縣市的自治條例,申請使用執照,也必須符合相關的衛生與管理法規,而且陳盈豪也提到,過去由各縣市自行管轄,法規要求各有不同,現在有中央準則統一遵守,儘管有農民表示,政府規範繁瑣會讓他們綁手綁腳,不過陳盈豪仍認為,納管後等同於變成「國家隊」,政府就有管理的責任,對產業來說利大於弊。

納管後資源挹注豐 仍須先做好教育

現在,農民除了可以申請農業政策的貸款之外,養殖設備、加工製程也得以獲得改善。商毓銘說:「像去年就有農民拿到溫控設備、還有噴霧系統、風扇等,都可以讓養殖環境更好。」另外在飼養、管理上,也會導入專家學者的協助,陳盈豪就表示,養禽場的飼養管理是一套完整的學問,但許多業者不是畜產系出身,並不具備這方面的知識,因此陳盈豪等人也開始著手撰寫「鵪鶉養殖手冊」,讓現代化的飼養方式更加普及。

同時,農委會畜牧處也期望在產業輔導後,推動鵪鶉CAS和產銷履歷的認證。不過陳盈豪認為,現在仍處在「百廢待興」的階段,他表示,仍然有部分傳統的養殖場環境簡陋,飼養人的衛生觀念薄弱,更別提進一步的冷藏或消毒技術,有些還牽扯到租用土地問題,即使有意改建,許多飼養戶也不知該從何改善。

另外在肉鵪鶉的部分,一旦建立產銷履歷,就有屠宰上的規範要求,像是懸掛式電動屠宰、屠體不可落地,以及消毒系統、冷凍鍊等設施規定。不過陳盈豪分享,現今很多鵪鶉屠宰場的環境還是略嫌簡陋,會影響消費者觀感,若是真的要落實食品認證,還有很長一段路要努力。

為此,農委會表示,台灣目前肉用鵪鶉的消費族群有限,要經營「小型屠宰場」確實不容易,這部分需要與鵪鶉協會一同努力,加強業者的屠宰衛生管理,並視其意願給予相關輔導。

鵪鶉納管利大於弊 產銷認證建立保障

不過以現行狀況而言,已經有業者從中受惠,像是以「契作方式」收購在地蛋源,再自行加工的科盈食品公司,在鵪鶉納管後加入農委會的產銷認證,擴大更多販售通路,像是學校等團膳機構。負責人陳科行表示,政府的認證有審核把關,形同給予業者一張身分證,也不必擔心通路價格隨意拉擡,如此也能幫助產業鍊更加穩定,最後回饋到上遊飼養戶身上。

過去儘管鵪鶉在市場上面對挑戰,但依舊可以維持產值,甚至每年微幅上升,陳盈豪解釋,「因為鵪鶉產業競爭對手較少,即使經營成果不佳,但是物以稀為貴,所以在市場上還是可以賣比較高的價錢。」而現在鵪鶉正式納進《畜牧法》納管,就有機會加速產業進步,期待能吸引更多人投入鵪鶉產業鏈。

鵪鶉納入家禽元年 農委會:整體產值達6億元

太愛夜市鳥蛋!她「買15隻鵪鶉」自己養 每天收蛋量曝光

農委會坦言「有缺一點點」 每日雞蛋還少20萬至30萬顆

雞蛋價貴!營養午餐喫嘸 陳吉仲:確保供應無虞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鳥蛋商機2/鵪鶉業納管後推CAS和產銷履歷 讓消費者安心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42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