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造車,時間緊迫
1年前

2023年的第一個工作日,雷軍發了一封全員信,宣布盧偉冰晉升集團總裁,並將小米手機業務全權交給盧偉冰,自己從手機業務一线正式退了下來。

過去,雷軍給外界的印象是“勞模”,在小米事必躬親,凡是在小米做產品的,匯報對象一定少不了雷軍。

如今雷軍退出小米業務的一线,難道雷軍在謀劃退休?恰恰相反,雷軍在以退爲進。

小米內部有兩大至關重要的業務:手機和造車,兩者缺一不可。如果讓雷軍同時管理兩大重要業務,他哪有那么多的時間和精力。

好在盧偉冰經過這幾年的歷練,成功獲得了雷軍的信任。雷軍卸掉了小米手機業務的重擔,將其交給了信任的人,自己則轉身all in造車。

雷軍將造車看成自己的最後一次創業,背水一战,堵上一切的“战爭”。在造車這場“战爭”中,小米不可以輸,也不能輸。

小米靠手機發家,手機創造了小米的過去和現在,而手機市場的天花板也逐漸到來。有研究報告顯示,2022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或將同比下降10%,下行軌跡將持續到明年。

智能汽車市場在不斷擴大,滲透率不斷上升,這是巨大的賽道。小米一直強調手機x AIoT,智能汽車是不可缺少的大場景,擁有廣闊的空間。

雷軍曾說“小米造車不是在追風口、趕潮流,而是因爲智能電動汽車已經從‘機械產業’轉變爲‘信息產業’了,小米不做就會被淘汰。”造車決定着小米的未來。

可造車並不容易,對於沒有汽車業務基礎的小米,注定是一條漫長的道路,技術、量產、渠道,都是小米需要補的功課。

雷軍也曾坦言,擺在小米面前的挑战確實不少:比如起步晚,相比特斯拉,小米晚了十多年;相比造車新勢力,小米也晚了五六年。

2021年3月小米入局,雷軍高喊爲小米汽車而战時,距離最早的智能汽車創業潮已經過去十年,衆多國內外新能源車企都推出了不止一款量產車,唯有小米的車還在設想中。

就在最近幾天,特斯拉又揮起了降價的“大刀”,以價格換銷量是特斯拉的一貫手法,2022年銷量未能達標,特斯拉直接开啓了大招模式。

特斯拉的“降維”打擊,再次將造車新勢力“砍”成了沉默。在特斯拉大幅的降價策略下,一切主打配置以及其他功能的噱頭好像都成了雞肋。

有媒體報道,小米首款車價格大概在26-35萬元,但現實是,小米的車目前還沒有量產,量產是造車中最重要的環節。蔚來用了4年時間,實現第一台車量產,理想用了4年時間,小鵬用了3年,賈躍亭的車現在還沒量產。

按照規劃,小米首款汽車將在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產,算算時間,就剩1年半了。

最新消息,小米目前正在同時研發兩款量產車,首款車型定位於中型溜背轎車,內部代號“Modena 摩德納”,另一款代號“Lemans勒芒”。按照當下开發進度,量產節點能否如期呢?

在這個一步快步步快的時代,時間就是生命。雷軍時間緊迫,面對特斯拉的降價的“大刀”,以及新能源群雄,量產後的小米汽車战鬥力幾何?2023年,我們期待雷軍傾注一切的小米造車有更加重大的進展!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雷軍造車,時間緊迫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42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