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回暖,生物科技企業融資窗口重新开啓
1年前

港股生物科技板塊的“配售潮”,似乎正在來襲。

1月18日,亞盛醫藥宣布以每股24.45港幣的價格配售2250萬股。隨着該筆配售的完成,亞盛醫藥能夠融資5.5億港幣。

就在亞盛醫藥宣布融資的同一天,諾輝健康也發布公告表示,通過配售的方式,融資1億美金。

稍早前的1月4日,海吉亞醫療宣布配售融資7.9億港幣。

新年伊始,生物科技企業正在不約而同地“搞錢”。這也不難理解,錢不是萬能的,但對於生物科技行業,尤其未盈利的18A企業而言,沒錢卻是萬萬不能的。

2021年以來的熊市,導致生物科技再融資窗口基本關閉,已經有部分企業快要彈盡糧絕。

面對市場回暖帶來難得的融資窗口,未盈利的生物科技企業們,都要努力喫到這波紅利。

/ 01 /難得的融資窗口

對於一家技術驅動型企業而言,需要大量的研發投入,離不开資金的支持。夢想的實現離不开錢,現實從來都是這樣殘酷。

5年前,港股大刀闊斧改革,允許未盈利的生物科技企業上市,爲行業發展提供了很好的融資支持。

但IPO只是开始,已上市但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企業,再融資才是支撐其業務發展的關鍵。

而股價,則是決定企業能否成功再融資的核心因素。

就拿港股最爲常見的融資手段“配售”來說,雖然不需要監管審批、流程簡單,企業可以通過該工具迅速完成融資,但前提是投資者愿意买單。

港股配售無禁售期,會吸引不少短线投資者參與,“預期”尤爲關鍵。股價,則直接反映資本市場對一家企業未來的預期。

也正因此,2021年6月份以來的持續大跌,讓生物科技企業二級市場融資渠道基本關閉;去年10月份以來的持續回暖,則讓它們再融資成爲可能。

可以看到,在此次回暖的行情中,不管是亞盛醫藥還是諾輝健康,股價表現都較爲出色。

去年10月份至配股前夕,亞盛醫藥漲幅爲172%,諾輝健康也是高達129%。值得注意的是,諾輝健康1月份漲幅就高達83.81%,領跑全市場。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它們拋出了配售計劃。

或許,這僅是生物科技行業配售潮的开始。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行情回暖能夠持續多久不得而知。對於需要持續燒錢的未盈利企業來說,持續融資是十分關鍵的動作,大家都要抓住難得的融資窗口。

實際上,眼下亟需融資補充現金流的企業,並不在少數。對於它們來說,這可能是最後的生存窗口。即便是不缺錢的企業,也需要更爲保守的“屯糧”。

在看得見的市場熱潮面前,好消息是資本對18A企業依舊熱情滿滿;壞消息則是,它們變得更加挑剔,市場分化愈發明顯。

/ 02 /機會不屬於所有人

能否抓住時代紅利,對任何一家企業都是考驗。

在國內生物科技行業興起初期,從18A規則的推出,到科創板开閘,再到美股始終大开的懷抱,企業上市、融資沒有任何煩惱。

但如今,事態完全走向了反方向。經過近兩年的毒打,任何一個市場對於資產的要求,都變得更爲挑剔。

可以看到,在港股18A板塊上演氣勢如虹的反攻同時,一些企業也在被市場“拋棄”。1月份以來,包括和譽醫藥、歌禮制藥、邁博藥業等企業股價並沒有躁動,而是持續下跌。

對於部分公司來說,下跌的核心原因是競爭力不足,比如跌幅最大的和譽醫藥。

和譽醫藥主要圍繞FGFR(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受體)靶點展开研發,核心管线包括FGFR4抑制劑、FDFR2/3抑制劑、泛FGFR抑制劑等。

對於創新藥企來說,深耕一個靶點值得敬佩,但並不意味着前途光明。一方面,FGFR雖然“不限癌種”,但市場受衆有限,和譽藥業進度領先的FGFR4抑制劑想象空間更是逼仄;

另一方面,FGFR靶點湧入了衆多競爭者,和譽醫藥作爲一家biotech,勝算並不大。這種情況下,市場用腳投票也不奇怪。

不受市場待見的邁博醫藥也是如此。主打生物類似藥研發的邁博醫藥,不管是在研發進度還是商業化方面均不佔優勢,其股價也因此停滯不前。

綜合這些企業表現不難發現,市場正變得越來越有效,分化也愈發明顯。

換句話說,企業要想持續融資,需要向市場證明一點:你真能在殘酷的生物科技研發比拼中脫穎而出。這不僅需要扎實的研發創新能力,更需要正確的與市場溝通。

/ 03 /“搞錢”也是一種能力

某種程度上,融資能力也是生物科技企業的一項核心競爭力。

這一點,生物技術王國基因泰克是最好的詮釋。基因泰克的創始人團隊中,不僅有科研實力出衆的伯耶,還包括擅長“搞錢”的斯萬森。不可一世的基因泰克,是在爲資本量身定制畫下的“大餅”中起步。

國內也是如此。回顧創新一哥百濟神州的成長歷程,其成立以來數百億融資,不僅是基於高管陣容、管线的“故事”,更有對融資節奏的超強把握。

從2018年港股上市,到2021年科創上市,百濟神州均在兩大市場IPO熱度最高漲之際上岸,順利完成超200億人民幣融資。

無論是基因泰克還是百濟神州,它們的成就既離不开時代的紅利,也離不开自身的努力。畢竟,“搞錢”也是一大能力。

“神話”難以復制,但卻值得借鑑。就如今來說,隨着經營的繼續,一些生物科技企業的資產會越做越少,個別倒黴蛋破產不可避免。

眼下,處於破產邊緣的生物科技企業不在少數。最爲典型的邁博藥業,账上現金余額已不足億元。對於生物科技企業來說,這樣的現金儲備難以支撐太久。

當然,完成再融資的企業也不意味着就能安全上岸。

關於創新研發,我們始終要心存敬畏。這一點,美國前輩是很好的參考。

2000年以後,美國新成立的biotech企業有13000多家;截至2021年,雖然69%的企業仍處於運營狀態,但只有310家有獲批和商業化運作的產品。

簡單計算下來,脫穎而出的概率不足3%。大多數biotech的歸路是倒閉、消失,何其殘酷。

但有了錢,至少擁有了更多可能。就像哲人說的,最大的希望產生於最大的悲慘境遇中。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市場回暖,生物科技企業融資窗口重新开啓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43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