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農業賽道投融資火熱,雲計算與農業場景如何結合?
1年前

隨着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以及硬件設備的不斷升級,農業發展正從“看天喫飯”到“知天而作”轉變,自動化、智慧化的數字農業已成爲未來農業的重要發展方向。


數字農業相關企業也成爲資本爭搶的香餑餑,據35鬥不完全統計,2017-2022年我國數字農業領域投融資事件超百起,融資金額數十億元。


不過,要成功實現農業數字化轉型升級,需要信息化與農業業務場景深度結合,也就意味着需要收集並處理大量的農業數據。


但我國農業大數據具有體量大、採集面廣、復雜性強、充滿不確定等特徵。採集農業全產業鏈數據,並深入分析挖掘,安全存儲,最終有效幫助農業降本增效,需要借助一個數據處理能力強、穩定有效的平台,提高對數據的動態分析與監控能力。


雲計算技術爲大數據和物聯網應用提供IT架構基礎,幫助建立數據收集、整理和發掘模型,實現資源的高效分配和管理。數字農業企業有了雲計算平台的服務,可獲得大規模的數據存儲、分析計算能力,提升信息化運行效率。

市場上有不少雲計算企業爲數字農業發展賦能,國外有亞馬遜雲計算,國內百度、阿裏、騰訊、京東等知名互聯網企業,均在農業雲服務層面有所布局,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


而寧夏西雲數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雲數據”)專注於亞馬遜雲科技中國(寧夏)區域的運營,既能夠爲國內客戶提供國際先進的、安全、靈活、可靠的雲計算服務,又擁有卓越運營管理經驗推動本土農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和創新。


那么,雲計算企具體如何爲數字農業發展賦能?本文將系統介紹國內外雲計算服務在數字農業領域的應用場景,以及有哪些公司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


一、數字農業井噴,農業數據管理應用面臨挑战


發展數字農業是我國由農業大國邁向農業強國的必經之路,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數字農業的發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動數字技術與農業生產經營管理等方面的融合。


2022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提出,推進智慧農業發展,促進信息技術與農機農藝融合應用;2021年11月《國務院關於印發“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提出,強化現代農業科技支撐,开展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完善農業科技領域基礎研究穩定支持機制,加強農業基礎理論、科研基礎設施、定位觀測體系、資源生態監測系統建設。


數字農業受重視,從投融資熱度上也可見一斑。2022年,數字農業賽道井噴,是農業領域融資火熱的賽道之一,融資項目主要集中在各種解決方案提供商。


獲得融資的有農作物智能種植決策服務提供商愛科農、農業數字化解決方案提供商麥麥科技、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解決方案提供商中聯農機、智慧養殖數智化解決方案提供商科創信達等。其中愛科農今年連續完成A輪、A+輪、股權投資共三輪融資,高瓴創投、騰訊投資、源碼資本、线性資本、食芯資本等知名機構在列。科創信達獲得A輪數千萬人民幣融資,麥麥科技獲得數千萬人民幣天使輪融資。



這些獲得融資的企業,在業務量擴展的同時應用了大量傳感器,從而帶來農業數據的井噴,如开頭所述,由於農業生產場景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農業相關信息數據分散、標准不一,收集、傳輸、歸檔、管理和應用龐大的農業數據面臨極大挑战。


爲解決這些挑战,除了政策支持,還需要技術、軟硬件等各類基礎建設的配套提升。在衆多賦能數字農業的科技中,雲計算作爲重要的基礎設施,以靈活、高效、低成本的優勢爲農業信息化建設帶來新的可能,可以說是服務新型農業信息的中堅力量。


雲計算在數字農業裏的應用,從場景上看,適用於生產決策、產量預測、精准營銷、供應鏈可追溯和基因育種等場景;從對數字農業企業的助力角度來看,可提供數據來源和依據,分析計算過程中提升SaaS平台運行性能,降低成本。


二、巴斯夫、拜耳上雲之旅,雲計算如何與農業場景結合?


具體應用場景,國外已經有很多案例可以借鑑,這不得不提到全球雲服務領導者亞馬遜雲在農業裏面的應用及賦能情況。


巴斯夫、拜耳等知名公司,均借助亞馬遜雲計算豐富的服務和強大的計算能力,從而免去用戶自行搭建機房的運維之苦。


1、豐富的公共數據集多樣化賦能農業生產,提供數據來源和依據


數字農業將高新技術比如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自動化技術等,與農學、地理學、生態學、土壤學等基礎學科結合,實現農業生產過程中對農作物生長的實時監測,對農業生產中的現象、過程進行模擬,達到降本增效、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


在監測過程中,需要測量和獲取數量龐大、種類多樣的數據信息,比如農作物生長、發育狀況、病蟲害、水肥狀況、相應的環境、天氣數據、GIS數據、土壤細節、種子、化肥和作物保護劑規格等,利用這些數據進行長期或短期模擬,以應對各種突發狀況。


但目前通過智能硬件及農機收集數據存在瓶頸,且數據有限,成本高昂,因此建設統一的農業綜合信息服務平台至關重要。按照統一的網絡構架和技術標准,在雲服務基礎上搭建全國或全省農業綜合信息服務平台,實現設備、資源和應用的共建共享,可大幅降低農業信息化的建設成本和維護成本。


巴斯夫數字農業就充分利用亞馬遜雲科技Open data,獲得及時准確的氣象數據、衛星數據,構建具有全球規模的超局地農業特定天氣和氣候解決方案,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和優化作物生長。


據了解,亞馬遜雲科技托管了美國國家海洋、大氣管理局全球歷史氣候網絡和地面溫度台站觀測的綜合數據集,以實現天氣和氣候數據產品性能基准,並在亞馬遜雲科技上建立新的農業氣象模型。此類模型有助於農民做出運營和战略決策,比如確定種植目標、作物保護應用、收獲時機等。


2、基於ServerLess的SaaS平台服務助力農業SaaS化,提升運行性能,利於成本優化


農業SaaS已經成爲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重要支撐,貫穿着農業全產業鏈的SaaS服務儼然已經成爲傳統農業改革的中堅力量。SaaS企業初期目標是服務小客戶,以最低的成本獲得更高的利潤,而大客戶的需求更復雜,服務成本會急劇升高,架構復雜度、穩定性也會面臨巨大的挑战。


在SaaS中引入ServerLess,除了能夠簡化運維,提升平台運維效率、降低運維成本外,還可以實現更靈活的多層租戶服務,從架構上提升租戶隔離的級別,以提升平台穩定性。


亞馬遜雲科技提供了各種各樣的軟件工具服務,來幫助企業完成業務架構,能夠達到縮短30-50%的產品开發時間、縮短69-77%的發布時間、提升毛利率70%和營運利潤率41%的效果。


比如亞馬遜雲計算上的xarvio™ 數字農業解決方案,可以幫助農民更好的作出農場管理決策。xarvio™ SCOUTING智能手機應用程序,運用圖像識別技術,農民可以免費下載和使用,通過圖像識別技術識別早期生長的雜草和作物病蟲害,繪制其位置以供共享,記錄歷史,並採取行動解決問題,使農民能夠因時因地、有效精准地使用作物應用程序。據了解,該平台目前已經服務了100多個國家的400多萬農民和顧問。


3、實現供應鏈環節的降本增效


雲服務在數字農業建設上的作用遠不止於此。它可以運用在農業的生產、流通和運營各環節,幫助降本增效,在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農產品網上供銷、安全控制、農業信息檢索、農業決策綜合分析、農業生產智能化控制等方面均有很大的應用前景。


比如,總部位於雅加達的HARA於2015年推出了HARA數據交換平台,以改善印度尼西亞小農戶的生活。HARA通過應用程序收集農民作物種植和收獲的相關數據,並利用忠誠度積分來激勵農民提供數據。未來,農民能夠將積分兌換爲咨詢服務,以提高作物的生產力和質量。


一开始,HARA的IT基礎設施在本地服務器上運行,需要一個更具可擴展性的IT基礎架構,來突破本地基礎結構的限制,由此與亞馬遜雲科技合作,現在HARA包含網站、移動應用程序後端以及用於數據交換的區塊鏈平台等基礎設施部署在亞馬遜雲科技的服務上。


通過選擇亞馬遜雲科技提供的雲服務,HARA實現了在2020年招募100萬小農戶的目標,並且將運營成本降低了60%到70%。


4、高性能可持續架構促進低碳化農業發展


在可持續發展層面,亞馬遜雲計算與拜耳同樣有代表性的合作案例。在全球碳中和碳達峰的背景下,包括農業在內的許多行業正實施應用程序和系統來測量、監測碳排放數據。


農產品從農戶手中,有復雜的中間環節,最後送到消費者手中,過程中存在大量的碳排放。但具體數值只能根據粗略的平均值和過時的報告進行估算,即使在供應鏈的某部分准確捕獲了排放量,由於農民、運輸公司和下遊購买者使用的系統之間互操作性有限,這些數據往往不夠全面、系統。例如,農產品種植過程中碳排放統計口徑不一,供應鏈環節缺乏碳排放記錄等。


於是拜耳推出了“碳視圖項目”應用程序,由亞馬遜雲科技構建,通過農業供應鏈來追蹤產品碳足跡,解決農業價值鏈的碳排放跟蹤難題,並得到了亞馬遜雲科技專業服務全球可持續性實踐和亞馬遜數字創新計劃的兩大助力。


該項目利用了亞馬遜的一個創新流程——逆向工作法,從關注客戶开始,識別問題和痛點,結合從種植到加工的碳數據,提供了在供應鏈中跟蹤農產品碳濃度的解決方案。亞馬遜雲科技專業服務全球可持續性實踐團隊創建了框架,設計用戶體驗,並在其平台上構建前端web界面和後端解決方案。


據介紹,該解決方案可以實現四個目標:幫助農民評估氣候智能型農業活動的影響;協助下遊客戶做出明智的採購和可持續性投資決策;在銷售點創建差異化產品;協助監管和氣候目標報告。


當全球領先的農業公司紛紛數據化,借助雲計算公司的服務打造解決方案,農業數據上雲已是大勢所趨。


三、從國外到國內,西雲數據促進亞馬遜雲的創新應用


把目光轉移到國內,我國的數字農業發展還處於比較初級的階段。


《2021全國縣域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水平評價報告》顯示,2020年全國縣域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總體水平達37.9%,農業生產信息化水平爲22.5%,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信息化水平爲22.1%。與美國、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早在2001年,美國就有41.6%的農業生產者使用計算機網絡系統。


這也意味着,未來中國農業雲服務市場將持續擴大。35鬥觀察到,國內雲服務在數字農業領域的應用在逐漸興起,且參與主體越來越多,應用場景更加豐富。


國內已經有衆多企業在積極布局農業雲計算服務,推動農業的數字化與智慧化改造升級。有的以雲計算爲支撐,以AI+IoT技術爲基礎,大數據爲核心,打造數字農業管理服務平台;更有將IoT技術加持在智能傳感設備上,精確實時收集、分析農業生產信息,把信息轉變成指令發給農戶或者智能終端;還有將IoT賦能農業生產、農企組織和品牌營銷,面向農業場景提供“農-地-品”的數據化創新。


此外,國外的雲計算服務也在國內开始運用到農業產業中來。寧夏西雲數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雲數據”)就專注於亞馬遜雲科技中國的運營,把全球先進的雲服務引入中國,並結合本土情況進行創新實踐,爲國內客戶提供國際先進的、安全、靈活、可靠的雲計算服務,推動本土企業數字化轉型和創新。


浙江新農都實業有限公司核心業務是投資、开發和經營農產品批發市場,其運營管理的市場都是浙江省內重要的“菜籃子”集散地。伴隨業務發展,原有的技術手段並不足以支持業務創新,信息化水平相對薄弱,於是开始數字化轉型,並將信息化革新的焦點瞄准了“雲”,選擇了與亞馬遜雲科技在中國寧夏的運營商西雲數據合作。


通過西雲數據,新農都快速構建起新生態交易平台,成功打造线上线下結合的農批交易市場。目前,新農都整套農批市場信息化解決方案,包括商鋪管理、農產品溯源、供應鏈管理、車流分析、市場價格指數等各重要功能模塊和組件均部署在由西雲數據運營的亞馬遜雲科技中國(寧夏)區域上。新農都實現整體交易規模年增長 20%,營收年增長25%,並將運營成本降低10%。


可以看到,雲計算在數字農業領域的應用場景正在不斷擴展,不局限於生產決策、產量預測層面,已經從上遊覆蓋到中遊供應鏈的改造和追溯,再到賦能下遊的農產銷售、精准營銷等層面。


值得一提的是,雲服務具有強大的存儲、算力以及基因類公共數據集等先天優勢,雲計算運用到基因育種上,能夠爲種業企業提供端到端的基因大數據分析、歸檔到交付的不同級別的方案,並在架構設計、开發、運維等各個環節爲用戶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在雲計算的基礎上對農作物的基因組進行分析,通過“讀懂”農作物的基因,培育出性狀表現更好的農作物,以滿足不斷增長的產量、營養和環境適應性需求,這無疑會給農業生產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四、寫在最後


伴隨着參與主體及應用場景的增多,數字農業市場規模在不斷提升,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2022-2027年數字農業產業深度調研及未來發展現狀趨勢預測報告》顯示,2025年中國農業數字經濟規模將會達到1.26萬億元,將佔據我國農業增加值的15%。


而雲計算公司提供完備的雲服務,可幫助數字農業相關公司減少大量重復开發,降低成本並提供更好的技術解決方案。因此,國內雲服務市場同樣前景廣闊,發展空間巨大。


挑战總是與機遇並存,相比較國外,國內數字農業發展水平、農業雲服務市場化水平都還有待進一步提升。在發展提升過程中,更需要西雲數據這樣的公司,既能應用國際化的雲計算能力和理念,又了解中國本土農業發展情況,二者結合進行創新實踐,爲數字農業產業發展有效提速。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數字農業賽道投融資火熱,雲計算與農業場景如何結合?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43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