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雲觀察:面對數萬億產業規模,如何掘金工業互聯網?
1年前

北京2023年3月14日 /美通社/ -- 近日,全球雲觀察發表文章對軟通動力最新發布的《工業互聯網能力建設白皮書》進行解讀,以爲爲文章全文:

近年來,加速工業互聯網建設的聲音越來越響亮。

一方面,政策利好,持續驅動。從2017年的《國務院關於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 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到《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在推進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之路上,政府相關部委合力支持,明確工業互聯網頂層設計,營造工業互聯網落地的良好環境,持續驅動工業互聯網的發展。

尤其,近期《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政策的落地,加上國家層面提出組建國家數據局的重大舉措,再次強調了發展數字經濟、強化數據要素的重要意義,這對強調賦能提效的工業互聯網產業無疑又是一大助力,可以預見,政策的持續發力必將加速我國傳統產業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蝶變。

另一方面,供給側與需求側雖然存在數字化"鴻溝",但是供給側的產品、技術、服務與方案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多的科技企業參與了進來,推動工業互聯網蓬勃發展。與此同時,需求側如制造業企業越來越看重業務場景結合,因而從需求側倒逼供給側,將工業互聯網下一步落地的重點聚焦在了解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實際問題上面。

來自工信部的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規模預計達1.2萬億元。在政策持續發力,入局企業越來越多的情況下,面對這個數萬億規模的產業,我們到底該如何掘金工業互聯網呢?

四大關鍵詞,看清工業互聯網的前世今生

對比中外工業互聯網發展情況來看,工業互聯網這個詞最早在2012年由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首先提出,然後GE聯合IBM、Cisco、Intel 和AT&T等ICT巨頭組建聯盟抱團發展。相對而言,德國工業4.0正式提出要比美國工業互聯網概念晚得多,但在2013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德國將工業4.0战略進一步明確後,正式开啓了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搶跑,特別是西門子、寶馬集團、大衆等同道同行,爲全球工業互聯網發展推波助瀾。

對中國而言,雖然發展起步相對較晚,但後來者居上也不是不可能,在注重5G+工業互聯網的協同之路上,帶動了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比如,海爾的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台COSMOPlat、美的旗下美雲智數的美擎工業互聯網平台、阿裏雲的supET工業互聯網平台等,無論是傳統制造企業,還是互聯網企業,都對跨界進入工業互聯網,打造數實融合新業態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他們力求將先進信息技術、前沿數字技術與工業融會貫通,進而打造一個新的產業形態和端鏈生態,在滿足工業企業多層次數字化轉型需求的同時,彰顯自身的行業使能價值。

談及工業互聯網時,大家往往容易想到火熱的智能制造,這兩者有一定的關聯,也有明顯的區別。智能制造雖然可以充分利用工業大數據實現數據驅動的制造,但更聚焦工業自動化、設備控制等制造過程,工業互聯網基於數據聯通、算法模型和業務邏輯的工業應用優化,聚焦提高效能,強化管理、強化運營領域。

在軟通動力最新發布的《工業互聯網能力建設白皮書》(下面稱"白皮書")中,對工業互聯網的內涵和外延都有相對明晰的定義。其中,提到"以機器、原材料、控制系統、信息系統、產品以及人之間的網絡互聯爲基礎,通過對工業數據的全面深度感知、 實時傳輸交換、快速計算處理和高級建模分析,實現智能控制、運營優化和生產組織變革"。 由此不難看出,工業互聯網的本質不是機器、設備的連接,基於背後數據的模擬、仿真、計算、優化、預測才是挖潛的重點。在此基礎上,基於自身實踐和行業理解,軟通動力提出了工業互聯網能力的四大關鍵詞:使能企業、數據驅動、平台賦能和軟件定義。

"工業互聯網涵蓋了工業領域、數字技術、產業端鏈、運營模式等層面的變革與融合,是一種新型的工業模式。數據是基礎,軟件是核心,平台是關鍵,最終的價值呈現還是要能使能企業,帶動一個有效良性的商業閉環和生態。"軟通動力創新研究院創新合作中心部長閆欣解釋道,在她看來,工業企業面向行業競爭與下一步發展,在成本控制、效率提升、產品創新、服務優化、市場感知等每個環節都有大量需求,需要注入數字化進行賦能。

首先,對工業企業而言,數據已經成爲重要資產,數據驅動源自工業企業本身制造流程效率提升,在加強內外部數據融合與價值挖掘過程中,工業互聯網平台大數據處理能力、工業數據分析能力、工業微服務能力都得以增強,通過工業互聯網平台的價值挖掘,基於內外部數據的分析與洞察,實現數字化轉型的躍升。

其次,實現平台賦能,其中針對工業企業的咨詢十分重要,深入分析行業關鍵需求,將工業互聯網平台的構建與實際需求、研發、生產、運營、服務等全價值鏈相結合, 從全局出發優化企業經營實現平台賦能。

再次,針對軟件定義的價值,需要明確軟件定義場景其實就是App應用支撐場景化的能力與鏈條,在工業互聯網領域,軟件定義設備"讓設備適應更多場景",從而實現更爲廣泛的應用。

最終,通過數據驅動、平台賦能和軟件定義來真正使能企業,實現成本節約、效率提升、產品強化、服務優化與業務創新。

深度數字化,建設工業互聯網的機遇與挑战

如果說智能制造通過工業互聯網的價值手段,可以實現制造行業前所未有的進步與發展。那么,當前工業互聯網發展機遇已經凸顯,要真正實現工業互聯網的發展目標,深度數字化是必由之路。在數字化這條發展道路上,該如何理解建設工業互聯網的機遇與挑战?

全球雲觀察分析指出,從當前中國工業互聯網發展的現狀來看,蕴藏的發展機遇還是十分突出。據中國信通院的研究數據表明,中國產業數字化規模在2022年已經達到37.18萬億元,成爲數字經濟的貢獻主體,其中工業互聯網應用越來越廣泛,爲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能。與此同時,隨着數字"新基建"建設的深入,順帶加速了工業企業實現傳統基礎設施的數字化轉型。工業互聯網已經逐漸深入推進到了飛機、船舶、汽車、電子、能源、採礦等重要產業,豐富的應用場景倒逼工業互聯網在實踐中不斷創新,並驅動制造業的數字化升級,成爲產業數字化的重要力量。

這些機遇雖然凸顯出來,但中國工業互聯網面臨的挑战也同樣突出。任何行業的創新發展,都離不开專業人才的貢獻。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本身在於制造業與新興信息技術相互融合的基礎,也就是基於制造行業的企業數字化、產業數字化的深入。

然而,擺在工業互聯網發展面前尤爲突出的挑战就是缺乏適應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多維度、多層次的復合型人才,就如軟通動力工業互聯網事業本部架構師洛克所言,建設工業互聯網首先必然需要懂工業,懂制造行業,同時也要懂IT、CT技術與方案。現在,這樣的人才鳳毛麟角。懂行業的往往身在行業之中卻對IT與CT技術不在行;懂IT、CT技術與方案的人往往對行業具體運營不了解。因此,加速工業互聯網在國內的發展,必然亟需既懂工業運營,又懂CT技術、有較強創新能力和操作能力,既有專業領域知識,又懂大數據、人工智能新算法的復合型人才。

人才結構性短缺是制約行業發展一大因素。另一方面,工業互聯網標准化基礎薄弱,工業互聯網關鍵技術與核心部件仍然受制於人,存在的工業軟件"卡脖子"問題也很突出。在閆欣看來,行業亟需加快制定一批總體性標准、基礎共性標准、應用標准和安全標准等行業規範,產業鏈上端鏈共享,智能協同的能力也亟待加強。

面對建設工業互聯網的機遇與挑战,深度數字化是必由之路。在工業領域,對任何企業來說,OT與CT、IT的有效融合與發展將有助於企業實現更多的發展可能。首先是IT信息技術與OT運營技術的融合,讓數字化深入工業企業。其次通過CT連接技術的融合,讓工業互聯網實現數據和實體的全面連接,助推數據驅動、平台賦能和軟件定義,最終來真正使能企業。

OT是向着無人化發展,IT是向着雲化發展,CT是向着雲網融合發展。可見,工業企業實現OT與CT、IT的融合,才是工業互聯網落地的王道。

在產業層面,表現出來的落地路徑就是通過產業雲來提供各種服務,產業雲的發展模式與互聯網相似,工業互聯網其實就是工業屬性的互聯網,由鏈主作爲產業鏈核心,政府和銀行作爲參與方,爲整個產業中的中小企業提供技術服務和金融服務,從而盤活產業雲,使其可持續、良性發展。

對此,白皮書也有相關展示,其中對工業互聯網的總體架構呈現即是對這一路徑的描摹。總體來看,工業互聯網平台體系以外部需求和內部數據來雙鏈驅動,構建產品端到端的集成鏈路,全棧劃分爲工廠級、企業級和產業級三個層級,每個層級對應不同的平台。如工廠級邊緣計算平台以邊緣雲覆蓋、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台以公有雲 & 私有雲 & 混合雲覆蓋、產業級工業互聯網平台以產業雲覆蓋。

這也是當前產業界一般習慣採用的三層構架 -- 邊緣計算+雲平台+工業APP。

在工業互聯網發展之路上,應將工廠層、企業層與產業層分層而治,讓供給側與需求側都能發揮不同的價值與能力,各得其所。

助推工業互聯網的未來成功,能落地的才是真能力

抓住機遇,助推工業互聯網建設的未來成功,工業企業必須要確立自身的數字化战略,從管理、營銷、研發、產品與服務方面出發,互爲促進,形成融合統一的數字化推動力。

但這還不夠,需要基於企業數字化战略需求,圍繞工業互聯網建設的目的,工業企業要實現最低成本做出最好的產品,提供最優質的服務,達成最科學的管理決策,就必須加快塑造工業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爲此,供應鏈網絡協同一體化能力、智能化生產能力、平台化設計能力、產品個性化定制能力、運維服務一體化能力、數字化管理能力這六大服務能力必不可少。

首先,整合上遊資源,讓供應鏈網絡實現高效協同,這是企業必須要做的事情;其次,通過構建全新的智能制造生產能力,基於滿足消費者需求變化的目標,實現平台化的創新研發設計,借助機器人與人工智能技術的融入,推動個性化生產方式的快速落地;再通過工業互聯網的人、機、物、系統的廣泛互聯,將不同信息在工業互聯網平台上轉換爲行業知識,不斷夯實數字化能力,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數字化管理;進而通過大數據技術,實現智能設備實時數據分析,構建全流程各個環節的一體化運維服務能力,讓數據驅動的價值得以發揮。 從而,使工業企業能實現快速感知、敏捷響應,可以更好地應對市場的競爭與行業的不確定性,這是工業互聯網落地的價值彰顯。

全球雲觀察分析指出,工業互聯網因企業規模不同、所處業務領域不同存在着落地的復雜性,因此,能讓工業互聯網落地的能力,才是真能力。當前,軟通動力依托數字化全棧全鏈條的產品、平台與解決方案,幫助用戶交付實施,爲降本增效解決實際問題,與此同時在軟通動力內部實現服務支持拉通,長期強化的內部服務意識,也讓軟通動力獲得了全面數字化集成能力與全面的技術服務能力,從而打造軟通動力的工業互聯網能力。爲此,軟通動力已面向數據智能、數字孿生、數字營銷、數字供應鏈等典型應用場景,聚焦用戶需求,提供貼身的集成服務。在創新實踐中,實現工業互聯網在不同層次工業企業中的落地,賦能未來發展。

尤爲重要的是,在白皮書中,軟通動力通過廣泛實踐的經驗總結,率先提出了工業互聯網建設的方法論。第一步是針對企業的當前現狀,做好現狀調查與分析。第二步是針對企業的數字化現狀/工業互聯網現狀進行充分的評估。第三步是开展工業互聯網的藍圖設計。第四步是針對藍圖設計不同階段項目實施落地的分解。第五步是項目的驗收、維護、升級迭代。

"五步走"方法論爲工業互聯網落地找到了正確的路徑,從此,工業企業在推進工業互聯網發展之路上,不再害怕黑夜中爬行。

面向未來,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已經越來越清晰。無論是工業元宇宙,還是雲工廠,亦或是數據智能、制造服務化、產業鏈協同。可以斷言,工業互聯網的未來,就是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未來。面對數萬億產業規模,還有哪些企業像軟通動力一樣已經摩拳擦掌?我們拭目以待。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全球雲觀察:面對數萬億產業規模,如何掘金工業互聯網?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47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