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熟悉的味道
1年前

港股還是那個最熟悉的味道,跌起來爹媽不認。

其實上次發文(可以加恆生科技了)美債進入高位,估值殺得差不多了,已經有企穩跡象了,次日大漲6個多點。

然而,鬧出個硅谷銀行(SVB)光速破產,都讓人懷疑港股是在SVB开戶了嘛?

最近,大洋彼岸的銀行業不怎么太平,先後兩家中型銀行倒閉,合計規模3190億美金,接近08年次貸危機創下的高點。

這引發了市場的恐慌,擔憂會不會產生蝴蝶效應升級爲更大級別的危機?

區別於過往系統性危機,這次風波並不涉及高槓杆、信用問題或者復雜金融衍生品。

要說回2020-21年聯儲量化寬松下,美國銀行吸納了大量現金,在低利率的時候高價买入國債和MBS等資產。

本身這些銀行的做法並沒什么錯,完全符合巴塞爾協議Ⅲ,全球銀行業最具影響力的監管標准。

根據規定,銀行持有的國債風險權重爲0,然而在高通脹環境下,這個“無風險資產”卻變成了實際意義上的高風險資產。

隨着2022年美聯儲持續加息,這些資產账面價值迅速縮水,而負債端又遭到了擠兌,“借短投長”的期限錯配一下子成了大問題,讓一家規模超萬億的中型銀行“閃崩”,用時僅48小時。

SVB屬實是“背鍋俠”了,自己暴雷後,避險情緒驅動下美債利率大幅下行,看到了自己最想看到的結果。

這是經典的流動性衝擊,具有突發性(又稱“黑天鵝”),往往受恐慌情緒演變得非常快,很容易誘發拋售的“負向螺旋”。

但如果有央行迅速介入幹預,一般都會起到效果,近可見去年10月英國養老金危機,遠可推至98年亞洲金融危機的LTCM事件。

姜還是老的辣,美聯儲的反應及時又低成本,推出全額兌付儲戶的解決方案,快速穩住了民衆的信心。

在財政部支持下設立銀行期限資金計劃(BTFP),爲銀行提供緊急抵押貸款,避免銀行出現流動性危機。

這波危機目前來看算是暫時穩住了,但是高利率壓力下,銀行資產減值還沒有出清,銀行縮表最終勢必傳導至實體經濟,可能導致企業違約和破產上升。

不過這後面的問題都是美帝要考慮的,和我們經濟復蘇向上的趨勢沒有必然聯系。

而且美聯儲“投鼠忌器”,SVB事件的“神助攻”讓本月加息50個基點的概率變小,對於此前受鮑威爾“鷹派”聽證驚魂未定的金融市場而言是個好消息。

美債利率反轉最受益的就是港股了,還是那個操作,越跌越买:$華夏恆生科技ETF發起式聯接(QDII)(OTCFUND|013402)$$恆生科技ETF(SZ159740)$#恆生科技指數盤中漲超7%#


特別提示:

本公衆號所有文章均爲信息分享,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唯一建議是來一碗夜宵。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恆生科技指數盤中漲超7%#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港股熟悉的味道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47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