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齊航 出品丨牛刀商業評論
幾天前的亞布力論壇上,主持人提問張文中時認爲,後者始終戴着“悲情企業家”的 帽子,張文中則不以爲然。
中國企業家裏,出獄後重新把企業經營好,並不是一個容易的事情,種種因素的限制下,有太多的前車之鑑。
就是不久前,國美創始人黃光裕徹底身陷囫圇,員工圍堵討薪、欠供應商貨款、持續虧損嚴重,甚至已經痛失國美零售控股權。可以說,比起他被判入獄,如今才是真正的至暗時刻。
也曾入獄的張文中,倒是躊躇滿志,准備帶領自己最新的獨角獸多點在香港衝擊上市。
一旦上市成功,那么老牌零售企業物美集團,屆時在資本市場就會有三家上市公司。
然而,表面上風光的物美,實際背後卻藏着不少憂患。
一直以來,多點業績增長完全都是靠着吸血物美系,自身業績卻面臨增長難的困局。巨頭物美集團看似根深葉茂、財大氣粗,但實際這些年發展卻也是一言難盡。
1、 物美增長慢,難靠收購實現彎道超車
成立於1994年的物美集團,一度是我國發展最早的連鎖超市之一。
雖然擁有工學博士頭銜的張文中,笑稱自己進入零售業屬於“誤入歧途”,但就因爲入局夠早,抓住了零售業的發展時機,帶領物美迅速騰飛。
2003年時,張文中帶領物美成功赴港上市,物美超市也一度成爲內地“民營第一股”,而創始人張文中也被譽爲“中國沃爾瑪之父”。
倘若不是2006年,張文中因嫌單位行賄、挪用資金、個人詐騙等罪名入獄,物美集團被迫按下暫停鍵,發展前景仍能更好。
直到2013年張文中出獄,物美集團才重新活躍起來。然而,物美集團的發展卻並不是非常樂觀。
2015年,物美集團完成私有化從香港退市後,盡管2021年時,張文中曾有意帶領物美集團再次赴港上市,卻沒並沒能成功。
在物美集團的招股說明書上,表明2018-2020年,物美集團實現營收分別爲213.78億元、227.47億元和245.84億元,淨利潤分別爲2.26億元、3.94億元和4.21億元。無論營收業績,還是利潤增長都很緩慢,與競爭對手的差距也非常大。
要知道,2020年,同行永輝的淨利潤爲17.94億元,被阿裏收購的大潤發淨利潤更是高達28.72億元。物美和兩家的差距都不是一個數量級上了。
在張文中的規劃中,希望物美能成爲一個業態多元化的集團。在張文中回歸後,物美也期望通過收購、擴張,實現業績彎道超車。
2014年,張文中就率領物美拿下了百安居。2018年,物美以14.6億元的價格收購了樂天瑪特超市的21家門店後,又在同年接手了鄰家便利店在北京的大約70多個門店。2019年,物美投入了大約70.8億元入股重慶百貨,增持新華百貨45%的股份。同年,在8家企業收購麥德龍中國的競爭中,物美最終以180億的高價,收購了麥德龍中國80%的股權。
雖然2021年時,傳出物美要以30億美元收購沃爾瑪在東北、華北地區的門店爲不實消息。但經過一番激情購买,物美已經成爲一個集商超、百貨、便利店、倉儲式會員店、大賣場爲一體的多元業態零售集團。
然而,物美表面看着很風光,實際過得並不盡如人意。
因爲連年不斷大手筆收購,且收購業務多爲華潤萬家、鄰家便利店等不良資產,導致經營壓力巨大。
招股書數據顯示,從2018-2020年,物美的負債總額分別爲201.94億元、237.60億元、407.84億元。而2020年時,物美資產總額才爲422.61億元,負債率高達96.5%。
此前,界面報道就分析稱,“2020年時,物美內部提到計劃是3年內上市。突然加速提前上市計劃,可能是頻繁收購導致資金需求變大。”
2、張文中“無罪”,物美卻不斷被處罰
在張文中不斷努力下,2018年5月,最高法查清事實後,最終宣判“張文中無罪, 院審被告單位物美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無罪”。
這一改判結果,對於張文中和物美集團來說,不止洗刷了他們長期背負在身上的罪名,也令他們更加自如地發展。
然而,反觀物美卻不斷遭受行政處罰。
2022年9月9日,北京物美大賣場玉蜓橋店因售賣發黴料理面包,被豐台區罰款2000元。同一天,北京物美鼓樓商貿店因爲銷售超過保質期的啤酒,被北京市密雲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5000元。
整個9月,物美超市在北京就有9家門店被罰款,全部都是因爲食品安全原因,罰款金額累加超過11萬元。
回顧物美最近兩年的媒體報道,因爲食品問題遭受行政處罰已經屢見不鮮,曾多次因爲銷售過期食品、銷售蔬菜農藥超標等問題被罰。
據“天眼查”顯示,北京物美商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因食品、虛假報價、危害消費者權益以及未分類收集生活垃圾等多種違法行爲,已經多次被市場監督管理局進行行政處罰。
其旗下北京物美超市有限公司雲崗店,歷史行政處罰記錄達8條,光去年3月,就因銷售過期食品、違反《價格法》等,在一天內被北京市豐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一口氣开出三張罰單。
此外,物美科技集團另一家全資子公司北京綠色安全農產品物流信息中心有限公司,也因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兩年內受到6次行政處罰。
可以說,銷售過期、不安全食品而被處罰,已經成爲整個物美的“家常便飯”。然而面對不斷被調查、被處罰,物美非但沒有進行徹底反思。甚至疫情期間,被消費者發現售賣過期口罩。
這一系列做法,直接令物美多年來積累塑造出的品牌形象和口碑產生不良影響,對於品牌的發展非常不利。
在大衆點評上,網友們感慨物美門店人員冷清的評論並不少見。對於依靠客流量存活的大商超來說,打擊無疑是致命的。
3、期望數字化,多點卻不給力
當實體經營壓力越來越大時,和多數商超一樣,物美也期待能從线上找到自己增長的第二發力點。
其實張文中早就預見數字化是零售業未來發展,並於2015年打造出多點APP。在2018年物美集團战略發布會上,張文中明確表示,物美將進行商業的全面數字化變革,實現线上线下全面一體化,打造一個全覆蓋場景、全鏈條聯通的數字化平台。
在推廣多點APP的應用,物美集團也是不遺余力。
去物美超市購物,倘若想要避免排長隊,就要下載多點APP進行自助結账。在結账處放置的多點APP自動收銀電子屏,遠多於开放的人工結账通道。另外,存儲包裹也同樣需要下載APP。
依靠物美豐富的門店和供應鏈資源,加上多點自帶強大的數字化能力,發展非常迅速。
據36氪報道稱,截止到2020年7月,多點注冊用戶突破1億,月活用戶超過1800萬,常年位居生鮮電商app中榜單前列,合作的連鎖商超和便利店超過120家。
同時,多點APP在海外業務也發展不錯。通過與麥德龍集團合作,多點已經將業務擴展至歐洲市場。截止到2022年9月底,波蘭已經有10家麥德龍門店啓用多點系統,此外還將與DFI Retail Group合作,發展東南亞市場。
然而,盡管看起來多點發展前景寬廣,卻因虧損嚴重,始終難以擺脫對於物美集團的依賴。
多點招股書顯示,從2019年至2022年9月,多點的虧損金額分別爲8.3億元、10.9億元、18.3億元和4.8億元,四年不到的時間裏,累計虧損超40億元。盡管2022年虧損已經大幅度收窄,但在线上零售業前景大火的局勢下,多點卻仍沒實現盈利,難免被投資者詬病。
迄今爲止,成立已經快8年的多點,盡管始終堅持和物美集團是兩家獨立企業,其實仍要仰仗物美,依靠吸血物美來維持經營。
多點在招股書中承認,盡管多點客戶數量多達458家,但其收入卻主要來自前五大客戶,包括物美集團、麥德龍中國、重慶百貨集團、銀川新華集團以及選定亞洲市場運營的DFI Retail Group(牛奶管理有限公司),要么是隸屬於物美系的公司,要么就是與物美系公司有深度業務往來。
從2019年到2022年9月,五大客戶提供的收入佔多點總收入分別爲74.5%、69.8%、70.2%及78.4%,差不多等於多點三分之二收入都來自物美系。
由於深度捆綁物美系企業,多點也難免會被物美集團食品質量問題所困擾。
在黑貓投訴網站上,關於在多點購买物美超市腐爛變質菜品的投訴,比比皆是。加上不少消費者遭遇過賠償兌現難的問題,更是無形中消耗多點的口碑。
在競爭激烈的零售數字化領域,多點要想真正立足,可能真的需要徹底擺脫物美系,向市場證明其有自我造血能力。
要不然,張文中所期望多點成爲萬億級交易平台,只能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空想而已。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悲情企業家”張文中,會重蹈黃光裕的覆轍嗎?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49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