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夏隨筆】港交所:張开雙臂,擁抱硬科技
1年前

1988年9月,時任捷克斯洛伐克總統的胡薩克訪問中國,受到了鄧小平的接見。

如果單從字面上看,這無非就是一次普通的外交來訪。今天我們絕大多數人應該都不太會專門記得有這么一件事情。

然而這次來訪並不普通,因爲“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一著名論斷就是在這次會見中,由鄧小平首次提出的。我們之後的”科教興國“战略,其實也是一脈相承下來。

時至今日,在資本市場,仍舊可以明顯看到這一論斷的生命力:A股有科創板,港股有科技指數。

不過香港的恆生科技指數,更多是由偏互聯網、計算機軟件類的公司所構成。港交所缺少所謂“硬科技“公司,近些年來越來越成爲投資人熱議的話題。

事實也的確如此。

所以,改革一直在繼續。

港交所剛剛宣布,今年的3月31日起,專門爲這一類偏重科技的公司量身定做的上市新標准就要正式生效了。

這一類公司現在有了一個新的名稱,叫做“特專科技”類公司。

那么什么是“特專科技”類公司呢?目前主要包含5大類: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硬件、先進材料、新能源及節能環保、新食品及農業技術。並且將來還會根據變化不斷動態調整。

按照港交所的估計,如果快的話,今年年內就有可能有符合條件的公司以新的標准掛牌上市。

港交所上一次類似的大動作,其實時間也並不久遠 – 就是接納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來港上市。短短時間,我們已經看到成果:目前香港已經成爲亞洲最大、全球第二的生物科技集資中心,僅次於美國納斯達克市場。很多在港上市創新藥公司的價值,已經逐步爲全球投資人認可。

其實港交所也並非完全沒有“硬科技”公司,而且有的還曾經是所謂的“大牛股”。只不過國際投資人對於投資標的之選擇較爲嚴格,因此很難出現多數公司都有很好流動性的局面。當這些爲數不多的優秀個股隨着行業波動或者其它因素進入調整期的時候,由於整體上市公司數量較少,細分行業不多,熱點就難以不斷接續,看上去缺失較爲明顯。

將來如果上市公司數量足夠多,那么假以時日,投資人還是會把其中的優秀公司不斷篩選出來。長期來看,香港交易所充當的“稱重機”這個角色還算是稱職的。

縱觀最近這幾年,港交所的改革,如果和歷史上的節奏相比,明顯是加快了許多。

如果我們把2014年互聯互通機制的建立看成是港交所全力打造的一款新產品,那么後面的這一系列改革,就是圍繞這個劃時代產品的版本在不斷更新迭代。

從這個角度去看,難道不是科技感十足?


#恆生科技指數飆升,騰訊大漲#

#恆生科技指數飆升,騰訊大漲#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老夏隨筆】港交所:張开雙臂,擁抱硬科技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50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