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壓之年、裁員兇猛,被Meta收購的10家VR獨立工作室的生存之路
1年前

文/VR陀螺 Welkin

 

自2022年11月以來,Meta迎來了公司史上最大規模裁員,並且2023年仍在持續裁員中,許多部門都在經歷優化和重組。

 

而在今年2月9日,Meta公司宣布完成對Within的收購,這起曠日持久、引來美國反壟斷監管機構FTC起訴的收購案終於塵埃落定,同時也使Meta旗下專注VR/元宇宙內容开發的工作室數量達到了10家。

 

所謂“覆巢之下焉有完”,整個Meta公司的裁員浪潮,免不了也會波及這些已被收購、但仍保持獨立運營的工作室。有的工作室銷售長虹,有的正備好新作蓄勢待發,而有的核心人員已離職、前途未卜,有的甚至瀕臨關停……

 

本文就來盤點這10家VR/元宇宙內容工作室的過往成績與最新近況,他們的境遇無疑將會影響未來發售的Meta Quest 3上的獨佔內容。(注:後文基於收購時間排序)

 

 Beat Games:長线運營持續盈利,光劍舞出一片天 


工作室:Beat Games

代表作:Beat Saber

地區:捷克

規模:11-50人

成立時間:2018年

收購時間:2019年11月

2018年,Beat Games的處女作《節奏光劍》(Beat Saber)橫空出世。它打破了2D屏幕上傳統“下落式音遊”留給人們的固有印象,讓玩家置身於虛擬的3D空間之中,揮舞酷炫的光劍,跟隨動感的節奏躲避障礙、劈砍方塊。

 

實際上本作的核心玩法相較傳統音遊只有些許微調,但制作組恰恰巧妙地做到了揚長避短,既回避了在VR中移動有可能帶來的眩暈問題,同時又通過控制器與劍柄在握感上的相似程度提升代入感,揮舞光劍的動作還容易讓人聯想起經典的《星球大战》。以上種種結合,讓音遊在VR沉浸視角中煥發出全新的魅力,包括Meta前CTO約翰卡馬克在內的衆多業內大佬都對其贊不絕口。

 

很快這種“揮劍砍音符”的音遊玩法便紅極一時,引來無數模仿者。《節奏光劍》立刻成爲VR遊戲的代表作之一,更榮獲TGA、金搖杆獎、开發者選擇獎等業內知名活動評選出的“2019年最佳VR/AR遊戲”,工作室Beat Games也憑此名聲大噪。

 

讓Beat Games一战成名的《Beat Saber》。(圖源:網絡)

 

據悉《節奏光劍》的銷量在2021年2月就已超過400萬份,單是在Quest平台上的營收就已經突破1億美元。正是這樣優秀的商業成績與口碑,促成了Meta公司對工作室的收購。後來《Beat Saber》也經常與Quest 2捆綁促銷,爲Meta的VR頭顯保駕護航。

 

在被Meta公司收購後,《節奏光劍》就幾乎不再登陸其他平台,以往已經登陸過的PS VR和Steam不受影響,本作也確認將會在PS VR2上推出。而其他廠商的VR設備如想玩到本作,就只能通過PC串流,或是尋找同類替代品了。

 

近期動向:

开發組Beat Games目前的主要任務除了PS VR2版的移植工作外,還在繼續爲《節奏光劍》更新補丁、追加功能,並通過付費DLC音樂包的形式保持遊戲吸引力和持續盈利。雖然購买音樂版權需要支付一定費用,但本作的用戶基數夠大,從長遠來看絕對是行之有效的運營策略。

 

Beat Games工作室成員照片,攝於2022年。(圖源:Twitter)

 Sanzaru Games:3A級VR遊戲先驅,新作蓄勢待發 


工作室:Sanzaru Games

代表作:Marvel Powers United VR, Asgard's Wrath

地區:美國

規模:51-200人

成立時間:2006年

收購時間:2020年2月

這家位於加利福尼亞的遊戲工作室成立之初在業界名不見經傳,比較大的項目是爲Sucker Punch的《狡狐大冒險》三部曲進行PS3/PSV版高清化移植。正是這次工作的出色表現讓Sanzaru Games得到了索尼的認可,從而獲得自主开發的機會,負責打造《狡狐大冒險》系列的第4作《Sly Cooper: Thieves in Time》,據第三方平台統計銷量達85萬。

 

之後他們繼續負責了索尼旗艦級IP《战神》的PSV版移植工作,又與SEGA合作,爲全球知名的《索尼克》系列开發了兩款作品《Sonic Boom: Shattered Crystal》和《Sonic Boom: Fire & Ice》。

 

當“VR元年”在全球掀起熱潮之際,Sanzaru Games果斷地涉足VR領域,2016年以《Ripcoil》《VR Sports Challenge》在Oculus Rift上小試牛刀。2018年獲得漫威授權开發的VR遊戲《Marvel Powers United VR》同樣由Oculus Rift獨佔。彼時漫威電影宇宙第三階段風頭正勁,《復仇者聯盟3:無限战爭》也成爲了絕佳的宣傳,因此遊戲獲得了頗高的關注度。

 

雖然遊戲沒有採用演員的真實臉模,但主要人物與電影基本相同,還有X战警和死侍的人氣角色加盟。(圖源:Sanzaru Games)

2019年,Sanzaru Games以“3A級VR遊戲”爲开發標准的《Asgard's Wrath》(阿斯加德之怒)上线Oculus Rift。這是一款動作角色扮演類遊戲,憑借超高的綜合素質在TGA、D.I.C.E.和开發者選擇獎等業內享有盛名的頒獎禮上獲得多項提名,遺憾的是在“年度VR遊戲”的爭奪中惜敗於風頭正勁的《節奏光劍》。

 

Sanzaru Games的VR遊戲均爲Oculus獨佔,多次緊密合作使後者下定決心收購。但之後工作室的消息就逐漸減少,社交媒體的更新頻率也明顯降低,近年來鮮有發聲。

 

近期動向:

有用戶發現Meta在2020年注冊了名爲“Worlds of Wrath”的商標,並於2022年延長了有效期,商標類別爲“虛擬現實軟件”。同時有消息稱Sanzaru Games正在祕密地开發更大規模的VR遊戲。再結合Meta今年要發布Quest 3頭顯,或許這款神祕作品有望在4月的“Meta Quest遊戲展示會”上顯露真容。

 

根據Metacritic網站統計,《Asgard's Wrath》獲得媒體均分88分的好成績。(圖源:Sanzaru Games)

 

 Ready at Dawn:熱門多人遊戲關停引發玩家不滿 


工作室:Ready at Dawn

代表作:Lone Echo, Echo VR

地區:美國

規模:51-200人

成立時間:2003年

收購時間:2020年6月

作爲一家有20年歷史的老牌开發商,Ready at Dawn是擁有3A級遊戲开發實力的工作室。早在PSP掌機時代,索尼就敢把自己的旗艦IP《战神》交給當時還籍籍無名的Ready at Dawn开發,可見對他們實力的認可。而工作室也不負所托,接連奉上《战神 奧林匹斯之鏈》和《战神 斯巴達之魂》兩款佳作,很快便聲名鵲起。

 

在2013年索尼PS4主機首發之際,由Ready at Dawn开發的護航大作《教團1886》卻遭遇滑鐵盧。雖然該作擁有電影級的遊戲畫面、頗具魅力的世界觀和角色,但稀爛的流程和BOSS战設計,以及與價格嚴重不符的內容體量,使其飽受差評,一時間成爲工作室無法抹去的污點。

 

幸好开發團隊並沒有一蹶不振,而是乘VR大熱的東風,打造出《Echo》系列,一舉扭轉了《教團1886》造成的負面口碑,重新獲得玩家們的認可。

 

Ready at Dawn團隊成員照片,攝於2020年。(圖源:Twitter)

 

2017年問世的《Lone Echo》是一款宇宙題材冒險遊戲,榮獲了包括TGA和遊戲开發者選擇獎“最佳VR/AR遊戲”在內的許多重頭獎項提名。2021年的續作《Lone Echo Ⅱ》依舊獲得滿堂喝彩,在TGA繼續獲得“最佳VR/AR遊戲”提名,並斬獲第25屆D.I.C.E.獎的“沉浸現實技術成就”和“年度沉浸式現實遊戲”兩項殊榮。

 

與《Lone Echo》同期推出的還有一個可單獨運行的免費多人模式《Echo Arena》(即:Echo VR),這是一款團隊競技類遊戲,可供展开4v4的太空飛盤比賽。因爲在玩家中反響熱烈,發展出了另外一條道路。後來官方爲遊戲舉辦了各種比賽活動,第三賽季的獎金池達到25萬美元,是VR遊戲在電競方面探索的先驅之一。

 

憑借這一系列高質量的作品,Ready at Dawn在VR領域闖出了一片新天地。

 

近期動向:

今年1月,Ready at Dawn突然宣布將於8月1日關閉《Echo VR》的在线服務器,主要原因是工作室要“集中精力專注於下一個項目”,這明示了新作正在开發中。雖然《Echo VR》的熱度已大不如前,但是關停一款廣受歡迎的在线遊戲,還是引發了粉絲的不滿。喜愛該作的玩家們紛紛站出來請愿,希望能讓遊戲以某種方式延續下去,約翰卡馬克也發聲表示此舉不妥。《Echo VR》最後的結局如何,目前尚未可知。

 

《Echo VR》還有不到5個月的壽命,喜愛它的玩家們仍在爭取。(圖源:Ready at Dawn)

 

 Downpour Interactive:創始人離職,工作室前途未卜 


工作室:Downpour Interactive

代表作:Onward

地區:美國

規模:11-50人

成立時間:2014年

收購時間:2021年4月

2014年,年僅20歲的Dante Buckley從大學輟學,自學开發遊戲,他自己負責設計和編程,而諸如藝術、素材等部分的工作,則外包給自由職業者或承包商來幫忙完成。這間“1人工作室”的處女作《Onward》在2016年8月以“搶先體驗”的形式登陸Steam平台,第一年便收獲5萬用戶,收入達到94.5萬美元,成績比當時很多專業开發商的作品都更優秀,可謂“以一當百”。

 

《Onward》的亮眼成績讓人刮目相看,Buckley本人也受到Valve的邀請,搬入華盛頓Bellevue的辦公室繼續對遊戲予以改進,他也开始聘請專業人士組建團隊,工作室就此步入正軌——這段創業史堪稱一段佳話。

 

高度擬真的槍械操作和开槍反饋,豐富的可選裝備,完全基於真實動作的操作都是《Onward》吸引玩家的優點。不過本作相比同類遊戲也顯得更加硬核,諸如蹲下或趴下需要玩家真的做出相應的動作才能完成,對於輕度用戶有一定門檻。搶先體驗的發布形式給了Buckley不斷修改和完善的機會,Steam版本時至現今仍然是EA,版本號已更新至1.10。

 

Dante Buckley(圖源:網絡)

《Onward》於2020年7月上线Quest,便利的一體機形態與遊戲的玩法更加契合,也讓本作的人氣進一步飆升,在該平台上线4天收入就突破100萬美元,躋身爆款行列。工作室被Meta看中並完成收購,後者在技術和資金方面提供的支持也讓遊戲的後續开發明顯提速。

 

2021年5月,Meta公司的CEO馬克扎克伯格表達了對於《Onward 2》的期待,一切似乎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近期動向:

3月8日,Downpour Interactive的創始人Dante Buckley突然宣布離職,並且聲明是他個人意愿而非遭到裁員。Buckley表示學到了大型公司與小型公司之間的區別以及各自的優缺點,他覺得有些事情在某些環境下效果會更好。雖然工作室依舊在正常運轉,但Buckley毋庸置疑是Downpour Interactive的主心骨,他的離職也爲工作室的未來蒙上了一層陰影。

 

《Onward》於2月22日更新的1.10版又追加了新武器和新地圖。(圖源:Downpour Interactive)

 BigBox VR:“VR喫雞”免費,將帶動Quest用戶增長 


工作室:BigBox VR

代表作:Population: One

地區:美國

規模:11-50人

成立時間:2016年

收購時間:2021年6月

BigBox VR的聯合創始人Chia Chin Lee和Gabe Brown有在Valve、微軟、索尼和迪士尼等大廠工作的經歷,兩位業界老兵的豐富經驗和敏銳嗅覺是後來成功的關鍵。他倆正是看到的虛擬現實存在的巨大潛力才毅然決定成立新工作室,並在創立之時就准備將“社交、多人、在线和VR”四種元素相結合。他們的出道之作是主打多人聯機、團隊競技的《Smashbox Arena》,於2016年發售。

 

2017年,以《絕地求生》(PUBG: Battlegrounds)和《堡壘之夜》(Fortnite)爲代表的“大逃殺/喫雞”遊戲火爆全球,帶動了這一品類持續走俏,各大平台隨後紛紛湧現出許多同類競品。捕捉到業界風向的BigBox VR也立刻开始《Population: One》的开發,本作後來被玩家們譽爲“VR喫雞”。

 

BigBox VR團隊成員照片,攝於2018年。(圖源:網絡)

乘“喫雞”遊戲大熱的東風,搭配VR的沉浸體驗加持,《Population: One》於2020年10月上线。遊戲內的地圖面積達1平方公裏,並且支持6組、18名玩家同場競技,這在當時的VR一體機上是難以想象的,Oculus开發者關系團隊的工程師也參與協助了一體機版本的开發。

 

《Population: One》裏的垂直战鬥系統是除“喫雞”玩法外的另一大特色,玩家可以攀爬他們看到的任何東西,然後展开滑翔。由於制作組對加好友組隊、贈送禮品等社交元素十分重視,在保證用戶留存率的同時,也對遊戲的快速傳播起到了催化作用。Quest版本發布後僅幾個月收入便突破1000萬美元。

 

在被Meta公司收購後,BigBox VR繼續保持長线運營的策略:爲遊戲陸續更新團隊競技模式、中世紀DLC、新皮膚和新武器等內容;配合萬聖節等節假日舉辦限時活動;2022年末追加的沙盒模式更爲本作引入了UGC功能。《Population: One》至今在“VR喫雞”賽道依舊獨佔鰲頭。

 

近期動向:

從2023年3月9日起,BigBox VR宣布Quest平台的《Population: One》完全免費,此舉與他們學習的對象《絕地求生》異曲同工,後者曾在2022年1月宣布完全免費,重新提振人氣的同時依舊賺得盆滿鉢滿。《Population: One》作爲熱門VR遊戲擁有龐大的用戶基數,免費後不僅能進一步推廣普及,也能通過內購模式繼續盈利,還可以幫Quest頭顯擴大用戶群。Steam和Rift平台的《Population: One》依舊採用买斷制,但從原本的29.99美元降價至19.99美元,並對此前購买過的玩家提供了遊戲內貨幣作爲補償。

 

《Population: One》的沙盒模式發揮玩家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圖源:BigBox VR)

 Unit 2 Games:元宇宙創作平台關閉,團隊恐難維系 


工作室:Unit 2 Games

代表作:Crayta

地區:英國

規模:11-50人

成立時間:2017年

收購時間:2021年6月

“我們的夢想是讓任何人、每個人都能參與遊戲和數字體驗的創造,因此我們在2017年成立去創建Crayta。我們有一個雄心勃勃的愿景和一個非常令人興奮的未來。”——這是Unit 2 Games官網的自述,可以說Crayta是工作室的初心與夢想,但當時沒有人料到這個夢會在6年後以破碎草草收場。

 

Crayta是一個基於虛幻引擎打造免費在线遊戲的創作平台,從2020年起陸續在Google Stadia和Epic Store上發布。基於雲端串流技術,用戶可以通過簡潔易懂的界面,在雲端協同創作夢想中的遊戲,隨時與其他玩家分享,而且遊戲無需下載、通過瀏覽器即可遊玩。

 

有Roblox等同類型創作平台的成功在前,Crayta依然頂住壓力走出了自己的一條道路。隨着平台提供的資產不斷增加,教程優化,工具升級,所能打造的遊戲品類也越發豐富,玩家社區开始逐漸壯大。制作組還嘗試採用通行證等方式來促進收益。

 

Crayta平台已於2023年3月3日關閉。(圖源:網絡)

雖然Crayta當時並不對應VR,但Meta依舊堅定地收購Unit 2 Games工作室。這一方面無疑是出於對Crayta平台的創造力和UGC內容生態的認可,另一方面應該也是在爲扎克伯格心中的“元宇宙”大計鋪路。

 

在2022年6月,Crayta宣布將支持Facebook Gaming的雲流服務。同年10月,Meta宣布准備將旗下主打的元宇宙產品Horizon Worlds與Crayta平台之間實現虛擬化身共享,邁出互通互聯元宇宙的第一步。如果一切順利,Crayta應該還會與VR創作平台Horizon Worlds有更多的聯動,遺憾的是沒有如果……

 

2023年2月,Unit 2 Games向社區遺憾地宣布將關閉Crayta平台,官方公告表示“Crayta沒有足夠的增長來證明其可以繼續下去”。顯然相比緩慢的用戶增長和收入,高昂的开發和維護成本成爲了壓垮平台的關鍵因素。而在關閉後,玩家也沒有任何途徑下載導出自己所創作的遊戲世界,只能以截圖或屏幕錄像的方式簡單留念。

 

近期動向:

2023年3月3日,最後一批死忠玩家在當天上线Crayta,親眼見證這個“遊戲元宇宙”世界的消亡。雖然Unit 2 Games在宣布關閉Crayta時表示工作室仍然存在,並將在以後分享有關其下一個項目的消息。但工作室的Twitter账號目前已經注銷,官網的黑白照片更是讓人不勝唏噓。

 

Unit 2 Games團隊成員照片(圖源:網絡)

 Twisted Pixel Games:蟄伏已久的小品遊戲工作室 


工作室:Twisted Pixel Games

代表作:Wilson's Heart、Defector

地區:美國

規模:11-50人

成立時間:2006年

收購時間:2021年11月

Twisted Pixel Games早年基於自研的引擎“Beard Engine”,爲Xbox主機平台开發遊戲,多爲小品之作,並在2011年10月成爲微軟工作室的一部分。然而四年後,Twisted Pixel Games宣布脫離微軟,於2015年9月重新成爲一家獨立公司。也正是在這個階段,他們开始注意到VR遊戲所蕴含的潛力,嘗試與Oculus工作室展开合作。

 

工作室旗下的首款VR遊戲《Wilson's Heart》於2017年在Oculus Rift平台發布,該作以黑白的畫面呈現了一段風格鮮明的恐怖冒險故事。遊戲在Gamescom 2016出展時引得現場的試玩玩家驚叫連連,一舉奪得該展會的“最佳VR遊戲獎”,次年還榮獲了英國金搖杆獎的“最佳VR遊戲”提名。

 

美國脫口秀名嘴柯南奧布萊恩在節目中試玩《Wilson's Heart》,這是許多遊戲大作都難以獲得的機會。(圖源:Clueless Gamer)

隨後工作室繼續在VR領域探索,陸續推出《B-Team》《Defector》和《Path of the Warrior》,核心玩法各不相同,以此嘗試虛擬現實與不同遊戲類型相結合的可能性,雖然仍舊都是小品級遊戲,但勝在推出新作的頻率相當穩定。基於這4款遊戲的合作經歷,Twisted Pixel Games也順利被Meta收購。

 

近期動向:

自《Path of the Warrior》在2019年底發售後,Twisted Pixel Games就沉寂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三年多未有新作公开,就連原本非常活躍的官推也在2021年底停更。官網寫着“工作室正在开發一款全新的、尚未公布的作品——這是我們最雄心勃勃的項目,團隊將繼續推動VR的潛力。”看來新作的投入成本將遠超以往,希望可以盡早看到這款遊戲揭开面紗。

 

圖源:Twisted Pixel Games

 

 Armature Studio:業界老兵在VR領域迎來全新機遇 


工作室:Armature Studio

代表作:Sports Scramble, Resident Evil 4 VR

地區:美國

規模:11-50人

成立時間:2008年

收購時間:2022年10月

工作室的多位創始人都來自任天堂《銀河战士Prime 3》的开發團隊。起初他們接到的主要工作是遊戲移植,包括《合金裝備 HD合集》和《不義聯盟 人間之神》的PSV版,後來也獨立开發了掌機遊戲《蝙蝠俠 阿卡姆起源 黑門監獄》。這批在遊戲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業界老兵,與索尼、微軟、世嘉在內的許多大廠都有過合作經驗,還爲Epic Games的《堡壘之夜》提供過支持,可以說履歷相當豐富,但始終缺少屬於自己的成名之作。

 

2017年,Armature Studio用原創作品《Fail Factory!》推开了虛擬現實的大門,雖然只是休闲類的小品遊戲,但沉浸+互動的玩法和幽默的元素,都爲後來的成功奠定了基礎。《Sports Scramble》於2019年發售,該作並非一板一眼的體育遊戲,而是將棒球、網球、保齡球三種常見的運動玩法進行混合,加入大量幽默惡搞元素,再輔以簡單易上手的操作,立刻獲得衆多玩家的好評。

 

《Sports Scramble》的成功堅定了工作室在VR領域繼續深耕的決心。(圖源:Armature Studio)

通過這兩款遊戲,Armature Studio不僅積累了VR的开發經驗,也與發行方Oculus Studios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當雙方开始討論接下來能在VR領域進行怎樣的挑战時,Armature Studio依仗Oculus Studios的牽线搭橋獲得了天賜良機——爲Capcom开發《生化危機4》的VR版本。

 

對一款遊戲歷史上公認的經典之作進行改編,工作室承受了遠超以往的巨大壓力。幸好這些業界老兵頂住了壓力,並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其針對VR引入的新操作和新系統,讓一款16年前的老遊戲重獲新生,更是在業內豎起了VR改編的新標杆。

 

作爲Quest 2平台的獨佔遊戲,《生化危機4》VR版在上线後不到24小時收入就突破200萬美元。遊戲更憑借出衆的品質獲得滿堂彩,一舉囊獲包括TGA 2021、紐約電子遊戲大獎2022、SXSW 2022等各種評選活動評出的“年度最佳VR遊戲”,提名的獎項更是數不勝數。

 

近期動向:

Armature Studio在2022年4月爲《生化危機4》VR版進行了一波大更新,追加傭兵模式等免費內容後就再無動作。即便Meta宣布收購,工作室在社媒上也沒有任何表示,讓人疑惑他們到底在忙些什么。Armature Studio無疑是Meta旗下的王牌內容开發組之一,期待他們今後也能繼續爲VR遊戲領域奉上經典!

 

《生化4》的VR改編堪稱業界標杆,甚至反哺了後來Capcom开發的《生化8 村莊》VR模式。(圖源:Armature Studio)

 

 Camouflaj:對精品遊戲的追求刻在DNA中 


工作室:Camouflaj

代表作:Republique VR, Iron Man VR

地區:美國

規模:51-100人

成立時間:2011年

收購時間:2022年10月

這間位於西雅圖的工作室由Ryan Payton創辦,他曾在“合金裝備之父”小島秀夫所在的Kojima Productions就職,後來還入職過微軟旗下的343 Industries、參與开發大名鼎鼎的《光環4》。Camouflaj的其他資深成員也曾參與過包括《極度恐慌》《荒野大鏢客:救贖》和《海豹突擊隊》等獲獎作品的开發,因此擁有豐富的3A遊戲开發經驗。對於高品質遊戲的追求是這個團隊從創立之初就深深刻在DNA裏的。

 

2012年,Camouflaj在Kickstarter上衆籌到55.5萬美元,用於开發手機遊戲《Rpublique》。該作採用第三人稱視角的潛入玩法,玩家通過黑進攝像頭、電腦、電子鎖等設備,幫助主角逃離險境。《Rpublique》共分爲5集內容,一直持續到2016年的第5集“終點站”,還在2014年獲得國際手機遊戲大獎的“卓越敘事獎”,正是這個系列讓他們在業內打響名號。

 

《Rpublique VR》登陸了PS VR和Oculus的一系列頭顯。(圖源:Camouflaj)

 

此後Camouflaj就投入了VR領域的探索,他們一方面嘗試將自家IP《Rpublique》VR化,同時在2017年啓動开發獲得漫威授權的《鋼鐵俠VR》。由小羅伯特德尼羅飾演的真人電影版鋼鐵俠在2019年的《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战》中以一記逆轉战局的“響指”高光謝幕,影迷們對他的無限喜愛和思念,也寄托到了於次年在PS VR平台發售的《鋼鐵俠VR》中。

 

遊戲一問世就成爲PS VR獨佔陣容中的代表作之一,《鋼鐵俠VR》獲得TGA 2020“年度最佳VR遊戲”的提名,還在十余家專業媒體各自的評選中奪得“年度最佳VR遊戲”的殊榮。本作的成功讓Camouflaj決定擴大規模,他們不僅开始爲开發3A級遊戲招兵买馬,還在2022年开設了日本工作室,負責人之一是從Capcom離職的《鬼泣5》制作人Matt Walker。在2023年3月剛剛結束的遊戲开發者大會上,Matt Walker就代表Camouflaj演講,分享了《鋼鐵俠VR》的移植經驗。

 

近期動向:

此前一直由PS VR獨佔的《鋼鐵俠VR》於2022年11月移植登陸了Quest平台,這無疑是Meta收購促成的結果,但Camouflaj的志向顯然不止於此。有網友通過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 FTC)的法庭文件發現,Comouflaj可能正在爲Meta Quest頭顯开發一款蝙蝠俠VR遊戲。如果情況屬實,那着實值得期待!

 

收獲無數贊譽和獎項的《鋼鐵俠VR》。(圖源:Camouflaj)


 Within:不止VR健身,Meta耗時15個月也要拿下的开發商 


工作室:Within

代表作:Supernatural

地區:美國

規模:51-200人

成立時間:2017年

收購時間:2023年2月

Within的前身名爲VRSE,在誕生之初的目標就是挖掘沉浸式敘事的潛力,是VR視頻領域的探索先驅之一。他們與全球的創作者和藝術家合作,推出了許多不同類型、主題各異的VR視頻,應用程序登陸10種不同的VR頭顯,用戶達數百萬人。

 

此外,VRSE還利用蘋果公司的ARKit开發出《Wonderscope》。這是一款專爲兒童打造的AR閱讀應用,會在孩子大聲朗讀時將故事中的角色代入生活場景,讓讀者與之展开互動。

 

創始人Chris Milk(圖源:網絡)

 

2016年,VRSE宣布改名爲Within,並在2018年着手开發《Supernatural》。這款耗時兩年打造的VR健身類應用在Quest平台採用訂閱制,此前雖然也有VR遊戲通過遊玩來達到鍛煉的目的,但《Supernatural》向專業健身更進一步,引入了職業教練指導,以及美麗的風景作爲環境,同時還支持連接智能手表來監測心率。

 

2020年,Within被美國極具影響力的商業雜志《Fast Company》評爲“最創新公司”之一,同時《Supernatural》也被該雜志的設計創新獎評爲“最佳應用”。

 

自2021年10月底,Meta就宣布將收購Within,然而遭到了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的反壟斷起訴。雙方的訴訟與辯護過程曠日持久,耗時長達1年零3個月,Meta才終於完成了此次收購。

 

近期動向:

2022年9月,Within公司已將AR閱讀應用《Wonderscope》賣給了Amira Learning,《Within》應用程序也於2023年2月關閉。官網表示將“專門致力於打造《Supernatural》”,相信未來還會繼續在VR健身領域深耕。

 

Meta承認自己在健身應用上的創新並不成功,因此才決定收購《Supernatural》。(圖源:Within)


 結語 

 

Meta將2023年定爲“效率年”,以上這10家工作室在裁員浪潮的波及下情況各異,前景也是天差地別。

 

除了這些已被收購、納入第一方旗下的工作室外,Meta還於今年3月宣布將第三方發行團隊更名爲Oculus Publishing,爲合作夥伴提供資金、技術、營銷等全方位的支持。據悉該團隊“已經投入了數億美元的第三方內容資金和專門的开發支持,以幫助VR遊戲發展”。此外公司還透露,Oculus Publishing 目前有超過 150 款遊戲正在开發中——這樣的陣容無疑是在爲預定今年上市的Quest 3做儲備。

 

根據Meta在3月GDC上公布的最新情況,Quest Store上的應用總數已超過500款,其中有40款的收入達到1000萬美元級別。可見即便面臨大幅裁員、元宇宙業務拓展不力等種種負面消息,但不可否認Meta Quest依舊是目前內容生態最健康的VR平台。在Quest 2出貨量的保證下,开發者的投入能收獲回報,同時用戶對VR內容的期待也越來越高,驅使發行商和开發商提高對作品的要求——精品化路线才能滋養出的生態沃土,並不是急功近利、一朝一夕就能夠實現的。這也是國內VR硬件廠商應該多多學習的方向。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承壓之年、裁員兇猛,被Meta收購的10家VR獨立工作室的生存之路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50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