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中國科技與IT十大趨勢。
來源 / 艾瑞咨詢 (ID:iresearch-)
作者 / 艾瑞
導語:本報告提出2023年中國科技與IT十大趨勢:“多雲混合”向“一雲多態”進化;雲基礎從軟件優先到軟硬兼施;更多雲產品將以Serverless形式交付;預訓練大模型作爲AI基礎設施加速應用;AIGC在概念爆發後進入產品化嘗試;數據採集由單點走向泛化;工業數字孿生加強物理與虛擬空間交互;數智反向融合,形成以智養智的正反饋;數據和應用將進一步實現無感知閉環;“數字碳中和”從概念走向市場。
趨勢一:“多雲混合”向“一雲多態”進化
分布式雲加速發展,雲能力從“中心輻射”到“傳遞下發”
“多雲混合”爲企業當前用雲常態,但各類雲部署模式間資源調度、協同管理、能力共享等均存在挑战,導致“多雲混合”容易呈現“多雲孤島”狀態。
以“東數西算”工程爲代表的雲基礎設施升級和以“分布式雲”爲代表的雲基礎架構升級將有效解決上述問題。
通過統一基礎架構,並借助系統化的雲網邊端設施,降低雲能力從中心到邊緣的“衰退”,驅動雲能力的“無損”下發,實現體系化、融合化的雲服務。一雲多態將更好地滿足傳統行業復雜場景、邊緣場景的業務需求,加速雲計算向傳統行業滲透。
預計2025年,傳統行業將成爲雲市場主導,金融、工業、汽車等細分行業將持續擴大雲支出。
趨勢二:雲基礎從軟件優先到軟硬兼施
爲進一步釋放數智平台能力,雲廠商需提升基礎硬件資源質量
在數字時代,軟硬件產品“交替迭代、互爲支撐”的循環上升特徵廣泛適用雲服務、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數字行業。
以雲服務爲例:雲計算在平台軟件及應用軟件領域已通過雲原生理念和工具逐步實現優化,但爲更好地支持數字化的深入發展,底層硬件亦需要加速變革以更好地釋放軟件能力,支持業務創新。
算存網資源作爲加速數字化進程的關鍵“燃料”,通過將軟件能力卸載到硬件產品(採用Chiplet等芯片架構設計、利用RDMA實現網絡加速、結合NVMe實現存儲加速等)不僅將降低硬件虛擬化損耗,還能有效減少業務進程中算存網資源調度的內耗,進而提升資源利用率,讓雲資源更好的服務於核心業務。
同時,底層硬件逐步完成升級替換,將進一步驅動上層大數據及人工智能平台更好地支持業務創新。
趨勢三:更多雲產品將以Serverless形式交付
All-on-Serverless理念進一步向AI、中間件等模塊滲透
在過去幾年,函數即服務(FaaS)成爲Serverless事實上的核心產品形式,同時數據庫、大數據等基礎軟件或能力平台也已被雲廠商列入自身Serverless產品矩陣中。
而隨着客戶對自動化能力的更高追求,Serverless理念進一步向容器、中間件、文件系統、人工智能、雲視頻、雲通信等諸多模塊滲透,與FaaS一起打包成爲端到端的雲軟件开發套裝,形成了“All-on-Serverless”的雲產品迭代浪潮。
未來,企業幾乎所有業務都可基於Serverless架構,免去客戶部署、維護和管理應用,按需觸發執行、擴縮容和付費,使客戶進一步聚焦核心業務,敏捷搭建業務模塊,無限逼近於零運維成本及零資源浪費。
趨勢四:預訓練大模型作爲AI基礎設施加速應用
提速AI工業化進程,爲AI开發效率加槓杆,倍數釋放生產力
依托智能算力基建化、海量數據積累與治理、深度學習算法突破等,作爲一種新興的AI計算範式,超大規模智能模型(又稱預訓練大模型)的泛化性和通用性不斷提升,可應用到更廣闊的下遊任務及場景中解決AI應用的長尾問題;並且能夠實現AI模型研發-部署-應用的流程標准化提升,提升AI應用研發效率。
AI的認知與應用是沒有邊界的,僅靠極少量的AI科學家和AI技術企業無法推動整個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的智能化。預訓練大模型的加速應用有望解決“爲AI开發效率加槓杆,倍數釋放AI生產力”這一產學研界關注的核心問題。
2022年,語言大模型與產業應用的銜接也日漸緊密,行業領軍企業積極推出適合具體業務場景的行業大模型。通過提供算力、核心算子庫和軟件平台一體服務,幫助企業將基礎模型能力與生產流程融合,與頭部客戶合作推廣落地案例。
未來,預訓練大模型作爲面向AI模型生產的基礎設施將加速應用;而鞏固智能算力基建、提高模型與業務場景目標適配度、基於調用成本明確投入產出的平衡點等是其規模商用的優化方向。
趨勢五:AIGC在概念爆發後進入產品化嘗試
提升數字化內容生產質效,變革人機交互體驗
2022年,一幅由Midjourney生成的AI畫作《太空歌劇院》橫空出世,AI生成圖片开始在社交平台瘋狂傳播;熱潮未退,2023年初,ChatGPT(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又使AIGC這一概念徹底出圈。
AIGC是一種全新的內容生產方式,是利用現有文本、音頻文件或圖像創建新內容的技術。其使用機器學習算法,從數據中學習要素,一般基於跨模態大模型打造,包括基於素材的部分生成和基於指令的完全自主生成和生成優化。
得益於真實數據積累和計算成本下降,可幫助生成數字化內容初稿,產品包括AI繪畫、平面設計、對話系統、虛擬數字人、搜索引擎、代碼生成等,提高了數字化內容的豐富度、生產效率與創造性;類人的交互體驗和全民參與性則跨越式提升了C端消費側對於AI的感知,進一步拓寬了市場對AI商業價值的想象空間。
未來,隨着多模態等底層模型進步和垂直模型優化,AIGC技術將進入技術產品化加速爬坡期,擴展更多的商用領域。
趨勢六:數據採集由單點走向泛化
泛化數據採集加速提升數據處理方式的精准性與高效性
傳統的數據採集方式通常針對特定場景與目的,獲取數據的渠道與手段相對單一,數據採集量不充足。隨着物聯網設備的普及和互聯網應用的拓展,數據量呈現指數級別的增長,爲泛化採集提供基礎。
數據維度向多樣化、復雜化的轉變,同步提升了採集數據的難度與不確定性。傳統的數據採集方式已無法適配當前企業對全面、豐富的數據需求,影響了企業對數據自身價值的高效利用。
結合物聯網系統、Web系統和傳統信息系統的泛化數據採集形式可以擴大採集樣本數量,擴充數據維度多樣性,有利於多領域行業及時應對實際場景應用中的未知情況。
泛化數據處理難度的提升催生了數據處理、分析方式的進化,以機器學習爲主的智能技術,在獲取數據進行模型訓練與優化的同時,通過發揮數據挖掘、數據可視化等功能,反哺企業更好的對採集數據進行預測與控制。
泛化採集數據需兼顧採集數量與採集質量,如果能對被採集數據的用途進行前置化判斷,可大幅降低後續數據處理的工作量,實現採集與應用效率最大化。
趨勢七:工業數字孿生加強物理與虛擬空間交互
提升工業數字孿生診斷預測能力,推動業務全流程閉環優化
工業數字孿生基於數據與工業機理模型的集成融合,構建虛實雙向交互的閉環優化系統,在虛擬環境中對生產過程、生產設備的控制來模擬現實環境的工業生產,其三大特徵是全生命周期實時映射、綜合決策和閉環優化。
未來工業數字孿生將更加注重虛實融合的應用,推動“由虛擬實-由虛映實-虛實互映-由虛控實”的孿生閉環。
現階段工業數字孿生的應用普遍聚焦在實時監測管控、虛實相映階段,尚未邁向診斷分析、預測優化階段。
中短期內,加速落實“由實向虛的真實映射”,空間維度上將由部分孿生對象間的簡單關聯,向多孿生對象間的自動化、智能化的協同共進發展;時間維度上將由孿生對象關鍵生命周期單獨孿生的碎片化應用,向“生產→報廢”全生命周期孿生應用發展。
中長期內,將不斷沉澱工業機理模型以推進“由虛向實的准確模擬”,構建面向物理對象精准化映射的孿生對象模型,形成綜合決策並反饋,達到診斷分析乃至預測優化的目的,推動工業全業務流程閉環優化。
趨勢八:數智反向融合,形成以智養智的正反饋
AI开始反哺數據治理,進一步促進人工智能進入小場景
十年來,以深度學習爲代表的人工智能是基於數據的,高質量的數據是人工智能良好應用的前提條件。
在這種情況下,數據科學家、數據分析師等不得不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於數據的准備工作,也即常說的髒活。
這種現象在因爲規模化程度不夠,進而導致分工不徹底的小場景中尤爲明顯。如此,高級人才的大量時間其實在做低級工作,ROI不高,人工智能難遍地开花。
未來,這一情況將有所改善:第一,預訓練大模型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所需的數據樣本;第二,數據治理本身也是一個發現規律的過程,人工智能已對該過程开始反哺。
未來隨着模型通用性的進一步增強、交互方式的日趨簡單,這種人工智能對數據治理的反哺作用將越來越明顯,數據治理將逐漸變成人工智能爲主、人工爲輔。
趨勢九:數據和應用將進一步實現無感知閉環
應用數據自動治理落入數據層,數據分析嵌入到事務型應用
信息化時代,應用產生數據,但一來這些數據並未打通,二來受制於當時技術條件無法進行低成本大規模的分析。
這些痛點,促使了後來以數據打通爲核心的中台建設,和以數據分析爲核心的數智模型構建以及BI。數據如何能更廣泛地賦能業務應用,而應用層產生的數據如何自動流入數據層並自動化地被治理,即數用一體,將關系到企業數字化建設的整體ROI,也成爲接下來的重點。
數用一體,強調的並非是數據和應用的緊耦合,而是指兩者應形成動態閉環。HTAP數據庫、湖倉一體、低零代碼、GraphQL、敏捷BI及基於NL2SQL的即席搜索、流程挖掘等技術將助力數用一體的不同環節,而數據安全、人工智能等,貫穿於幾乎每一個環節。
未來:業務人員通過低零代碼創建的應用,數據自動治理且落入數據層。數據分析會更少以獨立的形式存在,而是嵌入到應用中,並直接賦能一线業務人員。
趨勢十:“數字碳中和”從概念走向市場
綠色低碳日益滲透市場環境,逐步成爲數字產業增量新動力
自從2020年我國提出“雙碳”目標,綠色低碳逐漸從理念走向政策、制度和市場,綠色化和數字化協同發展成爲重要舉措和重要趨勢。
從宏觀政策環境來看,國家部委多部門引導數字化綠色化協同發展落向實處;從資本市場來看,交易所、監管機構日益重視企業綠色低碳責任,大規模碳中和基金也开始頻出;從市場需求來看,政府綠色採購進一步夯實,不同行業綠色供應鏈建設從概念走向實踐。
對於數字產業和數字廠商而言,綠色低碳發展有望推動行業升級發展,一方面是綠色低碳驅動以數據中心爲核心的數字技術產品升級,另一方面綠色低碳有望帶來新的數字化業務機會。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2023年中國科技與IT十大趨勢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51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