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特視角看蘋果財報:持續回購與股價預期
1年前


出品|氫媒體
作者|巴哈迪爾原榭
頭圖|氫媒體

進入密集披露財報的四月,對於大多數投資者來說,這意味着需要面臨漫天飛舞的數字。今天,氫媒體爲投資者帶來蘋果公司(股票代碼:AAPL)2023年一季度財報解讀。財務中紛繁的數據,這裏就不贅述了,我們換一個獨特的視角來看蘋果財報:高股息、高現金儲備、持續回購。

先說一個事實:過去十年,蘋果公司的資本回報率是美國公司中最高的。截至2022年12月底,蘋果公司已累計將約7500億美元返還給了股東。其中大部分通過股票回購計劃——蘋果公司管理層一直在努力大幅減少已發行股票的數量,當然,在過去蘋果也進行過兩次拆股。

過去十年,購买並持有蘋果公司的股票,所獲得股息回報甚至高過很多的銀行理財產品。很難確定有多少投資者僅僅因爲蘋果的高股息就購买蘋果的股票。

客觀的說,如果只是追求相對穩定收益的股息,過去十年,投資蘋果公司的股票是個不錯的選擇。

即便在受到疫情影響的去年,蘋果仍然向投資者派發了約150億美元的現金股息。

多年來,蘋果公司的季度股息一直在穩步增長。過去六年的股息增長導致了經拆分調整後的派息增長了61%以上,如下圖所示。

蘋果公司之所以能這樣硬氣的大規模派發股息,是因爲蘋果公司持有大量自由現金。即使是在全球經濟動蕩的當下,蘋果公司也依然持有超過300億美元的自由現金儲備。

根據氫媒體數據模型測算,在今年9月結束的財務季度中,蘋果公司預計將錄得約1,000億美元左右的現金流規模。根據過去的管理哲學,相信蘋果公司將繼續朝着持有大規模現金儲備的目標邁進。

2022年12月,蘋果公司的淨現金儲備約爲540億美元。在過去的一兩年裏,蘋果每季度回購股票的資金約爲200億美元。除非很快發生極端事件,否則蘋果公司的現金儲備增長規模將可能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蘋果公司將大概率維持高派息及大規模的股票回購計劃,以便讓淨現金頭寸維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

去年,蘋果公司董事會宣布將股票回購計劃增加900億美元。該計劃的大部分回購已經完成,但依然有部分計劃尚未實施。根據蘋果公司最近的多份季度申報文件,截至去年12月底,蘋果公司此前公布的回購計劃授權還剩下483億美元的額度可用。如果按蘋果過去以約200億美元/次的回購規模來推測,估算到今年3月底,蘋果公司此前公布的回購計劃額度,還將剩下約280億美元左右。

鑑於尚未執行的回購規模預計還有約280億美元之多,如果今年繼續宣布新的回購計劃,預計蘋果公司尚待執行的回購規模,可能將高達1000億美元的“天量”,這足以讓未來的12個月內,支持蘋果的股價繼續穩定上行。

投資者應該明白,回購計劃本身並不是最重要的關注點,重要的關注點是上述回購的速度和時間。蘋果公司和任何公司一樣,它可以輕松宣布千億甚至萬億美元的回購計劃。然而,如果這樣的計劃需要幾十年或更長的時間才能執行完畢,那么這個萬億美元的數字似乎只是一個浮誇的新聞標題。

像蘋果公司這樣有信心的保持回購計劃的快速進行,有很多明顯的好處。

首先,這表明管理層和董事會都堅信蘋果公司擁有長期盈利能力,其對於蘋果公司充滿信心。這也讓投資者更加堅定持有蘋果公司的股票。

其次,在特定的淨收入水平下,快速大規模回購計劃,提高了每股收益,增加了蘋果公司股票對於投資者的吸引力。

最後,回購計劃會減少了市場上的流通股數量,這有助於推動股票的長期上漲。

大約10年前蘋果开始執行回購計劃後,經拆股調整後的股票數量達到了260億左右,如下圖所示,其市面上流通的股票數量在持續減少。

考慮到蘋果約2.6萬億美元的市值,即使一年1000億美元左右的回購計劃,也不會造成太大的股價波動。但它卻可以讓投資者看到長期持有蘋果公司股票的成長可能性。

至於蘋果公司的股價,如下圖所示,過去一年,它一直表現穩定。

綜上,對於蘋果公司的投資者來說,關注蘋果公司的財報或許不是爲了獲得短期买入或賣出的機會,而是更加關注其現金儲備情況和推測其回購計劃的規模及時間。畢竟,對於蘋果公司這樣的科技巨頭來說,長期持有其股票,並享受它的股息增長,將爲投資者帶來一份穩定的投資回報。

*投資有風險,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公衆號立場。

截止昨日(2023年4月5日),氫媒體Baron Hara一號組合的當日詳情如下:

*上述持倉及變動詳情,僅是數研團隊的自營資金的持倉及變動情況展示,並不構成任何投資邀約或投資建議。

-  END  -

出品人:Awoo|編輯:Rachel|視覺設計:韓悅
助理分析師:大道寺 佑介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獨特視角看蘋果財報:持續回購與股價預期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52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