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角獸早知道 iponews
|資訊撬動新資本|
4月14日,吳忌寒旗下比特小鹿(Bitdeer)在納斯達克正式敲鐘,股票代碼“BTDR”。
作爲一家加密貨幣挖礦平台,比特小鹿總部位於新加坡,主要運營“自營挖礦”、“算力共享”和“托管”三大業務线,目前是全球第二大自有算力持有者,在美國和挪威運營着五個專有挖礦數據中心。
編輯 | Arti
本文僅爲信息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交易建議
3月28日,美國證監會(SEC)宣布比特小鹿與其殼公司Blue Safari Group Acquisition Corp(NSDQ:BSGA,下稱 “Blue Safari”)合並業務有關的F-4的注冊聲明生效。
4 月 11 日,比特小鹿宣布相關企業合並在 Blue Safari 臨時股東大會上獲得批准,企業合並預計將於 2023年4月13日完成。
合並交易完成後,合並後的公司更名爲比特小鹿科技集團(Bitdeer Technologies Group),繼續由吳忌寒擔任董事長,孔令輝擔任公司CEO。
“我們與Blue Safari的業務合並的完成是比特小鹿新時代的开始。”4月13日,合並交易完成後,孔令輝表示。
比特小鹿(Bitdeer Technologies Holding Company)是全球領先的數字資產挖礦服務提供商,總部位於新加坡,由比特大陸和Matrixport聯合創始人吳忌寒與紅杉資本、IDG等知名投資機構共同創立,旗下擁有“BitDeer”、“Mining++”兩大服務平台,爲客戶提供包括挖礦雲服務和礦場算力管理在內的全生態挖礦服務。公开信息顯示,比特小鹿目前在美國和挪威運營五個專有採礦數據中心,爲200個國家和地區的用戶提供服務。
比特小鹿上市前也進行過數輪融資,得到了一衆知名投資機構加持,其中,黃浦江資本(Huangpu RiverCapital)於2018年8月領投了比特大陸美元B+輪融資,這是一家低調的國際老牌基金,作爲專注投資成熟期高成長性國內外科技企業的PE基金,已投出全球40余家千億市值的科技龍頭上市公司。
吳忌寒曾是知名加密貨幣挖礦公司“比特大陸”的聯合創始人之一。此前,因與另一創始人詹克團的“內鬥”事件,比特大陸拆分,吳忌寒帶走了BTC.com礦池(比特大陸兩大礦池之一)、比特小鹿、海外礦場,並擔任了比特小鹿董事長。
2021年2月,將礦池業務BTC.com全部出售後,比特小鹿從高度擁擠、短期難以盈利的礦池市場抽身,轉做雲平台與各大礦池商合作擴大算力資源。
比特小鹿IPO後,吳忌寒通過BSG First Euro Investment Corp.控制43.6%股權,有88.5%投票權;Zhaofeng Zha持股爲13.8%,有2.8%的投票權,Yuesheng Ge、Yishuo Hu分別持股爲9.2%,有1.9%的投票權。
比特小鹿披露,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其資產淨值爲3.163億美元,而去年同期其資產淨值爲2.881億美元,資產淨值在2022年縮水。
此外,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其財務預測是收入爲3.303億美元,虧損估計爲2170萬美元。
隨着加密貨幣市場的不斷發展和成熟,成功上市的加密貨幣相關企業數量不斷增加,其中選擇通過SPAC上市的加密貨幣相關企業不在少數。
在比特小鹿之前,比特幣挖礦設備制造商CanaanCreative、Ebang,加密貨幣挖礦服務公司RiotBlockchain、Hut8,加密貨幣借貸公司BlockFi和加密貨幣挖礦公司CipherMining均採用了SPAC上市的方式。加密貨幣交易平台Coinbase則採用了直接上市的方式。
目前,加密貨幣領域投機熱正逐漸散去,加密貨幣行業發展趨於規範、平穩的同時仍受到投資者的青睞。本次登陸納斯達克上市的比特小鹿,背後也得到了一衆投資機構的加持。其中,黃浦江資本(Huangpu RiverCapital)於2018年8月領投了比特大陸美元B+輪融資,B+輪其他投資者還包括Crimson Partners 、中國科技產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中投中財、淡馬錫旗下的Palace Investments 和 Pavilion Capital Fund等。
目前,加密貨幣領域正處於動蕩之後的整合期。渡過風險、迎來機遇,無疑需要投資方與行業內企業在審慎評估中進一步深度交互,爲加密貨幣領域注入新的可能性。
注:本文素材來源於互聯網公开渠道,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內容所述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作爲指導依據,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公司回顧】
好文!別忘點“在看”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吳忌寒旗下“比特小鹿”納斯達克上市,加密貨幣挖礦平台,全球第二大自有算力持有者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53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