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寧曉敏 見習生丨 許磊
出品丨鰲頭財經(theSankei)
在整體營收增速創歷史新高的背景下,星巴克中國市場的營收卻出現了大幅度下滑。
近日,星巴克發布了2023財年第一季度(時間爲2022年10月至12月)的業績報告。財報顯示,星巴克中國市場期內營收爲6.22億美元,同比下滑31%。
與此同時,衡量經營質量的同店銷售額、平均客單價等指標也出現不同程度地下滑。
自1999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星巴克憑借獨特的商務社交“第三空間”體驗服務,獲得廣大消費者青睞,因而迅速發展。
截至目前,星巴克在中國已經开設了超過6000家門店,成爲其僅次於美國本土的第二大市場。
然而,隨着中國市場環境的變化,星巴克想要在中國市場取得如往常靚麗的業績,將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战。
一方面,隨着我國咖啡消費市場的成熟,越來越多咖啡品牌的出現,以及務實消費的流行,不斷消減着星巴克“高大上”的精英標籤。
另一方面,新式茶飲的快速流行,搶奪新生代消費者的同時,也進一步解構着星巴克引以爲傲的“第三空間”。
一季度營收同比大幅度下滑
根據星巴克發布的2023財年第一季度報告,總體淨收入達到87億美元,同比增長8%。截至第一季度末,星巴克全球門店數量超過3.6萬家。其中,在中國市場,星巴克門店數量爲6090家。
盡管星巴克全球市場業績表現不錯,但中國市場表現大幅度落後於總體營收。
數據顯示,上述報告期內,星巴克在中國市場的營收同比下滑超30%。其他經營指標也出現不同幅度的下滑:同店銷售額下滑29%,同店交易量下滑28%,平均客單價下滑1%。在2022年12月,星巴克同店銷售額更是出現超過40%的下滑。
星巴克將中國市場營收下滑的原因歸結於疫情和匯率等因素。
不過,星巴克對於中國市場表現早有預測。據報道,在發布2022財年第四季度與全年業績報告時,星巴克首席財務官預測,2023財年第一季度中國市場同店銷售收入將仍然爲負值。
事實上,本季度星巴克在中國市場的業績表現不佳已經顯露了端倪。
天眼查顯示,根據星巴克此前發布的業績報告,2022財年第三季度,中國市場營收爲5.4億美元,同比下跌約40%,同店銷售額下降44%。到了2022財年第四季度,中國市場營收雖然環比下跌有所收窄,但同比依然是下跌態勢,其中,同店銷售額同比下滑16%。
在星巴克發布2023財年第一季度業績不久,話題#爲什么國內喝星巴克的人越來越少了#登上了微博熱搜。該話題引發1.6萬次討論,閱讀次數高達3.3億。
在衆多網友的評論中,一條“貴且難喝”的評論獲得了2.3萬個贊。不僅如此,另一條獲贊超過1萬的評論——“因爲它在那個價格裏屬於難喝的,在那個口味裏又屬於貴的”,或具體詮釋了爲什么國內喝星巴克的人越來越少。
從衆多網友的評論中,不難窺見星巴克業績下滑的原因:一個是貴,缺乏性價比,另一個則是產品創新乏力,難以持續吸引中國消費者。
三聯生活周刊在相關文章中指出,當星巴克還將價格維持在30元上方的時候,國內很多咖啡品牌已經將單價降到了10多元一杯,甚至更低。
此外,隨着這幾年很多小衆咖啡店的興起,很多資深的咖啡愛好者开始從星巴克轉移,在一些僻靜的小巷裏享受真正咖啡的樂趣。
由此可見,當市場上湧現出越來越多價格便宜且味道不錯,品類更加多元豐富的咖啡品牌時,星巴克對中國消費者的吸引力正在快速降低,其市場份額也逐步被其他同類品牌蠶食,那么,中國市場的業績下滑就在預料之中了。
從“第三空間”到“第四空間”的破局
相關數據顯示,近年來,中國咖啡行業市場正以遠高於全球平均增速水平的速度快速增長,預計到2025年,中國咖啡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1萬元。
1999年,星巴克進入中國市場,並在上海开出首家門店,其主導打造的“第三空間”迅速受到消費者的青睞,並成爲一種生活方式的代表。
在星巴克的“第三空間”中,咖啡承擔粘合劑的角色,爲消費者提供文化、精神和環境的體驗。
然而,伴隨着中國咖啡消費市場的發展,湧現出越來越多同類品牌打造類似的空間體驗,來搶奪星巴克的消費者,其中最爲高調的莫過於瑞幸咖啡。
後者創立後,多次公开表示其對標的便是星巴克,並且旗下門店多开在星巴克附近,可以說,有星巴克的地方就有瑞幸。
截至2022年年末,瑞幸咖啡門店數量已經超過8000家,規模遠超星巴克。
咖啡之外,近年來崛起的新式茶飲,諸如奈雪的茶、喜茶等茶飲品牌,以及更多小衆低調的獨立茶館,紛紛將第三空間引入經營模式中,成爲星巴克第三空間的替代空間,分流了以新生代消費者爲代表的消費群體。
因此,星巴克第三空間的體驗和服務不再具有獨特性,吸引力也有所下降。
在這種情況下,星巴克自身也爆出衆多影響品牌的事件,進一步拉低了消費者對品牌的印象。
2022年2月,有多名執勤民警在星巴克店門口喫飯,星巴克店員以“影響品牌形象”爲由,驅趕並投訴了執勤民警。此事經網友曝光後,迅速成爲熱搜。該事件中,星巴克的傲慢表現,引來衆多網友的口誅筆伐,大大影響了在中國市場的品牌形象。
在此之前,星巴克也因爲“不收硬幣”、使用過期食材,篡改食物保質期等事件,一次次陷入輿論風波之中,引發爭議,影響食品安全的同時,也導致其品牌形象受損,引發衆多消費者的不滿,第三空間所帶來的品牌溢價也被大幅度削弱。
在此背景下,星巴克又嘗試打造“第四空間”來應對市場競爭,同時彌補第三空間在時間、位置方面的局限性。
近日,星巴克宣布,與高德地圖合作的“沿街取”服務在北京、上海兩座一线城市正式上线,成爲其打造“第四空間”的重磅動作。
星巴克“第四空間”以APP爲主要平台,通過數字化賦能,在线上爲消費者帶來更好的服務和體驗。
消費者通過星巴克APP選定門店下單之後,不用進店,亦不用下車,門店內的人員會在店外等候,待消費者到達後將咖啡送到面前。
從以往案例來看,星巴克“沿街取”並不是“第一次喫螃蟹”的外資餐飲品牌。
麥當勞此前也效仿本土市場,在中國打造了汽車餐廳“得來速”。不過這種模式在中國市場並未引起多大反響,相對於麥當勞常規餐廳數量,汽車餐廳得來速門店數量佔比仍較低。
因此,星巴克以“沿街取”服務爲代表的第四空間打造措施,能夠多大限度的幫助業績改善,目前尚不得而知。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一季度營收下滑超30% ,星巴克“第三空間”失色了?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53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