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有句老話——「Sell in May and go away」(五月,清倉並離开市場),這句話意思是,從歷史數據來看,夏季往往是市場一年中最疲軟的月份,對比11月到次年4月,以及5月到10月兩個時間段來看,前一個時間段,投資額超過1萬美元的交易會更多。
(投資額超過1萬美元的交易)
有趣的是,在「5月賣出」期間,股指的最大回撤幅度,明顯更大。而此前市場大幅下跌的重要日期分別是1929年、1987年和2008年的10月。
當然,也不是每個夏天都很糟糕。從歷史上看,有很多年,「5月賣出」事實上都不起作用,市場那個時間段是上漲的。例如,在2020年和2021年,美聯儲的大規模幹預就在當年4月和隨後的夏季,推高了股指的價格。然而,2022年的情況正好相反,由於美聯儲在前一個月开始激進的加息運動,當年的4月股指就出現了大幅下滑。
(4月股指月线表現圖)
那么,隨着4月底的臨近,2023年是否又將成爲「5月賣出」魔咒應驗的一年?雖然沒有人知道確切的答案,但疊加歷史統計數據、以及當前的經濟指標和技術指標來看,我們認爲,投資者今年有必要保持謹慎。
流動性逆轉
首先,我們認爲,市場在1月份強勁反彈之後的回調,可能始於2月份。在接下來的幾周時間裏,隨着市場調整的繼續,如果股指未能一舉贏下這場战鬥,守住關鍵支撐位,在基本面不樂觀的情況下,我們可能會看到股指更進一步的下跌。
目前來看,空頭確實取得了控制權,市場在3月中旬出現了下滑。然而,隨着一些买入信號到位,投資者應適度增加股票敞口,爲未來兩周至兩個月的股價走高來做准備。標普500指數可能的目標是在4200點,之後就會遇到嚴重的阻力,因此,這個水平需要密切關注,股指在這個位置可能會出現獲利回吐的情形。目前雖然股指還沒有站上4200點,但是此前已經一度接近4168點的位置。
另一方面,在硅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倒閉後,美聯儲出手救助銀行業,也可能會讓美股後市看漲。因爲雖然Fed的這些資金在嚴格意義上不算是QE,但是從市場的角度來看,卻可以被認爲是「巴甫洛夫的鈴鐺」(經典的條件反射學說)。此外,通過美聯儲資產負債的流動性指標,減少財政部的一般账戶,減少美聯儲的准備金計劃,這一綜合指標和市場變化,有着良好的相關性。
根據流動性指標和標普500指數之間的歷史相關性來看,市場已經對流動性增加做出了回應。但隨着「5月賣出」時間點的接近,流動性指標正在下降,而且隨着美國國會和政府在即將到來的債務上限問題上角力,流動性指數可能會進一步下降。
(流動性指標和標普500指數的對比)
指標顯示市場的謹慎情緒
我們在此前的報告中曾指出,很多指標事實上很讓人擔憂,經濟衰退可能會發生——美國十年期國債和2年期國債收益率的倒掛水平,目前是1986年以來最嚴重的。
此外,最新發布的費城聯儲制造業指數也顯示,市場信心大幅下滑,表明修正幅度更爲明顯。
(費城聯儲指數 vs 標普500指數盈利增長指數)
然而,在短期內,我們最關注的是技術價格走勢。畢竟,價格走勢代表了市場的心理。這些技術指標是2月份減少市場敞口、3月份再次增加的主要驅動因素。豎线代表去年的「买入」和「賣出」信號。
(SPX日线圖)
雖然這些信號不能全然說是市場的「進入或退出」時機指標,但是它們確實可以相應地增加或減少股票風險敞口提供了良好的信號,而這些指標現在表明,投資者應該「5月賣出」,後市再回來。
美聯儲准備繼續加息?
雖然技術指標本身可能足以警告進入5月的風險降低,但值得記住的是,美聯儲將在5日再次加息。隨着每一次加息,我們離美聯儲在經濟或金融上破壞什么東西越來越近。這種情況在歷史上屢屢出現,鑑於過去一年加息力度之大,出現負面結果也不足爲奇。
(聯邦基金vs危機事件)
到目前爲止,市場對加息的反應遠好於預期。然而,Fed的這些加息大多沒有通過經濟體系發揮作用。此外,貨幣供應量(M2)的大幅增加仍然支撐着經濟活動,從而支撐經濟增長。但是,隨着疫情議題接近尾聲,這種支撐也正在消退。
(M幣供應佔GDP的百分比)
隨着我們進入疲軟的夏季,必須注意到的是,市場的看漲趨勢仍然完好無損。然而,正如我上周末總結的那樣:「股指的修正需求是顯而易見的,而且,當其下跌10%後,會出現下一次回調趨勢通道的低點。而且,如果這個支撐可以維持,則市場會迎來增加風險資產敞口的機會。」
(SPY ETF日线圖)
由於這些原因,我們在進入季節性疲軟的夏季之際,應該「現金爲王」,並降低投資組合中的股票風險敞口。當然,「五月賣出」也有可能會造成投資者錯過上漲機會,但是在夏季來臨之前保持謹慎,仍然更有可能會帶來額外的好處。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華爾街「五月魔咒」即將再現,你應該清倉離开嗎?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54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