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家國際車企一季度財報:現代起亞崛起,營業利潤趕超“老大哥”
1年前

進入2023年,全球車企迎來了新的挑战:隨着特斯拉掀起價格战,車企間的競爭愈發激烈。在終端市場白熱化的競爭壓力下,國際車企一季度的業績表現如何呢?

價格战下,增收不增利或成常態

今年第一季度,得益於全球主要市場均取消了疫情管控措施,消費者對汽車的需求有所復蘇,國際車企的營收因此實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其中絕大多數均實現了兩位數的漲幅。但與此同時,伴隨着車企向電氣化轉型的持續投入,以及價格战的影響,部分車企陷入“增收不增利”的窘境。

特斯拉便是典型範例。在三個多月的時間裏,特斯拉將Model Y的起售價降低了29%,Model 3的起售價降低了逾10%,Model S和Model X的價格也至少降低了2萬美元,特斯拉的降價措施不論是在規模還是時間跨度上都讓人側目,這也確實爲其帶來了銷量的增長。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全球交付量爲42.2萬輛,同比增長36%。其中,特斯拉中國銷量同比增長21%至22.93萬輛。

不過降價帶來的成本壓力,卻並未因銷量的攤薄而減弱。數據顯示,特斯拉一季度營業利潤同比下跌26.1%,營業利潤率降至11.4%,約爲兩年來的最低水平;毛利率也跌破了20%的紅线,創下了近11個季度以來的歷史新低。不過特斯拉卻表示,可以接受單車利潤減少。正如馬斯克所說,“我們認爲,相對於低銷量和高利潤率,尋求更高的銷量和更大的車隊才是正確的選擇。”

特斯拉的“不以爲然”,對其他車企來說卻是“壓力山大”。福特首席執行官 Jim Farley坦言,這一波降價潮“令人擔憂”,““價格战無處不在”。爲了應對特斯拉的降價攻勢,福特今年兩次下調了Mustang Mach-E的價格;雷諾也开始在全球範圍內審查其電動汽車定價策略。伯恩斯坦分析師Toni Sacconaghi在一份報告中寫道,“我們堅持認爲,降價已經並將繼續損害行業的盈利能力,包括特斯拉在內。”

而另一些車企,諸如大衆、沃爾沃汽車等都不贊同價格战,也明確表示不跟,大衆直言“我們的重點是業務質量,而不是銷量”,沃爾沃汽車也表示絕不虧本賣車。但未來,隨着汽車生產正常化和更多車型上市,汽車制造商面臨着價格下行壓力可能加大的前景,原本不愿意“跟”的企業也難保不會被迫卷入,就像雷諾對價格战的態度從一开始的“絕不打價格战”轉變爲“在全球範圍內審查其定價措施”。而在更大範圍的價格战下,車企增收不增利可能會成爲常態。

現代起亞勢頭正猛,營業利潤趕超豐田

整體來看,今年一季度日韓車企的業績表現比較亮眼,豐田、日產、現代、起亞的營收和營業利潤均實現了兩位數的增幅。對於日系車企來說,日元的疲軟有利於提振在海外的銷售額,而汽車產量的增加則抵消了原材料成本飆升的影響。與此同時,韓國車企現代起亞在美國市場也具有價格優勢和匯率優勢。

不過,作爲去年世界銷量第一的豐田汽車,卻要警惕現代起亞的崛起。現代汽車第一季度營業利潤同比大增86.3%,淨利潤同比大漲92.4%;起亞汽車的營業利潤較去年同期增長78.9%,營業利潤率創下歷史新高。這一定程度上要歸功於現代起亞的電氣化轉型成果,其環保車的人氣頗高。2022年,現代IONIQ 5和IONIQ 6在全球的總銷量超過10萬輛,起亞純電動汽車EV6的總銷量接近8萬輛。今年,現代起亞又分別推出了Ioniq 6和EV9 SUV,爲繼續崛起提供推動力。

得益於起亞以及現代汽車創紀錄的收益,現代汽車集團第一季度的營業利潤高達341億人民幣,已經超越豐田汽車的319.7億元,在傳統車企中僅次於大衆集團。與此同時,現代起亞的營業利潤率也位居第二,僅次於特斯拉的11.4%。相比之下,豐田汽車營業利潤率爲6.5%,大衆集團爲7.5%。不過需要指出的是,這一分析將梅賽德斯-奔馳等豪華汽車制造商排除在外,因爲與其他同行相比豪華汽車的銷量基數相對較小。

現代起亞的進步以及未來前景的關鍵是對電氣化的擁抱。當其他汽車制造商採取更慎重的措施時,這家韓國公司卻走在了前面。韓國證券經紀公司預計,韓國汽車制造商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繼續保持強勁的業績表現。但是,從全球主要汽車公司將开始大規模生產電動汽車的2025年开始,汽車市場的競爭將愈發激烈,因此,現代、起亞汽車的營業利潤率屆時能否繼續保持在兩位數還是未知數。

電動車將成車企主要競爭場

三星證券分析師Im Eun-yeong認爲:“隨着汽車制造商逐漸將重點放在生產電動汽車上,內燃機汽車行業競爭已變得不那么激烈。目前,內燃機汽車的庫存出現短缺,因此相關固定成本出現下降。我們預計這樣的市場環境將至少持續兩年。”分析師預計,兩年後,電動汽車市場將成爲全球汽車制造商之間的主要競爭战場。

事實上,許多車企已經把2025年作爲電動車盈利的分水嶺。例如,大衆計劃到2025年,讓電動汽車實現與內燃機車型相同的利潤率。不過,在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大衆汽車集團佔據了20多年的主導地位正岌岌可危,據悉,比亞迪第一季度在中國的交付量已經超過了大衆。大衆若要延續此前的主導地位,必須在電動車上狠下功夫,趕超中國競爭對手,才能收復失去的市場份額。

相比之下,在採用、引入和开發電動車方面,福特已經超越了其傳統競爭對手並走在前面。 福特預計,其包括F-150 Lightning和Mustang Mach E在內的第一代電動汽車將在2024年底前實現盈利。現在,福特電動車部門Blue Oval 希望加倍努力,以盡快實現電動車的盈利,於是推出了新的15至20億美元重組計劃,計劃在未來幾個月和幾年裏對業務進行大規模重組。

與此同時,在電動化方面一度落後的日系車企也开始發起總攻。5月10日,豐田表示將額外撥出1萬億日元(合74.4億美元)以幫助其實現到2030年銷售350萬輛純電動汽車的目標(豐田在此期間的承諾投資總額達到5萬億日元)。通過推出10款新的純電動汽車,目標是到2026年使電動汽車的年銷量達到150萬輛。

本田承認此前在全球電動汽車競爭中落後,但將憑借一項全面的战略在這場競賽中“反擊”,包括推出新車型、更好的電池、強大的軟件和完全改變的駕駛員界面,以及專門的電動汽車工廠和徹底改革的生產系統。

可以預見,未來電動車領域的競爭將日趨白熱化,而在電動車市場的表現也將決定着車企的盈利表現。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14家國際車企一季度財報:現代起亞崛起,營業利潤趕超“老大哥”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60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