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進入“下半場”6G標准或在2029年形成
1年前

5G下半場:毫米波、RedCap准備好了

作者/  IT時報記者  錢立富

編輯/  錢立富  孫妍

通過四年高質量建設和規模商用,中國5G成果異常顯著,彰顯了中國5G的廣度、速度和深度。

在日前舉行的第六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數字基礎設施5G應用及6G愿景”分論壇上,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副司長趙策介紹,截至今年3月底,我國累計建成5G基站超過264萬個,5G網絡覆蓋全國所有地級市、縣城城區,5G移動電話用戶數達6.2億。在速度方面,5G基本實現了在上下行速率方面比4G快十倍的要求。而深度方面,在政策和市場的推動下,5G應用已融入97個國民經濟大類中的52個,應用案例數超5萬。

在此基礎上,中國5G發展正在向縱深推進,需要網絡能力進一步升級來賦能全社會數字化轉型。在這樣的背景下,毫米波5G、RedCap輕量化5G走上場已是板上釘釘之事。外界普遍預期RedCap輕量化5G有望今年實現商用部署,在這次“數字基礎設施5G應用及6G愿景”分論壇上,業界人士表示RedCap成本已降低至與4G基本相當。而在毫米波5G方面,與會人士則預計大概率會在明年上場

毫米波端網

已基本具備商用能力

高頻演進是無线新型技術發展的方向,毫米波的大帶寬、高速率特點,更能滿足熱點高容量需求,而低時延、精細感知可進一步提升行業數字化能力。

比如在帶寬能力方面,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在3.5GHz頻段上具備200MHz帶寬的能力。而26GHz這樣的毫米波頻段,則擁有800MHz大帶寬能力,提供超過10Gbps的高量能力。另外毫米波還具備超低空口時延、密集小區靈活部署、精細感知能力,能達到分米級精度。

圖源:pixabay

尤其是對於企業客戶來說,目前5G使用痛點包括“上行帶寬不足”“網絡容量受限”等,而且企業客戶對於網絡延遲的確定性有着明確和較高的要求,對於定位能力的要求較高,如自動駕駛、自主移動、物品追蹤等。面對痛點,5G毫米波是非常重要且非常適合的解決方案,能滿足To B及To C領域的高容量需求。

在IMT-2020推進組領導下,中國聯通持續推進,5G毫米波端網已基本具備商用能力”,中國聯通研究院副院長魏進武在論壇上表示,中國聯通穩步推進毫米波閉環技術體系,在新技術研究、新標准引領、新設備研發、新生態構建等方面加速推進毫米波產業鏈進展。

我國毫米波5G何時上場一直沒有明確時間表,不過相關人士在論壇上表示,毫米波5G在國內大概率會在明年上場

不過從韓國的情況來看,毫米波5G發展並不順利。就在近日,韓媒消息稱,因爲未能按照政府要求完成基站建設數量,韓國運營商SK電訊可能放棄使用28GHz頻段建設5G網絡。而在此前,韓國通信主管部門已經吊銷了分配給另外兩家韓國運營商(KT、LG Uplus)用於5G部署的28GHz頻段的頻譜許可證,原因同樣是投資不足且沒有達到部署要求。在SK電訊退出後,韓國政府正在爲28GHz頻段尋找新的運營商。

圖源:pixabay

RedCap加速“物超人”

在這次論壇上,輕量化5G(RedCap)頻頻被提及。在5G發展走向縱深階段的時候,RedCap是提升5G能力、豐富5G應用場景的重要支撐。

RedCap,並非“紅帽子”之意,其英文全稱是Reduced Capability,中文直譯“降力”。它是3GPP在5G R17階段專門推出的一種新技術標准協議,通過降低5G的能力和成本,來滿足中等速率物聯網場景的需求,進一步拓展5G發展空間。換而言之,這是“輕量級5G”,在降低5G行業終端成本與功耗的同時,充分滿足千行百業的中高速率、低時延、高可靠、低功耗的需求。

“RedCap輕量化5G終端方案,在功耗方面比LTE降低20%,在成本方面至少比5G降低50%,而在低時延方面能力與5G相當,而且保持着和5G相當的特性”,魏進武用一串數據說明了RedCap輕量化5G終端方案的優勢。

而在需求方面,魏進武介紹,RedCap支持工業互聯、視頻監控、可穿戴、車聯網等場景,支持工業11個應用中的6個。

圖源:pexels

華爲無线網絡產品线總裁曹明表示,2022年中國率先實現“物超人”,移動物聯網連接數超越了移動通信用戶規模,“2023年物聯網將全面加速,走向全場景應聯互聯,走向低成本廣泛連接、走向無源物聯、走向核心生產環節。”在這其中,RedCap是助力實現低成本廣泛連接的重要支撐,2023年大約有50多款RedCap終端上市

業內預測,隨着終端模組成本的降低和網絡向更高制式演進,RedCap將逐步替代4G物聯成爲中高速物聯的主力,未來3年連接數將達到億級。不過,RedCap若想最終走向大規模商用,還需要跨越成本、生態等方面的挑战,而這都需要依靠時間來“治愈”。比如在成本方面,RedCap模組單價已經在不斷走低,達到60元左右,不斷扭轉與4G模組競爭的優劣勢。而在生態方面,RedCap涉及運營商、設備商、芯片及模組廠商等等,不同環節進展不一,在這次論壇上,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副司長趙策明確表示,要“开展5G增強技術研發,加速5G輕量化芯片研發”。

推進6G創新走深走實

移動通信十年一代,按此節奏,2030年6G將迎來商用時代。

我們也期待在2029年左右能形成6G相關的國際技術標准。同期我們會有產業研發的准備來實現面向2030年前後6G商用的工作。”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移動通信創新中心副主任杜瀅表示。

全球雲網寬帶產業協會董事會主席李正茂稱:“爲滿足6G時代沉浸化、智慧化、全域化的業務與應用場景需求,6G網絡將結合通信、感知、計算、數據融合、智能安全等技術要素,打造高速雲網融合、通感算一體、彈性智能、內生安全、萬物互聯的6G網絡,構建更加高效聯通的數字基礎設施,更好地支撐數字經濟發展。”

李正茂認爲,世界各國均已开展相關研究並就6G研究方向達成初步共識,關鍵技術逐漸聚焦。但是目前6G具體技術方案尚未收斂,標准制定尚未开始。李正茂呼籲,“全球產業界要持續創新通力合作,避免未來的6G標准出現分裂”。

面向2030年及未來,6G將與先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信息技術交叉融合,實現通信與感知、計算、控制的深度耦合,推動5G三大典型場景,即增強型移動寬帶(eMBB)、低時延高可靠(uRLLC)、大規模機器連接(mMTC)的不斷演進和擴展,並在此基礎上新增人工智能服務和感知服務兩大類超越傳統通信的典型應用場景。在論壇上,IMT-2030(6G)推進組需求工作組組長王慶揚對《6G AI即服務(AIaaS)需求研究》報告進行了解讀。王慶揚表示,報告以機器學習爲核心的AI,包含相關的AI模型算法、數據等基本要素,以算力資源作爲支撐,依托AI模型生成訓練推理來實現普惠智能目標。6G AIaaS,即6G AI as a Service,是指通過6G系統(包括6G核心網、無线接入網和終端)的連接、計算、數據、模型等資源和功能,構建分布式的高效、節能、安全的AI服務(包括AI模型訓練、推理、部署等)和开放生態。

排版/ 季嘉穎

圖片/ pixabay  pexels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5G進入“下半場”6G標准或在2029年形成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61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