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大醫學-中國飛鶴營養與生命健康發展研究中心啓動生命早期腦科學研究。該研究聚焦四大研究方向:腦發育營養的母嬰傳遞、生命早期腦營養需求、母乳中腦發育活性營養物質互作,以及調節腦-腸軸的營養物質。作爲世界上最前沿的腦科學研究方向之一,“生命早期腦科學研究計劃”聚焦前沿領域开啓的新探索,也標志着產學研合作進入了更深入的新階段。實際上自2016年起,飛鶴與北大便已开始了首度合作,深化對母乳、生命早期及全生命周期的精准營養研究,伴隨着腦科學研究的深入,雙方也已取得了部分重要成果。
產學研合作聚焦“腦科學”
5月24日,北大醫學-中國飛鶴營養與生命健康發展研究中心召开新聞發布會,宣布啓動“生命早期腦科學研究計劃”,並以开放合作平台爲關鍵抓手,吸引更多外部力量加入,共同推動生命早期腦科學研究。
此次“生命早期腦科學研究計劃”聚集的“腦科學”領域,被認爲是人類探索自然科學的“終極疆域”,近年來成爲全球科技前沿熱點領域,也被列爲科技战略重點。《2021年全球腦科學發展報告》顯示,腦科學是生命科學最尖端、最前沿的領域,也是人類最難攻克的“科學堡壘”之一,腦科學也是諸多前沿科技發展的基礎。
與其他國家的研究形成差異的是,“中國腦計劃”的部署中包括了兒童腦智發揮和提升研究,是世界上最前沿的腦科學研究方向之一。
北大醫學-中國飛鶴營養與生命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許雅君介紹稱,“生命早期腦科學研究計劃的主要研究方向爲腦發育營養的母嬰傳遞、生命早期腦營養需求、母乳中腦發育活性營養物質互作以及調節腦-腸軸的營養物質,在此基礎上推動更精准的生命早期營養幹預、疾病預防和產品落地。”同時,許雅君透露,未來也將开放合作平台,吸納整合更多的外部資源,共同助力生命早期腦智發育及提升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針對“腦科學”的研究聚焦大腦發育的黃金窗口期——生命早期1000天。許雅君介紹,“生命早期1000天也是大腦發育的黃金窗口期,2歲兒童的腦重可以達到成人的75%。現有研究表明,除遺傳因素、生活環境外,‘營養’是影響生命早期1000天大腦發育的關鍵因素。”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兒科主任醫師梁芙蓉也強調,3歲以內,營養是驅動孩子生長發育最重要的因素。“一些元素攝入的缺乏將對孩子的認知和行爲產生不利影響,是不可逆的。”
研究表明,在生命早期通過科學的營養幹預保證大腦的健康發育,對促進兒童認知力和創造力至關重要。例如,蛋白質、鐵、膽鹼以及OPN(骨橋蛋白)、HMO(母乳低聚糖)、DHA、腦磷脂等營養成分都對早期大腦及神經發育發揮着重要作用。
科技成果進一步轉化
上海理工大學健康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艾連中認爲,生命早期腦科學研究計劃的啓動,將助力嬰配粉的科研邁向更高階的發展階段。
據了解,北大醫學部與中國飛鶴的科研合作始於2016年,合作多年來,雙方在中國母乳、兒童營養等領域开展科研合作,並取得了重大的科研成果。2021年,雙方成立“北大醫學-中國飛鶴營養與生命健康發展研究中心”,繼續深化對母乳、生命早期及全生命周期的精准營養研究。
此次啓動的“生命早期腦科學研究計劃”,也標志着產學研合作進入了更深入的新階段。北京大學醫學部副主任肖淵表示,“研究中心成立2年來,不負期望,在學術研究、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等諸多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
實際上,伴隨着腦科學研究的深入,雙方也已取得了部分重要成果。飛鶴的研究表明,HMO、OPN、DHA等混合營養素對神經認知功能和大腦結構作用明顯強於單獨的營養物質,這一成果已於2022年在國際權威期刊《Frontiers in Nutrition》上發表。
中國飛鶴首席科學家蔣士龍介紹,“在關注嬰幼兒消化吸收、免疫促進等方向的同時,飛鶴已經率先开展了對於認知能力的臨牀研究。飛鶴已經完成了腦磷脂群配方產品的臨牀試驗,經臨牀實證,腦磷脂群配方奶粉組喂養嬰兒在認知能力、語言能力、運動能力均有提高,與普通奶粉組差異顯著,更接近母乳喂養效果。”
研究成果進展順利,飛鶴也承擔起成果落地的責任。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所長丁鋼強指出,企業是滿足用戶需求的主體,期待更多企業像飛鶴這樣,不斷整合多方資源,將科技成果進一步轉化爲生產力,轉變成消費者信賴並選擇的產品。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盯上“腦科學”,飛鶴再“卷”科研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61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