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7日,邦耀生物針對輸血依賴型-地中海貧血的基因編輯治療產品BRL-101的多中心1期注冊性臨牀試驗完成了首例成人重型地貧的治愈。這對於邦耀生物和全球的-地中海貧血群體來說,無疑都是一件裏程碑式的事件。
邦耀生物成立於2013年,擁有7000平米GMP中試基地及近200人的運營團隊,是一家全球最早進行基因編輯技術研發和應用的企業之一。過去7年已產生100多項專利成果,有5個項目在8所知名醫院开展研究者發起的臨牀試驗,2個項目已獲批IND,正式進入注冊臨牀試驗階段,還有多個項目進入IND申報階段。其中,基因編輯治療-地中海貧血症、非病毒PD1定點整合CAR-T、以及UCART等項目已經取得優異臨牀效果,具有全球領先性,並在Nature、Nature Medicine、Nature Biotechnology 等知名學術期刊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備受國際肯定。
2022年5月,曾經在GSK、強生等跨國藥企負責研發工作的鄭彪博士,帶着在免疫治療領域30年的寶貴經驗加入邦耀生物並擔任CEO。同年8月,邦耀生物的非病毒定點整合CAR-T技術——Quikin CART研究成果正式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Nature上發表。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國內首次發表於頂級期刊Nature的CAR-T研究成果。既代表邦耀生物在CAR-T領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也意味着邦耀生物已成功邁向基因和細胞治療的國際第一梯隊。
那么在鄭彪博士的眼中,中國細胞與基因治療領域發展到了什么階段?行業生態還有哪些問題尚待解決?
Q=E藥經理人 獵藥人俱樂部
A=邦耀生物CEO 鄭彪博士
Q:目前邦耀生物在細胞治療領域的布局情況、臨牀進展以及差異化的技術優勢是怎樣的?
A:目前,市場上的CAR-T療法依然存在一些尚未解決的問題,比如高價格、長時間、低安全性等,這極大限制了CAR-T治療臨牀應用的可及性。邦耀生物產品管线BRL-201是基於Quikin CART平台开發的靶向CD19的PD1-CAR-T產品,就是希望能夠解決現有CAR-T領域的痛點問題,也有信心超越市場上已經存在並商品化的大部分CAR-T細胞療法。
在邦耀生物發表的Nature文章中,Quikin CART可在不使用病毒載體的情況下,將CAR序列定點插入到T細胞基因組的特定位點,一步實現CAR穩定整合和內源基因調控,克服了傳統使用病毒載體CAR-T療法成本高、隨機插入引起致瘤風險等難題,簡化了復雜的生產工藝,縮短了CAR-T的制備時間。簡單來說,邦耀生物的Quikin CART技術無需病毒,快速制備,轉導編輯能夠一步到位,真正意義上做到了價格更低、體外培養時間更短、安全性更高。
不管什么療法,最重要的就是療效。經過實驗證明,邦耀生物的CAR-T療法BRL-201已在復發/難治性B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R/R B-NHL)的治療中達到了87.5%的疾病完全緩解率和持久的響應效果,且未發生嚴重的毒副作用,顯示了出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這也是迄今爲止全球CAR-T細胞治療難治復發淋巴瘤中高緩解率和低毒副反應的最好臨牀結果,患者長期獲益顯著高於現有病毒產品。
Q:您覺得國內的醫藥生態與全球尤其是美國地區的醫藥生態對比下,還缺乏哪些元素或者存在哪些短板?
A:制藥除了研發上的創新,還需要生態的創新,包括政策的創新、資金環境的創新等等,這些都是必須的。創新是需要全方位的,源頭創新其實還是科研技術的創新,近幾年我們的監管部門做得非常好,像CDE在審評審批效率方面都有非常大的提升。但是我們最終還是要與國際接軌,這發展過程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
在生態中,另一個很重要的環節是資金,特別是Biotech公司沒有資金支持的話,是絕對不行的。但是如果深入了解中國投資者與歐美投資者之間的差異,就會發現二者對於項目的定位非常不一樣。當然,地區不同國情也不同,目前就國內市場而言,我們的醫藥投資發展時間較短,積累的經驗還不足。比如爲什么會出現靶點內卷的情況,其實與投資趨勢也非常相關。像PD-1的內卷可能是個比較極端的例子,在中國大概有100多個產品同時進行研發,當然這也並不是完全意義上的浪費,在這個過程中,也幫助了不少中國抗體領域的Biotech、CDMO等迅速成長起來了,只是這造成的一定程度的資源浪費,也是行業始料未及的。
Q:您如何評價CDMO在細胞與基因治療全鏈條中承擔的工作?
A:我認爲CDMO一直都非常重要,其重要性不僅僅之於細胞治療。細胞治療相對更具有特殊性,而小分子和大分子的CDMO發展了這么多年,已經比較成熟。從長遠來看,還是需要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Biotech不可能從原材料开始,到CMC再到生產產品都有布局,因爲這並不是最科學有效的做法。
目前無論從國家層面還是產業生態來說,對於Biotech到底要不要自己做產能,可能會有很多不同的聲音。此前出現了一些關廠的情況,但這並不能完全代表行業的生態。不管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都應該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上遊和下遊都一樣,雖然很多Biotech目前都在自己做CMC等環節,但是從長遠來看還是需要CDMO。
細胞與基因治療的CDMO是一個非常好的發展方向,但中間還有很多的環節需要連接起來,比如大小分子的CDMO已經發展比較成熟,但CGT的CDMO還存在很多know-how的環節,包括涉及商業祕密、工藝參數等,需要在Biotech和CDMO之間建立一種大家都能做到的規範制度。另外,大家需要慢慢建立起信心與信任,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Q:之後會更多的去考慮自己建設產能還是選擇跟CDMO合作?
A:其實我們目前階段從技術層面、從人員能力層面去考量的話,我們是完全有能力自己去建設的,但未來是否選擇和CDMO合作,我們還需要從長遠綜合考慮。
那么綜合行業來看,Biotech去做產能,則需要考慮產品容量是不是夠大,是不是能夠完全利用生產能力、人員、空間等等,這些因素對於Biotech來說,也是非常大的挑战。
Q:雖然目前中國醫藥處在世界第二梯隊的位置,但是目前還沒有出現過在全球層面排得上位置的大品種,您認爲未來屬於中國的超級重磅炸彈會出現在哪些領域?會在那個時間點出現?
A:我認爲,至少在當下的醫藥生態中,暫時還看不到超級炸彈的概念,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超級炸彈的出現不是偶然的,也不是某一個Pharma就可以呈現的,這需要生態系統中全盤考慮從研發到商業化的問題,也就是還要考驗支付能力。
目前提超級炸彈還爲時尚早,生態建設還需要很大的改進。
採訪嘉賓簡介
鄭彪
邦耀生物CEO
鄭彪博士畢業於浙江大學醫學院醫學系,獲臨牀醫學學士學位;隨後分別獲得上海復旦大學醫學院免疫學碩士及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免疫學博士學位。曾在美國馬裏蘭大學醫學院及杜克大學醫學中心任教;隨後任職於美國貝勒醫學院,爲該校病理和免疫系終身教授。鄭彪博士學術著作豐厚,其中多篇論文發表在Nature 和Science 等世界頂尖雜志上。
鄭彪博士於2010年加入葛蘭素史克(GSK)研發中心負責免疫學研究工作;2015年起擔任美國強生公司全球副總裁,負責亞太地區免疫領域創新藥物研發,包括腫瘤免疫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加入上海邦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之前,擔任馴鹿醫療公司首席科學官。
鄭彪博士在制藥行業,特別是在免疫治療領域(如大分子抗體藥、細胞治療藥物)深耕超過30年,對藥物开發、國際醫藥環境、市場准入和商業化等有着深刻洞察和豐富經驗。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邦耀生物CEO鄭彪:“超級炸彈”的誕生需要生態系統的改善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62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