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患者超700萬!生物療法能否解決這種難以治愈的“人類頑症”?
1年前


來源丨21新健康(Healthnews21)原創作品

作者/魏笑

編輯/徐旭

圖片/圖蟲


近日,據NMPA官網顯示,康哲藥業IL-23單抗替瑞奇珠單抗注射液獲批上市,用於治療適合系統治療或光療的中度至重度斑塊狀銀屑病成人患者。

據悉,銀屑病是一種由環境誘導刺激、多基因遺傳控制、免疫介導的慢性、復發性、炎症性、系統性疾病,俗稱“牛皮癬”,典型表現爲鱗屑性紅斑或斑塊,局限於一處或全身廣泛分布。

值得注意的是,銀屑病的病程較長,且患者一旦患病很難治愈,需要長期借助藥物持續治療,因此被世界衛生組織列入“21世紀人類十大頑症”之一。早在2014年,世界衛生組織便將銀屑病列爲重大慢性疾病。

同濟大學醫學院銀屑病研究所所長史玉玲曾介紹,目前銀屑病患病率不斷升高。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中國銀屑病發病率約爲0.47%,現有超過700萬銀屑病患者,社會所面臨疾病負擔沉重。

2003年以前,治療銀屑病主要依賴非生物制劑,傳統治療方案療效有限且副作用明顯;自2019年,隨着TNF-抑制劑、IL-12/23抑制劑,IL-17抑制劑等針對不同靶點的第二代生物制劑陸續在國內獲批上市,銀屑病跨入生物治療時代。

對此,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關欣向21世紀經濟報道等媒體表示,相較於傳統藥物,以IL-23抑制劑爲代表的創新生物制劑具有精准度高、療效好、安全性高、作用持久等特點;此外,其給藥周期更具優勢,依從性較好。

“21世紀人類十大頑症”之一

銀屑病俗稱“牛皮癬”,是一種遺傳與環境共同作用誘發、免疫介導的慢性、復發性、炎症性皮膚病。銀屑病的病程較長,且患者一旦患病很難治愈,需要長期借助藥物持續治療,因此被世界衛生組織列入“21世紀人類十大頑症”之一。早在2014年,世界衛生組織便將銀屑病列爲重大慢性疾病。

根據《銀屑病全球報告》數據顯示,世界範圍內至少有一億銀屑病患者,其中我國的銀屑病患者人數就高達700萬,且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

近60%患者的病程年限超過10年,超過50%的患者爲中重度銀屑病患者。而且銀屑病存在多種表現形式和並發症,這給患者帶來了沉重的心理負擔,經濟負擔,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銀屑病患者組織代表史星翔曾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等表示,“由於銀屑病反復發作,皮損可能一次比一次嚴重,因此許多銀友長期被病恥感所困擾,特別容易引起抑鬱焦慮、抗拒社交,對於工作、生活都造成了很多負面影響,很多銀友的人生軌跡甚至都因此改變。”

銀屑病的臨牀特徵,可分爲尋常型、關節病型、膿皰型及紅皮病型,其中斑塊狀尋常型銀屑病是銀屑病最常見的表現形式,約佔銀屑病的80~90%。

據公开資料,銀屑病治療方法基於病情的嚴重程度分爲:局部治療、光线療法、全身治療。輕度銀屑病通常採用局部治療,若效果不佳再使用光线療法。中度至重度銀屑病需要全身性治療。

其中,銀屑病有外用口服藥物、物理治療、中醫治療等。治療不僅局限於皮膚,還需關注可能發展的並發症。當中、重度患者用一種治療方法效果不明顯或效果變差時,由於當前生物制劑不耐受產生“療效衰減”,醫生會進行藥物轉換,尤其考慮不同靶點之間的生物制劑轉換。

在2003年之前,治療銀屑病主要依賴非生物制劑,傳統治療方案療效有限且副作用明顯。如局部外用糖皮質激素、維生素D類似物、角質剝脫劑和鈣調磷酸酶抑制劑,而針對更嚴重的疾病,治療藥物主要是甲氨蝶呤或者環孢素,可能會產生肝腎功能損害、骨髓抑制等副作用。

銀屑病生物制劑前景廣闊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大學醫學管理國際研究中心於2018年發布的《中國銀屑病疾病負擔和患者生存質量調研》顯示,62%的患者對銀屑病治療結果不滿意。

據頭豹研究院發布的《2021年中國銀屑病藥物行業概覽》,從2016年到2020年,我國銀屑病藥物治療市場的規模年復合增長率達22.3%,並且預期2020年到2025年整體市場規模的復合增長率有望達到35%,在2025年有望達成208.7億元的市場規模。

目前,銀屑病治療主要以化學藥物和生物制劑爲主,生物制劑銷售額正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在2020年,國內銀屑病治療用生物制劑銷售額已經超過化藥銷售額。2020年中國銀屑病治療化學藥和生物制劑的銷售額分別爲18.9億元與27.6億元。

2019年4月,我國批准了用於治療銀屑病的第一個進口IL-17A拮抗劑司庫奇尤單抗。2020年和2021年,司庫奇尤單抗在中國境內分別實現約5億元和15億元銷售額,市場增長迅速。

龐大的需求驅動治療藥物的發展。隨着TNF-抑制劑、IL-12/23抑制劑,IL-17抑制劑等針對不同靶點的第二代生物制劑陸續在國內獲批上市,銀屑病跨入生物治療時代。

值得注意的是,在銀屑病中,Th17處於持續的異常活化狀態,其中IL-17和IL-23被公認爲銀屑病關鍵免疫軸,最終導致角質細胞的過度增生和皮膚炎症。通過抗體藥物阻斷IL-17、IL-23治療銀屑病的探索在臨牀上得到了概念驗證。

2022年,Th17通路抗體藥物全球銷售額合計248億美元,同比增長15%;其中,IL-17市場規模72.7億美元,增幅爲4.9%。IL-12/23市場規模97.2億美元,增幅爲1.8%。而IL-23抗體增長最快,市場規模78.3億美元且增幅達到54.6%,預計2023年市場規模超過百億美元。

從臨牀效果整體來看,在Th17通路抗體中,IL-23抗體和IL-17A/F爲效果最好的靶點,優於IL-12/23抗體,亦優於Th1通路的TNF抗體;且多個頭對頭臨牀研究表明IL-23抗體優於IL-17抗體,這也是IL-23在臨牀上後來居上,市場份額不斷擴增的重要原因。

在給藥周期上,IL-23抗體給藥周期相比IL-17抗體更具優勢。IL-17抗體,如諾華蘇金單抗、禮來依奇珠單抗爲每4周給藥一次;對比IL-23抗體,強生楊森古塞庫單抗的給藥周期爲8周一次。此次獲批的康哲藥業替瑞奇珠單抗同爲IL-23抗體,僅需每12周給藥一次,即每年給藥4次,極大延長了給藥周期。

對此,關欣曾表示,相較於傳統藥物,以IL-23抑制劑爲代表的創新生物制劑具有精准度高、起效快、療效高、安全性好、作用持久等特點,在全面深度清除皮損、延長無復發時間方面更具優勢。

從機制上看,IL-23是斑塊狀銀屑病致病通路中的上遊靶點,靶向阻斷IL-23可以從上遊阻斷免疫反應、調節免疫失衡和消除免疫記憶,從已知致病源頭對發病進行整體調控,實現更爲深度的皮損緩解。

康哲藥業的IL-23替瑞奇珠單抗注射液於2020年8月首次獲批臨牀。2021年7月,康哲藥業宣布替瑞奇珠單抗在中國III3期臨牀研究取得積極結果。

中國III期臨牀試驗擴展性研究顯示,替瑞奇珠單抗52周療效數據優異,關鍵療效指標PASI75緩解率達到91.3%。

除了替瑞奇珠單抗,目前全球還批准另外3款靶向IL-23通路的單抗,即艾伯維/勃林格殷格翰的Skyrizi(risankizumab)、強生的Tremfya(古塞奇尤單抗)和強生的Stelara(烏司奴單抗)。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中國患者超700萬!生物療法能否解決這種難以治愈的“人類頑症”?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64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