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虞爾湖
出品 | 潮起網「於見專欄」
隨着互聯網的發展日趨成熟,各大互聯網平台之間的賽跑,在外部看來是一場淘汰賽,但是對企業內部而言,卻逐漸變成了接力賽。
創始人團隊的交棒、企業文化的更迭,正在成爲互聯網圈的常態。2021年,拼多多董事長黃崢宣布辭任董事長,由聯合創始人、現任CEO陳磊接棒。自此,拼多多也邁入“陳磊時代”。
兩年過後,拼多多似乎並沒有像人們所擔憂那樣,因爲換帥而出現業績震蕩。相反,其業績並沒有因爲更換掌舵人,以及受疫情的影響而出現拐點,卻是繼續高歌猛進。
近日,拼多多集團發布了截至3月31日的2023年第一季度業績。財報顯示,拼多多集團一季度實現營收376.4億元,同比增長58.2%,遠超市場預期。與此同時,拼多多第一季度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同比大增212%,成爲本財季除貝殼外唯一令市場驚喜的互聯網大廠。
這也意味着,疫情的陰霾剛剛散去,拼多多就迎頭而上。因此也在互聯網大廠紛紛裁員、增長放緩的當下,拼多多卻交出了正向增長的亮眼成績單。
口碑不佳,增長卻從未止步
衆所周知,拼多多自誕生之日起,就因爲其“砍一刀”的商業模式,而廣遭詬病。可以如是說,拼多多的成長史,就是一部充滿爭議之聲的發展史。
近年,各種關於參與拼多多砍價、搶紅包等活動,卻始終拿不到禮品相關的投訴、吐槽姑且不論,僅僅是3月底出現的集體炸店事件,就將拼多多平台用戶之間的矛盾,暴露無遺。
據了解,所謂的炸店,指的是一些與拼多多合作的商家,因爲對拼多多“退款不退貨”相關運營規則不滿,而惡意向拼多多自營及相關品牌店鋪,發起大規模地下單、退款等攻擊行爲。對此,拼多多彼時的回應是,堅決佔位消費者,不對部分商家的“反水”行爲做任何妥協。
盡管拼多多此舉贏得了一些消費者的支持,但是其對於一些因此受損的商家而言,卻帶來了難以挽回的“傷害”。
要知道,拼多多此前就曾陷入綁架商家的質疑之中。例如,此前有媒體發布觀點稱,拼多多作爲一個綜合類電商平台,涵蓋欄目衆多,盲目求大而全,沒有一個嚴格的管理措施,如果通過綁架商家的方法獲得增長,恐怕很難奏效。
事實證明,這種解讀或許低估了拼多多的資源整合能力。例如,自2018年底开始,拼多多就推出了“新品牌計劃”,隨後,拼多多又對該計劃進行了升級,其商家扶持目標進一步提升。
據稱,拼多多將在2021年至2025年扶持100個產業帶,訂制10萬款新品牌產品,帶動1萬億元銷售額。而該計劃瞄准的企業是中國中小微制造企業,其目的是爲企業提供研發建議、大數據支持和流量傾斜,幫助中小企業培育新品牌。
在拼多多這樣的發展大計之下,其終端用戶的增長也水漲船高。據其Q1財報數據顯示,第一季度拼多多用戶規模和活躍度持續增長,年活躍买家數已達9.1億、同比增長10%,平均月活躍用戶數達到7.9億、同比增長9%。經濟尚未全面復蘇,這樣的成績顯然得來不易。
值得一提的是,在拼多多持續增長的同時,與其處於同一梯隊的阿裏巴巴電商業務、京東集團等在Q1的表現卻並不樂觀。例如,阿裏巴巴中國商業主要包括電商,新零售和國內批發,佔了總營收的65.4%。電商部分本季度收入繼續下降5%,已經連續6個季度下滑。與此同時,其新零售同比下滑1%,首次出現下滑。
另一邊的京東集團,Q1收入增速再度下滑,連續兩個季度走低。從2022年第三季度同比增長11.4%的收入增速,下滑至第一季度同比微增1.4%。
對比之下,拼多多58.2%的增速,也顯得彌足珍貴。另外,據財報顯示,美國通用口徑下第一季度淨利潤爲81.0億元,相較於去年第四季度環比有所下滑。營收大幅增長而淨利潤卻在下滑,這也說明,拼多多的營收增長,或許是以商家補貼及用戶補貼爲代價的。
深耕農業投入巨大,差異化競爭初見成效
如果要追溯拼多多早年崛起的原因,或許除了微信生態的流量扶持外,拼多多开展錯位競爭、瞄准下沉市場,同時鎖定農業進行垂直深耕,才是其制勝的關鍵。
據拼多多官網介紹,拼多多創立於2015年4月,是上海本土成長的互聯網企業。拼多多生於移動年代,以農產品零售平台起家,深耕農業,开創了以拼爲特色的農產品零售的新模式,逐步發展成爲以農副產品爲鮮明特色的全品類綜合性電商平台,甚至在全球範圍內也具有一定影響力。
過去數十年,我國的農業生產處於一種科技化水平、生產效率、商品流通效率都十分低下的局面。作爲農業大國,互聯網科技雖然改變了各行各業,卻對農產品的生產、流通並未帶來太多改變。拼多多也正是看到了這一點,也不斷在農業技術發展方面投資加碼。
例如,早在2021年8月,拼多多就設立了“百億農研專項”,據稱,其不以商業價值和盈利爲目的,致力於推動農業科技進步和科技普惠。
拼多多此言不虛。據了解,自2021年开啓“重研發”的战略轉型以來,拼多多持續重投研發,今年一季度的研發投入環比增加4.2%,達到25.1億元人民幣。拼多多研發團隊人數2022年穩健增長15%,佔總員工數約一半。
在農業發展技術方面,拼多多通過舉辦“全球農創客大賽”、“多多農研科技大賽”等賽事來提升農產品產量和品質,解決農業發展“卡脖子”問題,讓農業不再完全“靠天喫飯”。
與此同時,在供應鏈方面,拼多多加大了投入,以促進農業科研成果從樣品到產品到爆品的轉化,從而讓科技成果有效對接國內大市場。
僅在2022年,就通過走尋山東、河北、海南等地,篩選了一批國內農科院及農業高校研發的味道獨特、品質過硬的科技農產品,給予商家流量和資源傾斜,以打通優質農產品供應鏈上行通道。
去年底,拼多多還在全國20多個省份發起“暖冬行動”,幫助解決各地農產品面臨的存儲、流通等問題,累計收購農產品近3000萬斤,推動應季農貨线上加速銷售,助力農戶增產增收。
以科技助農爲主題的系列活動,也獲得了相關部門的認可。例如,2020世界數字農業大會上,拼多多就當選了“數字農業先鋒企業”,其“農地雲拼”技術榮獲“世界數字農業十大成果”。去年12月,拼多多被授予2022年度聯合國糧農組織創新獎,並成爲該獎項當年的全球唯一獲得者。
在數字化時代來臨之時,各行各業進行數字化轉型迫在眉睫。拼多多深耕的三農產業,同樣需要數字化的推動。爲此,拼多多也推出了“農雲行動”,加速打通農產品流通最後一公裏,並通過其雲計算相關服務,提升農產品流通各個環節的效率,獲得了業界一致好評。
百億補貼常態化、生態化,前景幾何?
作爲三農行業的佔位者,拼多多也將互聯網補貼玩法玩到了新高度。多年以來,拼多多的“百億補貼”活動,幾乎成了業界的一個特立獨行的標籤,甚至成爲有着與購物節同等影響力的促銷IP效應。
不過,如今“百億補貼”已經不再是拼多多的專利。隨着其他電商平台也在逐漸將其注意力轉移至下沉市場,拼多多原本的競爭優勢,也在逐漸被稀釋。
例如,阿裏就針對聚劃算推出過百億補貼活動,而今年三八期間,京東也推出了百億補貼活動,覆蓋電腦數碼、家用電器、家居家裝、糧油生鮮、食品飲料、生活服務等一共13個品類。
對比之下,拼多多百億補貼覆蓋的商品範圍更廣,包括手機、電腦、大家電、食品、數碼、男裝、戶外等23個品類。而且,本次財報發布時,拼多多再次強調百億補貼之於拼多多的战略意義,並推出了“百億生態”專項。
據觀察,拼多多將百億補貼生態化,實際上是基於其電商平台商業邏輯的品控升級。與此同時,其原本重倉農業、中小微制造企業的發展目標,也逐漸因爲品控標准的升級,而形成生態化、體系化的運營系統。
借助百億補貼策略,拼多多可以對優質商戶和商品進行資源傾斜,推動中小企業、優質商家實現有質量地增長,提升平台商戶的整體服務效率與品質。事實證明,過去拼多多依靠此策略,不僅獲得了增長,而且增長質量也不會太差。
只不過,隨着拼多多將其百億補貼生態進一步深入,也有業內人士較爲擔心,其一直佔位消費者的態度,是否會讓與其平台合作的商家因此利益受損,該模式前期在拼多多平台顯示出了積極正向的效應,但是長此以往,該模式是否可以持續,尚待時間驗證。
實際上,3月底出現的集體炸店事件,就是拼多多平台生態難以平衡、商家情緒壓抑已久的極端事件。這也意味着,拼多多如果將百億補貼進行到底,未來還將繼續面臨來自商家的壓力。
結語
對於拼多多讓利消費者,不斷通過百億補貼、退款無需退貨等利好“政策”來討好消費者、留住消費者,有網友調侃拼多多是在“劫富濟貧”。雖然拼多多的正向增長、盈利增長已經證明了其模式在一定時間內的可行性,但是未來是否可以持續,恐怕難言一勞永逸。
實際上也是如此,過度讓消費者享受在拼多多購物足夠的好處、得到足夠的優惠回饋固然是非常不錯的“誘餌”,可以有效拉升平台的用戶活躍度、提升電商GMV。但是與此同時,平台商家只能依靠薄利多銷來維持日常的運營,由此也將導致一些商家入駐平台時會認真對比,多個電商平台之間,該如何取舍。
而當過去“二選一”的行業潛規則被逐漸打破後,商家是否會將拼多多作爲第一選擇?當商家在拼多多上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之時,答案也不言自明。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拼多多依靠百億補貼打造商業生態系統,真能一直轉下去么?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64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