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裏架構大變後,阿裏影業何去何從?
1年前

編輯 | 虞爾湖

出品 | 潮起網「於見專欄」

三年疫情,文娛行業飽受衝擊。電影院無法正常營業、拍攝進度不如預期等等,都給整個曾經生機勃勃的產業,籠罩了一層難以揮去的陰霾。而阿裏影業作爲文娛行業內的資本大鱷,甚至還背靠龐大的阿裏生態圈,理應比同行表現得更出色。 

可隨着阿裏影業近日公布的 2023 財年報告,卻讓市場陷入了一片沉默:持續虧損,且業務增長較爲單一,靠一條腿走路的窘況,恐怕短時間內還無法解決,也難怪市場對阿裏影業的未來,不太有信心了。 

電影行業復蘇遲緩,影片單一難撐大局 

一部電影動輒上億的投資額,讓這一行業充斥着紙醉金迷的氣息。在疫情前,電影市場“對賭”成功的案例屢見不鮮,以小博大更是許多制片方的一個美夢。可在 2022 年,電影市場的表現卻差強人意。

圖源:搜狐

相關部門統計數據顯示,2022 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爲 300.67 億,相比 2021 年的 470 億票房減少了 170 億,降幅達 36.4%。截至 2023 年 1 月,影院營業率已經恢復到 85%,創下近 10 個月的新高,可電影行業的復蘇速度還是遠低於預期。 

《2022 中國電影市場數據洞察》報告中表示,2022 年 3 月 21 日-4 月 22 日,長達一個月全國影院營業率不足 50%;暑期檔營業率有明顯回升,然而在 10 月份國慶檔後營業率再度下降;11 月 24 日-11 月 30 日,營業率持續下跌至 40%,院线行業仍壓力重重。 

大幅降低的,還不僅僅是票房。據相關數據顯示,影院播放總場次從 2021 年的 1.23 億場下降至 1.02 億場;觀影人次從 2021 年的 11.7 億下降至 7.1 億;上座率更是連續三年下滑,從 2020 年的 8.1%,到 2021 年是 7.9%,發展到 2022 年僅爲 5.8%。而與之相對應的是,居高不下的電影票價,從 2020 年的均價 37 元,漲到了 2022 年的 42.1 元。 

相關人士分析,今年國內影業遲遲無法回到疫情前的盛況,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進口影片數量的銳減,二是海內外上映時間存在差異,資源提前泄露。 

自 2020 年以來,進口影片數量不斷下降,進口片數量佔比連續三年低於 20%。調研機構數據顯示,2020 年-2022 年,全國新映影片中,進口電影的數量均值爲 57 部,而在 2017 年-2019 年的均值爲 110 部,進口電影數量接近腰斬,這也倒逼消費者在網上搜索相關資源在家觀影。 

海內外影片上线時間不確定的尷尬,是電影界長期存在的問題,盡管相關部門和發行方已經在努力保護自己的權益,可疫情當前,本來想到影院支持正版的消費者,也不得不選擇在家觀看。 

阿裏影業作爲投資商、制片方、發行方,院线的不景氣自然也對其造成了不小的影響。但顯然,電影市場想要恢復到疫情下的盛況,還需要更多時間。單靠一條腿走路的阿裏影業,恐怕想要徹底扭虧爲盈,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內容版塊營收受阻,阿裏仍要“回歸內容” 

5 月 31 日,阿裏影業於港交所發布其 2023 財年報告,截至報告日,阿裏影業營收 35.20 億,略低於同期的 36.52 億。按業務板塊劃分,報告期內,阿裏影業內容業務收入 17.09 億,較同期有所下降;科技業務收入 12.68 億,較往期持平;IP 衍生及商業化收入 5.44 億,同比增幅 23%。

阿裏影業的內容業務,涵蓋了電影、劇集,其中在電影方面,2023 財年阿裏影業共參與了 26 部電影的出品和發行,覆蓋喜劇、愛情、劇情、動畫等多個品類。阿裏影業對此也是頗爲驕傲,可在業內分析師看來,阿裏影業的策略是存在一定問題的。 

豐富的品類,更加凸顯了阿裏影業的“賭徒”心理。在大 IP 保底的情況下,廣撒網的投資方式,帶來的回報率並不高。這也是爲什么,阿裏影業擁有春節檔票房亞軍《流浪地球 2》、暑期檔票房冠軍《獨行月球》、暑期檔票房亞軍《人生大事》、2023 年第一季度上映的《保你平安》和《鈴芽之旅》等 12 部大熱影片的情況下,內容業務版塊營收仍持平的原因之一。 

在阿裏影業公布財報的同時,其管理層也公开表態,集團將繼續堅定執行“內容+科技”雙輪驅動战略,以內容爲核心深度布局泛文娛產業,以創新科技爲驅動力,加大長期有核心價值的科技投入,推動多種業務形態協同穩健發展。可阿裏影業的科技業務版塊,是存在一定的短板的。 

而且在經過多年孵化後,科技板塊已开發出平台票務(2C 淘票票和 2B 雲智)、數智化平台(由宣發平台“燈塔”+營銷全案設計“黑馬”+MCN 機構“淘光秀影”組成宣發閉環)及雲尚制片等產品。暫且按下觀影人數下降帶來的票務平台業績不佳不表,2C 端的淘票票至今仍無法與大衆及美團等強勢平台抗衡,也是阿裏影業的一大短板。 

報告期內,科技版塊中,數“淘麥 VIP”會員的創收最令人欣喜。截止報告日,會員規模已突破 1500 萬。同時,阿裏影業還積極布局智能數字科技,推出了旗下首個超寫實虛擬偶像,探索虛擬代言、數字人營銷等數字商業模式,推動創新科技在影視內容領域的應用。 

虛擬偶像並非什么新鮮事,阿裏影業試圖打造一個虛擬形象,借此進軍二次元市場自然無可厚非,畢竟在阿裏影業旗下還有着廠牌“可能制作”,借力漫改電影提升內容業務的營收,着實是一個好想法,可在落地執行時,遇到的困難可不是一星半點。 

孵化一個 IP 的難度,在現如今這個流量時代下自然不是太難。可若想長期維護整個 IP 生態圈的發展,就並非一件易事了。尤其是虛擬偶像領域中,有着初音未來、洛天依等早就成熟的 IP,阿裏影業的後知後覺,恐怕已經晚了。 

回到阿裏影業做出的市場策略:回歸內容。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似乎是一件好事,因爲短視頻品牌、內容營銷的興起,已經是有目共睹的事實,阿裏影業在阿裏生態圈之上進行內容布局,自然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可對於消費者而言,就不太友好了。 

衆所周知,目前主流的視頻 APP 就是老三家:愛奇藝、優酷和騰訊。愛奇藝因爲會員收費體系的不合理,頻頻受到相關部門的警告;阿裏影業強勢入駐優酷之後,也的確沒有重蹈覆轍,可優酷的植入類廣告,卻是三家中最多的,甚至還被消費者戲稱爲“會員專屬廣告”。 

阿裏影業 2023 財年35.20 億的營收中,內容、科技及 IP 衍生三個板塊分別貢獻了 48.55%、36.01%、15.44%。在內容版塊營收增長遲緩、科技版塊營收不確定性增大的情況下,阿裏影業做出的一個決策,便是縮減營銷費用,以達到降本增效的作用。這對其他企業而言,或許是一個好決策,可對於阿裏影業而言,卻並非如此。 

營銷費用大幅收窄,效果恐適得其反 

阿裏影業 2023 財年年報中,有一個不得不提的亮點,那便是營銷費用的大幅削減,這一點在許多文娛企業中都是罕見的。可在阿裏影業決定自行孵化大 IP、回歸內容版塊的時候,過分縮減營銷費用,在業內人士看來,與自斷一臂似乎並無區別。 

圖源:視覺中國

目前需要阿裏影業投入大量營銷資源的,就是 IP 衍生及商業化業務。這一業務版塊主要是通過生產優質的 IP 內容及產品,以進一步探求商業化。而現如今許多 90 後主力消費人群所青睞的潮玩,便身在其列。 

阿裏影業創立的潮玩品牌“錦鯉拿趣”,與多個影劇綜結合,打造了風格各異的潮玩產品。除了潮玩品牌,阿裏影業還發掘優質 IP 內容,報告期內與三麗鷗達成協議,獲得凱蒂貓、美樂蒂和雙子星等 26 個形象在中國大陸進行衍生產品开發及銷售的獨家代理權。 

IP 衍生及商業化業務是阿裏影業唯一實現收入較大增長的業務,2023 財年營收 5.44 億,較去年提升約人民幣 1.03 億。可在阿裏影業進一步縮減營銷費用時,這一版塊的增長能否持續,尚屬未知數。 

潮玩作爲一種時下流行的 IP 周邊產品,相較於普通的 IP 周邊文創,有着更高的流量爆發需求。盡管阿裏影業表示營銷費用的縮減得益於渠道優化,可投入的降低帶來的可能也是市場回響的減弱,IP 孵化本身就需要足夠的推力,此時選擇弱化營銷着實不太明智,尤其是在阿裏影業的成本還在不斷增長的背景下。 

阿裏影業的成本費用,由銷售及服務成本(收入成本)、銷售和管理費用(費用支出)構成。其中收入成本主要是電影及電視版權;存貨、影院票房分账及 IP 授權成本等。2023 財年,阿裏影業的收入成本爲 23.9 億,同比增長 10.84%,營收下滑的態勢下,成本不降反增,帶來的後果就是公司毛利率的下滑,從去年同期的 41%下滑至 32%。 

近年來,大文娛行業飽受短視頻平台的衝擊,阿裏影業也深受其擾。降本增效是大環境的逼迫,可文娛行業最怕的也就是“巷子深”,產品、IP 再好,泛人問津也是一個大問題,阿裏影業卻似乎沒有想到這一點。 

結語 

相比於傳統的電影巨頭,阿裏影業還只是初生牛犢,其品牌影響力相對較弱,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在市場競爭中的地位和資源獲取能力。而且相對於其他電影公司,阿裏影業的自主創作較少,這也是阿裏影業近年來積極布局科技及 IP 的根本原因所在。 

盡管背靠資本雄厚的阿裏集團,可阿裏影業的未來仍充滿着不確定性:回歸內容後能否徹底扭虧爲盈、減少營銷投入後,IP 板塊業務能否持續增長等等。總之,阿裏影業想走上正軌,似乎還需要很長時間。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阿裏架構大變後,阿裏影業何去何從?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64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