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在國外混得風生水起,賽過肯德基比過麥當勞的快餐店,爲什么到了中國就水土不服?
全球知名快餐連鎖品牌賽百味,主打健康、廉價,迅速風靡全世界,在巔峰時期創下180億美元營收,門店數一度突破4萬家,麥當勞、肯德基也是其手下敗將。
1995年,賽百味進入中國。此前聯合創始人弗雷德來華考察時看到生意爆棚的肯德基,曾信心滿滿的判斷自家餐廳起碼能开2萬家。
28年後,賽百味在全國的門店數量僅有661家,可用慘淡來形容了。
爲什么賽百味在中國火不起來?最直觀的原因是它的餐食着實“高冷”,有網友甚至吐槽“難喫,是賽百味的原罪”
中國人喫飯,講究熱乎。從小被教育不能喫冷餐的國人,固執的相信除了大暑天,其他任何時候喫冷飯都會傷脾胃。很多人出了國才驚訝地發現,老外不喝白开水!相比肯德基麥當勞熱乎乎的現炸薯條、雞翅,賽百味主打三明治,將預制面包和各種原料以流水线方式進行組合。
盡管這種任意組合模式,可以創造出“無數”口味的三明治,但在絕大多數國人的概念中,比起在肯德基麥當勞結結實實地享受一頓現炸現賣的套餐,一個涼冰冰的三明治的確難以稱得上是一頓正經八本的飯,更何況“蛋黃醬”“西南醬”“蜂蜜芥末”這些讓國內感到極爲陌生的口味也很難有大衆市場。
賽百味這個洋快餐不僅在口味上完全西化,在烹飪方式上也太西化了。
如果僅僅將賽百味當作早餐或下班後的便捷快餐自己加熱食用?看看它的價格,動輒30+,顯然也超出了絕大多數國人的接受範圍。
冷餐和高價位,在中國難免水土不服。於是,這套烹飪模式+食物品類+價位徹底西化的組合,就這么涼了。
賽百味當然知道它在中國遇到的問題,但爲什么不迅速作出改變來適應這個市場?就像肯德基麥當勞那樣,不斷研發適合中國胃的餐品,甚至以月爲單位推陳出新。
問題就在賽百味的經營模式上。
賽百味的中國加盟商要受城市代理的管理,城市代理上面是中國總代,中國總代之上是位於新加坡的亞太總部,最後才是美國總部。中國市場的加盟店想要有所變革,要層層上報,再等待層層審批,極度冗長繁雜的管理鏈路,使得每一次嘗試和改變都要以年爲單位。
2016年曾有媒體報道,賽百味中國區總加盟商想要增加熱湯並給三明治加熱,同時推出烤鴨三明治等本土化的新口味,然而最終賽百味只是多了個烤箱,美其名曰符合“中國胃”的“熱烤系列”。
烤鴨三明治直到現在也沒出現。
其實賽百味中國區的嘗試要比媒體報道的更早。
在2007年,賽百味中國區總加盟商就曾建議推出本土化新口味,以適應中國消費者的口味。但直到2016年,川香麻三明治才出現在門店菜單。
如此遲緩的審批、測試流程,如此漫長的產品落地周期,怎么能在中國這個卷得飛起的餐飲市場上打勝仗?
賽百味無法做現時烹飪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它的生產模式。
賽百味的所有餐品都是預制面包和各種原料的組合,沒有後廚,更沒有復雜的廚房系統。這種生產模式極大的優勢就是節省人力成本、租金成本和設備成本,加盟門檻就相對低多了。此外,它還最大程度減少了原材料SKU,降低了供應鏈管理成本。
正因爲此,它在國外能开出4萬多門店。
但到了中國,這一優勢反而成了它難以翻身的根本。沒有廚房,哪裏來的熱乎乎的飯菜?要做出改變?那就又回到了前文所述的管理鏈難題上。
門店生意不景氣,帶來的是一整個惡性循環。營收上不去就無力進行更好地營銷、進一步拓展市場,而沒有營銷和拓展就更談不上競爭。這個從誕生起就從基因上與中國市場難以相容的快餐巨頭,要做出徹底轉型看來並非易事。
不過此次賽百味以一百億美元的估值出售,還是引起了Roark Capital Group等一衆資本巨頭的關注,或許賽百味品牌的余威仍在,需要的只是开放與變革。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關店1600家!比麥當勞還猛的美國快餐之王,爲何在中國慘遭吊打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65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