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母乳探索之路:飛鶴追求“更接近、更適合”
2年前

1775年—1799年間的都柏林育嬰院,曾收養了上萬個棄嬰,但最終只有45個嬰兒存活下來長大成人,這讓人們意識到嬰幼兒營養品的重要性。直到1915年,美國一名兒科醫生戈斯騰博格博士,根據嬰幼兒營養需求的大量研究,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款嬰兒配方奶粉,才使人類第一次有了安全的,專門針對嬰幼兒的人工喂養方法。

這是公开資料中關於嬰幼兒配方奶粉誕生的歷史記載,其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信息是,兒科醫生戈斯騰博格博士發明的奶粉是“模擬母乳的配方奶粉”。在此後嬰幼兒配方奶粉發展的漫漫道路上,讓配方奶粉不斷的接近母乳成分,成爲了配方奶粉企業們共同的追求和使命。人類在母乳研究的這條無窮盡的科學道路上,不斷求索。

視线回到現在,嬰幼兒配方奶粉工業化水平已經邁入成熟的階段,尤其是在人類追求更高品質、更美好生活的今天,媽媽們對於奶粉的更新鮮、更適合表現出前所未有的重視。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因地域、飲食習慣等不同因素,中外母乳是否存在差異?

一份發表於國際期刊上關於中國母乳脂肪酸比例特點的系統性綜述,印證了中國母乳與其他國家母乳的差異性所在。

DHA和ARA兩種脂肪酸是寶寶腦部發育所需的非常關鍵的營養物質。這項研究結果發現,中國母乳中DHA與ARA的比例爲與國外母乳中的並不一致,中國母乳DHA:ARA爲1:1.7,而美國爲1:3.16,日本爲1:0.51,這充分說明中國母乳構成具有獨特性。

這項研究成果來自飛鶴乳業的研發團隊,飛鶴研發人員方晨(化名)就是參與者之一,在她的回憶中,母乳成分的研究是一項工作量巨大的工程,而脂肪酸差異的發現不僅讓團隊振奮,也讓中國母乳研究向世界領先水平邁進。

中外母乳差異在哪?從成分研究說起

中國母乳成分與外國母乳的差異究竟是什么?想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從中國母乳成分的研究开始。

方晨(化名)具體分配到的任務就是脂肪酸研究,從已經發表過的文獻中摘取關於中國母乳中脂肪酸含量的信息,匯總到一起,再進行不斷的篩選、閱讀、調整、排除。“這是一個非常枯燥、艱難的過程,要不斷的試錯”,方晨(化名)的同事,飛鶴研究院消費者研究部經理魏巧思如是評價。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近2年的研究,綜合分析了覆蓋國內17個省份、2585個樣本、31種脂肪酸含量的數據後,飛鶴研發團隊發現,地域差異對於中國母乳脂肪酸比例的確有影響,這項研究從南北、沿海內陸及經濟水平等各個維度深度描繪了中國母乳酸的差異。

另外一項重大的發現就是文章开頭提到的,中國母乳中各關鍵脂肪酸組成與權威推薦並不完全一致。中國母乳DHA: ARA 比例爲 1:1.7 與其他國家的 DHA和ARA 比例存在差異,而中國母乳中三大脂肪酸SFA:MUFA:PUFA的配比爲 1:1:0.7。這意味着,如若嬰幼兒配方乳粉按照此比例進行配方調配,其成分含量將愈加貼近中國母乳。

研究成果最終形成影響因子4.0的文獻——《中國母乳成熟乳中的脂肪酸地域差異性:一個系統綜述》,並於2020年發表在國際期刊上。這是國內首批對於中國母乳脂肪酸比例特點進行系統性分析的綜述研究,也是中國乳企首個自主撰寫的研究之一。

就在去年年底,飛鶴星飛帆卓睿上市,產品中DHA和ARA的比例設計爲1:1.7,也正是研究發現的中國母乳典型值。

中國母乳研究成果揭祕,爲奶粉配方優化鋪路

在全球範圍內,中國的母乳研究起步較晚,科研水平與發達國家也有一定差距。但是追趕的步伐並未因此停止,外部數據顯示,2019年,伊利、蒙牛、飛鶴、君樂寶、澳優、合生元等6家奶粉企業合計發表SCI論文19篇,而在2021年,這6家企業合計發表的論文數量則增加到了58篇,增長達305%。其中,2020年、2021年兩年間,飛鶴的論文發表數量更是先後達到了38篇和39篇。

相關研究成果也爲外界展現出科學、動態的中國母乳特點。

中國母乳譜系研究是飛鶴在進行中國母乳形成的技術路线之一,即採用系統綜述的方法,對全行業已公开的中國母乳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形成特定營養成分時間或地域代表性的中國母乳營養譜系,關於中國母乳脂肪酸的研究就是這條研究路线的成果之一。

此外,研究成果還在國際上首先揭祕了中國母乳蛋白質和氨基酸、活性蛋白、低聚糖隨泌乳期的動態變化。

以其中關於活性蛋白的研究爲例,該研究對母乳中1000余種蛋白質進行解析,總結出11種對人體具有免疫保護作用、促進吸收等生理功效的重要活性蛋白質,並精准定量-乳白蛋白、乳鐵蛋白、免疫球蛋白IgA等11種活性物質在不同階段的變化,是目前樣本量最大、覆蓋面積最全、母乳期最精細的研究之一。

再如,母乳低聚糖是母乳中的重要成分之一,可刺激腸道中的有益菌生長,維持腸道微生態平衡,促進認知發育等,在嬰幼兒生長發育中起到重要作用。飛鶴2021年發表了影響因子達6.3的《中國人群的母乳低聚糖的動態變化:系統回顧與Meta分析》文章。研究發現,中國母乳中每種低聚糖隨泌乳期變化趨勢各有特點,並對14種低聚糖在整個泌乳期的含量變化進行分析。

這些研究發現都爲奶粉的配方調整提供堅實的理論依據,爲配方設計無限貼近中國母乳鋪路。

科技成果持續轉化,兩大技術路线齊頭並進

飛鶴對於中國母乳的系統性研究起步於2009年。2010年,國家“863計劃”營養強化食品研究與开發專項提出,要建立中國母乳數據庫,爲制定我國嬰幼兒喂養指南提供依據,也利於研制適合我國嬰幼兒生長發育特點的配方食品。

飛鶴作爲863計劃的參加單位之一,主要承擔了黑龍江、北京這兩個地區母乳的採集和檢測任務。以此爲契機,飛鶴开始建立規範的母乳採樣、檢測標准,並着手建立中國母乳數據庫,正式推开了科學、系統地研究中國母乳的大門。

在20余年的研究中,飛鶴集結了哈佛大學、北京大學等頂級院校,構建產學研平台。2018

還與中國工程院院士朱蓓薇團隊合作,建立飛鶴乳品工程院士工作站,期間,不僅研究成果碩果累累,相應成果也在不斷轉化落地,开花結果。

研究發現,中國母乳中的脂肪結構非常獨特,SN-2棕櫚酸含量接近70%。2020年,飛鶴率先在產品中使用新一代專利OPO,其中sn-2棕櫚酸的含量達到67%,更接近乳源“黃金標准”。此後的臨牀研究與對中國寶寶的研究追蹤證實,喂養高含量sn-2棕櫚酸嬰兒配方奶粉的寶寶,在腸道微生物及代謝物質方面,更接近母乳喂養的寶寶的狀況。

魏巧思也介紹,中國母乳蛋白質和氨基酸動態變化的系統性綜述成果,也被運用到了星飛帆、星飛帆卓睿等產品中。配方設計在新鮮牛奶蛋白質的基礎上添加了多種功能蛋白,使得配方中氨基酸模式更貼近中國母乳,更容易被寶寶消化吸收。

經過多年不間斷的進行中國母乳系統性研究,飛鶴目前已經確立了兩大技術路线,其一爲以上提到的中國母乳譜系研究,另一條路线則爲CHMP中國母乳計劃。

魏巧思說,以往的母乳研究往往只是把母乳看爲營養素的混合物,來關注各種成分的含量。而CHMP中國母乳計劃則是把母乳看作一個復雜的生物學系統,研究母乳及其代謝的過程,以及對於嬰幼兒生長發育的影響。多組學的研究方法也是目前在生物學領域中國際前沿的研究方法。

目前,飛鶴已建立了中國母乳數據庫,並在此基礎上开展組學分析。圍繞人與動物乳蛋白組比較、蛋白組學、低聚糖組學等方面,發表了4篇影響因子高於6.4的學術文章,最高達9.3。

站在母乳研究的科技前沿,飛鶴通過嚴謹卓越的技術突破提升了中國乳企的國際競爭力與話語權,未來,科技成果的轉化也將造福更多中國寶寶。

阿茹汗/文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中國母乳探索之路:飛鶴追求“更接近、更適合”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6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