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資車企對人才吸引力正在減弱?多位工程師稱跳槽新勢力之後,漲薪40%以上
1年前

合資車企的內外壓力正在變大。

根據中汽協數據,今年5月份,中國品牌乘用車累計銷量109.9萬輛,同比增長37.6%,市場份額達到53.6%。而在2020年,中國品牌乘用車全年市場率僅38.4%。這也意味着,僅僅兩年半時間,海外及合資品牌在中國乘用車市場的份額從61.6%降至46.4%。

根據乘聯會數據,在今年5月份的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中,主流自主品牌、合資品牌新能源車零售份額分別爲72.8%、4.6%。

在市場銷量的此消彼長背後,車企的人才去向也悄然改變。越來越多的工程師選擇從合資車企跳去自主品牌及造車新勢力,繼續着自己的汽車夢。多位工程師告訴時代財經,從合資車企跳槽去造車新勢力之後,他們的薪資有着40%以上的漲幅。一位曾在某日系合資車企工作十余年的工程師向時代財經表示,部分合資車企對個人的成長發展並沒有太大優勢,職業天花板或較爲明顯。

圖源來源於網絡 | 若侵權請聯系刪除

合資車企對人才的吸引力在減弱?

合資車企似乎已逐漸褪去在燃油車時代形成的光環,其對人才的吸引力正逐漸下降。

據汽車行業人力資源經理人組織在去年8月份發布的《2021年汽車企業勞動用工對標報告》,2021年,自主乘用車板塊呈現流入態勢,員工入職率與離職率分別爲20.3%、14.3%,主要體現專業有研發、銷售;而合資乘用車板塊呈現流出態勢,員工入職率與離職率分別爲1.8%、5.1%,且所有專業均處於流出狀態。

對此,中國人才研究會汽車人才專業委員會祕書長李喆樂6月16日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表示,“以前引領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是合資車企,在新能源浪潮中,這個引領者變成了特斯拉,主流自主品牌及新勢力也在快速跟進,而合資品牌的步伐比較慢,這導致其車型產品力在這個過程中逐漸變弱,銷量規模、營收也受到影響,對人才的吸引力隨之下降;另外,在新時代,年輕人的個人自主意識更強,他們更加樂意去一些機會更多、個人成長空間更大的自主品牌。”

多位工程師告訴時代財經,從合資車企跳槽去造車新勢力之後,他們的薪資有着40%以上的漲幅。6月15日,一位曾在某日系合資車企工作十余年的工程師向時代財經表示,除了工作流程、管理正規、薪資福利待遇還不錯之外,相較自主品牌乃至新勢力,部分合資車企對個人的成長發展並沒有太大優勢,職業天花板或較爲明顯。

有業內人士稱,相較於自主品牌,合資車企勝在企業管理體制相對完善、福利待遇好、較爲穩定,但個人成長發展或有所受限。李喆樂也指出,合資車企有着更強的組織能力,在體系管理、專業分工、流程管理方面也更規範,但員工個人在工作中的自主權更少一些,做的工作集中在一個點上,全面了解工作內容的機會不多;而自主品牌乃至新勢力在體系管理、規範等方面比不過合資車企,但成長機會更多、個人的發展空間更大,而且很多新勢力的企業文化比較輕松,企業創始人也有着非常鮮明的個人特徵與魅力,更容易吸引年輕人。

除了薪資待遇、個人職業發展成長外,在新能源汽車時代,合資車企面臨市場變化所暴露出的不確定性,或也是部分工程師選擇離職的主要原因。

張雲曾是某德系合資車企的工程師,於去年上半年跳槽去了一家造車新勢力,其對時代財經稱,之所以選擇離开,是因爲近年來部分合資品牌表現乏力,銷量和市佔率有一定滑坡,而且在新能源領域也沒有太多起色。

ID.6 CROZZ | 圖源一汽-大衆官博

據乘聯會發布的今年前5個月廠商零售銷量榜顯示,一汽-大衆、上汽大衆銷量同比微增,不少合資車企的數據同比有一定程度下滑。此外,原本是市場主流玩家的合資車企,大多數仍未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形成有力的品牌標籤。根據乘聯會數據,今年5月份,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33.3%,較去年同期提升6.7個百分點。其中主流自主品牌、新勢力、合資品牌新能源車零售份額分別爲72.8%、12.8%、4.6%。根據懂車帝數據,在5月份的新能源汽車銷量榜單中,除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以外,排名前36位的車型均出自主流自主品牌或造車新勢力,而合資陣營中最暢銷的新能源汽車排在37位,車型是一汽-大衆旗下的ID.4 CROZZ。

或因市場表現平平,悅達起亞、福特、通用被曝先後對內部員工進行優化,調整人才結構,部分還在高層上“動刀”。

6月15日,一位不久前被某主流合資車企優化的研發工程師告訴時代財經,進入2023年後,其所在的合資車企在市場上疲態盡顯,內部幾乎沒有新的項目,其所在的部門非常闲,在开會的時候,管理人員基本會強調“降本增效”,所謂增效,即是做更多的橫向管理、打通部門牆,多做創新業務,而降本一方面是在不影響車的安全性能的前提下,對車身零部件方面做優化,另一方面便是精簡人員。

“現在回過頭看,離开老東家加入新勢力的決定,總的來說還是比較正確。”多位從合資車企離職加入新勢力的工程師向時代財經稱。

放權中國區,合資車企能否延續輝煌?

“不太看好老東家做的新能源汽車,他們的車在智能化水平、電池電機、價格等產品力方面較國產車略有不足。在離开之前,研發、產品定義等比較前端、很重要的部分仍把控在海外品牌總部手中,國內的合資車企這主要負責生產制造、市場營銷方面的工作。”王飛是某頭部造車新勢力的工程師,他於2021年底從某德系合資車企離職,談及合資車企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發展前景,他有着自己的看法。

合資品牌在新能源轉型過程中所暴露出的不確定性,讓王飛、張雲選擇離开。但市場格局未定,在諸多轉型動作下,合資品牌未來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上又將有何種表現?

李喆樂表示,現在的數據只是反映當下幾年的情況,並不能證明合資車企不會造新能源汽車,汽車產業的發展不是短跑,而是長跑。之所以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存在感不強,是因爲合資車企的決策鏈條很長,無法對中國市場的變化做出快速反應。

6月15日,奧緯咨詢董事合夥人張君毅在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表示,市場份額的波動已經出現,未來跨國車企及合資車企肯定會更加重視新能源汽車,但完全轉型有着很大的挑战,需要他們提升核心能力,車型的开發需要時間,中國企業也在不斷發展。張君毅則認爲,合資車企必須洞察中國消費者的需求,中國消費者的需求跟全球消費市場既有相同點也有差異,直接將海外車型直接導入中國的傳統做法已經不奏效。

事實上,面對智電化新時代高速發展的中國汽車市場,多家海外品牌也在思考應對之策。

豐田中國在官網稱,將基於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在中國進行獨立研發,並將在中國企劃研發的產品普及到全球。與此同時,日產、大衆等主流車企也在持續推進本土化策略。大衆中國董事長兼CEO貝瑞德接受財經採訪時表示,“大衆在華的運營將有更多自主權,這得到了集團總部非常大的支持和賦權。中國區將擁有更完整的研發體系。此外,因爲融入了採購職能,可以在產品开發早期就融入(中國)本土供應商,並將本土做出的決策與他們同步,實現與他們直接合作。”

李喆樂認爲,從全球視野看,大衆、豐田等跨國車企的實力依舊強大,銷量遠非特斯拉、比亞迪可比,切不可小看他們。目前,跨國車企及合資車企已經做出相應調整,但他們想要真正推進好在中國市場的战略,還需要放下過去的認知、放下歷史包袱,主動擁抱中國市場,主動尋求變革,讓原來的體系、管理制度、流程可以更敏捷一點。

別克E5 | 圖源別克官博

6月14日,新能源汽車研究者安陽在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表示,上述合資品牌的放權舉措,會有一定成效,海外總部放權之後,其中國區公司能夠較爲及時地響應市場變化,且國內綜合研發成本較低,也能夠接受國內合作企業的技術反哺,能夠使其在綜合成本方面有下降的空間。安陽還認爲,短期內,諸多合資品牌仍將承受陣痛,這個過程或長達兩三年時間。想跟上新能源浪潮的節奏,合資品牌不僅要在組織體系方面進行變革,還需要在營銷體系、渠道體系方面做調整,同時在關鍵崗位上動刀,多管齊下才能幫助公司走上發展正規。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合資車企對人才吸引力正在減弱?多位工程師稱跳槽新勢力之後,漲薪40%以上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69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