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秒充進1公裏,補能焦慮的最優解來自技術革新?
1年前

$衆泰汽車(SZ000980)$ 

2023年1-4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29.1萬輛和222.2萬輛,同比均增長42.8%,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達到汽車新車總銷量的27%。


根據“中國充電聯盟”的數據,2023年1-4月份公共充充電設施新增88.2萬台,同比增長167.7%,遠高於同期新能源汽車的增長率。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數據所統計的只是公共充電樁的數量,還有大量的私樁沒有統計在內。


目前,不少新能源廠商在賣車的同時也會贈送或者鼓勵用戶安裝私樁,不少新修的小區、公寓、寫字樓地下停車場也具備加裝私樁的條件,這部分私樁的數量也相當驚人,增長率也比較高。


中國充電聯盟的數據顯示,1-4月份,隨車配建私人充電樁同比增長達到了60.8%。


燃油車想要普及,需要建設大量的高速公路、國道、省道和城市道路。新能源汽車想要普及,需要的是大量的充電基礎設施。


事實上,在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早期,充電基礎設施主要由國家電網、南方電網、普天新能源國家隊推動,雖然數量並不多,但卻起到了爲整個行業摸索、探路的作用。


除此之外,國家相關部門出台的各種政策,也爲充電樁的快速擴張打下了堅實基礎。


2014年,國家提出“適度超前”建設充電基礎設施的規劃,並且首次將新能源汽車購置環節與充電設施補貼掛鉤,民間資本开始入局。


2015年,國家提出2020年車樁比達到1:1的目標,當年充電樁增速便飆到了743%。


2016年新國標實施,充電基礎設施進入真正的爆發期。


2020年充電基礎設施被納入“新基建”,市場熱情進一步高漲。


在市場、政策雙重刺激下,充電基礎設施真的實現了超前發展。


直至今日,充電樁增長率已遠超同期新能源車銷量,但這是否意味着新能源車充電不方便的問題馬上就能得到解決了呢?


本文將從近十余年的充電基礎設施的技術迭代切入,聚焦目前相關設施的發展現狀,展开對技術亮點、品牌運營模式、發展阻點以及未來規劃四個方面進行解讀。


功率百余倍提升,充電焦慮在緩解


國內首個電動汽車充電站投入使用是在2006年,由比亞迪投建。


2008年奧運會期間,北京建成了國內第一個集中式充電站,可以滿足50輛純電動大巴的充電需求。


2009年,上海建成國內首個商業化充電站。


2010年,首個帶有快充功能的充電站开始投入使用。


2012年,國家出台新能源車及充電樁相關發展規劃,隨後,國內充電站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在充電站數量快速提升的同時,充電站相關的核心技術水平也在不斷升級。


2006年比亞迪建成國內首個充電樁時,充電功率只有3.3kW,實用性並不強,屬於內部試驗性質。


但現在,充電功率已經有百倍的提升。


到目前爲止,蔚來拿出了功率爲500kW的超充站,華爲超充樁功率可達600kW,理想的超充站功率更是可以達到640kW,最高的充電電壓更是達到了驚人的1000V,大大緩解了用戶在充電方面的焦慮。


公共充電樁分布不均,眼下仍需大筆投入


中國充電聯盟的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充電基礎設施樁車增量比大概爲1:2.7,而國家相關部門希望達到1:1,這個差距還是不小的。


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數據的參考價值有一定的水分。


因爲,目前市場上有大量的五菱宏光MINI EV這樣的低價微型、小型純電車型,其中五菱宏光MINI EV自己就佔有整個新能源市場6.6%的份額,這類車型有不少都不提供快充功能,它們往往依賴於家庭用戶的插线板而不是充電樁去充電。


可以這么說,在城市地區,充電樁不足的問題得到了明顯的緩解。


隨着動力電池性能的不斷提升,主流新能源汽車的續航裏程普遍達到了500公裏以上,客觀上也抑制了頻繁充電的需求。


事實上,普通消費者一天的用車裏程往往低於50公裏,主流電動車基本上都可以做到“充一次,用一周”。


麻煩的地方在於二三线城市以及廣大的農村地區。


乘聯會祕書長崔東樹認爲,目前國內公共充電設施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的中型區域,二三线城市、縣鄉區域和城市外圍、高速公路等區域的布局相對不足。


中國充電聯盟的數據似乎也支持這種說法。


目前,廣東、浙江、江蘇、上海、北京、湖北、山東、安徽、福建、河南十省市公共充電樁數量佔了全國的71.4%,這證明:經濟發達、城市化水平較高地區的充電樁數量明顯高於其它地區。


5月17日,國家發改委與能源局聯合對外公布《關於加快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更好支持新能源下鄉和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要在農村地區適度超前建設充電基礎設施,加快實現“縣縣全覆蓋”“鄉鄉全覆蓋”。


這也從側面證明,充電基礎設施不足是制約新能源汽車進一步普及的關鍵因素。


除此之外,新能源汽車補能還有另外一種方式,那就是換電。


蔚來汽車是其中的主力。截至5月15日,蔚來已經在全國建設1403座換電站,其中包括374座高速換電站。不過,換電模式是否實用,目前還存在較大爭議,暫時只能作爲補充,難以成爲主流的補能方式。


從整體的情況來看,目前的充電基礎設施顯然是不能滿足需求的。不過,充電樁發展的速度超過了新能源汽車的增長速度,再加上電池性能地提升,用戶的續航焦慮將會得到明顯緩解。


但眼下,仍需要大筆投入。


需求強勁,難點在哪裏?


新能源汽車前景一片大好,作爲基礎設施,充換電站的需求自然也是水漲船高。


不過,充電基礎設施至今仍不能滿足需求,說明它還存在各種制約因素。


首先就是贏利的問題。


與不少造車新勢力一樣,充電樁運營企業目前也是砸錢擴張,盈利暫時無望。以目前業內龍頭特來電爲例,截止2023年3月份,特來電運營38.8萬台充電樁,暫居行業第一,但該公司2022年淨虧損額達到了2600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特來電2022年收到的政府補助金額高達3.1億元。也就是說,它還不具備自主造血的能力。


星星電、雲快充、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等頭部廠商的情況與此類似,雖然這些公司背後都有比較雄厚的財力支持,但也必須要考慮到成本問題。這樣的現狀,或多或少都會制約公司的擴張速度。


其次則是場地問題。


一般情況下,一個小型的加油站即便僅有五六個加油車位,也能滿足車輛的加油需求,因爲加油速度相當快,但目前主流電動車快充時間普遍在30分鐘甚至更長時間,這就決定了充電站必須有足夠大的場地和充電車位,才有存在的價值。


但是,公共充電站很容易遇到這樣的尷尬:充電需求較大的地區,往往在城市繁華地帶,但這些地區場地建設、改建成本都比較高;如果在城市周邊地區進行建設,用戶又不愿意付出時間成本。


事實上,城市繁華地帶不但寸土寸金,而且很難找到大面積的場地。


如果以現有場地爲基礎進行改建,又很難解決燃油車車位與充電車位衝突的問題。


類似的問題不但出現出現在公共充電站,還出現在小區內部的地下停車場,加裝個人私樁很容易遇到產權、安全性等方面問題。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樣的問題短期內很難解決,這是中國現有的城市發展模式帶來的問題。


簡單來說就是:充電需求集中的地方場地不足,場地充足的地方,例如二三线城市或者農村地區,又會面臨需求不足的問題。


解決辦法可能來自充電樁技術的革新


華爲此前在上海車展發布了全液冷超充架構充電解決方案,近日小鵬汽車便實測了使用華爲600kW超充樁的補能速度,通過實測發現幾乎1秒鐘就可以充進1公裏的電量,5分鐘可以提升200km的續航,這個補能速度已經相當可以。


除此之外,特斯拉、理想、蔚來等廠商也在布局超級充電站,基本的解決思路都是提升充電速度。


特斯拉即將投入使用的V4充電樁充電功率最高可達350kW,充電電壓可達1000V,充電5分鐘可以獲得100km的續航補能;理想汽車的4C超充站,融合了自研SiC和水冷技術,可實現10分鐘充電400公裏;蔚來汽車4月份投入使用的超充樁,能夠實現500kW的峰值充電功率,800V車型快充時間被壓縮至12分鐘。


事實上,在日常用車過程中,100公裏的續航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解決續航焦慮的問題,尤其是當你用5分鐘就能增加100公裏續航的時候。


快充速度大幅提升,就可以提升充電站的利用效率,解決場地問題。


新技術成本高推廣慢,普及速度趕不上銷量增速


首先,各大廠商的技術標准並不統一,整個充電樁行業的內部溝壑並沒有打通。


到目前爲止,業內只是統一了充電接口的標准,但充電功率、高壓快充等方面卻依然是各自爲政,部分廠商甚至把這一點當作賣點來宣傳。


舉個簡單的例子,某家廠商研發出了1000V的高壓快充,但要在這樣的充電樁上充電,新能源汽車本身也必須能夠承受1000V的高壓才行,達不到這個標准的車型,譬如900V的或者800V的,就無法在1000V的充電樁上進行超級快充,這等於說在公共充電站內部又制造了一層壁壘。


這個問題,只能通過各大廠商之間的技術共享、相互授權等方式來解決。


其次,新技術成本較高,而且推廣落地的速度比較慢,普及速度趕不上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增長速度。


至於蔚來、寧德時代等廠商力推的換電模式,短期來看也很難成爲主流。


以蔚來汽車爲例,2022年蔚來汽車虧損高達144億,換電站建設讓其付出了沉重代價。而且換電站也會遇到跟充電站一樣的場地選擇問題,綜合下來的充電效率並不算高。




2023年4月份,蔚來汽車銷量僅爲6658輛,自去年5月份以來月銷量再次跌破8000輛,這樣的體量很難去推動換電模式普及。


同時,這樣的銷量也證明,換電模式並沒有得到多數用戶的認可。


而以動力電池供應商身份力推換電模式的寧德時代,也會遇到標准不統一等各種問題,暫時沒有取得顯著成效。


結束語


在新能源汽車銷量持續提升的情況下,充電基礎設施不足的問題將會長期存在。


但需要注意的是,充電基礎設施一旦建成,就能夠持續利用,剩下的只是維護和更新的問題,這就跟高速公路、機場等是一樣性質。因此,從長期來看,解決充電基礎設施不足的問題只是一個時間問題。無論是公共充電樁,還是私人安裝的充電樁,都會在技術推動下逐步普及,特來電等充電站運營公司也會找到自己的盈利模式。以需求帶動基礎設施發展,這本來就是中國特色。


當一種市場需求瞬間爆發,配套的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是一種常見現象。未來幾年時間裏,充電基礎設施不足的問題,將會得到逐步解決。這種“麻煩”,或許也是中國新能源市場高速發展帶來的一種“幸福煩惱”吧!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1秒充進1公裏,補能焦慮的最優解來自技術革新?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69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