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單品魔咒難破,金嗓子多元化之路難行
1年前

編輯 | 虞爾湖

出品 | 潮起網「於見專欄」

上市,是不少公司奮鬥數年甚至數十年的運營目標。但上市之後並不代表萬事大吉,要想成爲資本市場的常青樹,企業得保持長久的競爭實力。

曾經是潤喉糖品類頭把交椅的金嗓子,2015年在港股上市後發展之路卻越走越窄,業績也頻頻變臉。金嗓子曾經嘗試退市,想借此換取更多的喘息空間,但沒想到退市計劃最終宣告破滅。

根據此前公布的2022年業績來看,金嗓子的營收有所上升。從2020年營收同比暴跌18.84%,到2022年營收同比上漲20.9%,金嗓子的業績表現順利回到了過往的水准。

但金嗓子的危機並沒有就此解除,在產品單一的背景下,金嗓子的業績增速一度陷入停滯。受業績拖累,股價也持續低迷,金嗓子在巔峰時期的60億市值,如今不到20億。

退市風波過後,危機難解

當年,一則耳熟能詳的廣告語將廣西金嗓子推向了全國,成爲家喻戶曉的國民品牌。廣西金嗓子追溯其最初的歷史,可以去到1956年。金嗓子前身是柳州市糖果二廠,糖果業務效益下滑瀕臨破產之際,廠長江佩珍找來了潤喉糖“金嗓子喉片”的制作配方。有了這個配方,1994年糖果二廠順利轉型變成一家針對潤喉糖細分市場的企業。

當時奠定金嗓子成功的主要因素,是金嗓子喉片的出現填補了細分市場的空白,當時來說金嗓子喉片沒有同類型的競爭產品。

金嗓子在經過21年發展終於走到上市企業的光明大道上。但沒想到的是,上市僅僅六年時間,金嗓子便發布了退市計劃的公告。2021年鬧得沸沸揚揚的退市風波,金嗓子股價也從六塊多跌到一塊多,並且總市值蒸發了90%。

退市並不是說金嗓子要倒閉或者破產,而是從人人可以進行买賣股票的上市企業,變成部分股東控股的私有企業。

而金嗓子自身公布的原因,也是因爲股價長期低迷,在資本市場難以籌集到資金。這也說明國民潤喉糖品牌,長期得不到資本市場的認可,以至於走到主動退市這一步。

不過最後金嗓子退市的方案沒能順利在股東大會上通過,只能繼續維持自己上市公司的狀況。退市風波過去這么久,資本市場對金嗓子這只股票已經失去了關注度。在近三個月,都沒有任何投行給金嗓子這只股票進行評級。

上一次退市是主動退市,如果金嗓子在未來仍未能解決最主要的難題,無法擴展新的增量空間,恐怕最後會走上“被動退市”的悲慘命運。

2021年和2022年金嗓子業績回暖,業界行內人士認爲很大程度上是因爲過去兩年,消費者對咽喉藥物需求有着“非常態化”地火熱。尤其是金嗓子喉片登上了北京衛健委發布的推薦用藥目錄中,這對金嗓子喉片的銷量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雖然目前來看金嗓子的業績回到了過去的水平,但其營收過度仰賴大單品的問題仍然未能解決。另外金嗓子這些年在研發上的投入都有所欠缺,金嗓子自身頻頻提及的“新產品吸引力不足”是否應該從根源上尋找失敗的原因呢。

金嗓子在研發上的投入佔比實屬捉襟見肘。數據顯示,2015年至2020年,金嗓子的研發成本分別爲228萬元、172萬元、208萬元、219萬元、289萬元、279萬元。直到2021年,金嗓子的研發費用才漲到2228萬元,但2022年又下降到642萬元。

難以實現的多元化轉型策略

2015年國民潤喉糖金嗓子敲鐘上市,同年實現營收3.5億,市值一路狂奔到60億。但撐起這60億市值的產品,就只有一款金嗓子喉片。

近十年來,喉片都佔據了總營收近9成的比例,但事實上金嗓子是一家有着六十多種中藥制品和十多種傳統食品的企業。

核心大單品“金嗓子喉片”在自身賽道已經沒有更多的增長空間,翻閱歷年財報數據可以發現,其營收在上市之後就一直維持在6億至9億這個區間內;此外,其淨利潤也常年維持在了1億至13億這個區間內。

從企業的發展邏輯來看,大單品策略只能適用於短期發展,一旦开始長跑就容易後繼乏力。

當公司營收過於依賴單一產品的時候,一旦這款產品出現質量問題或者口碑公關危機等,就會給公司整體業績帶來巨大的風險。

其實與金嗓子有過相同困境的企業並不少,其中廣爲人知的就有雲南白藥。這兩者在過去的共同點,都是主打單一的中藥類產品,且在各自的細分市場都做到了龍頭位置。

也正因如此,金嗓子和雲南白藥都曾局限在各自的領域,在觸摸到天花板後,轉型成了他們兩者最迫切的目標。

雲南白藥走過幾年曲折,經歷數次失敗後,終於在牙膏品類順利轉型成功,如今雲南白藥的牙膏業務超過中藥業務,成爲新的營收支柱。

但金嗓子就沒有這么幸運了,最初金嗓子企圖用簡單粗暴地“提價”方式來保持業績。過去六年裏,金嗓子喉片單盒產品售價金嗓子喉片單盒產品售價從4.3元升至6,提價幅度爲48.83%。

不過,提價沒能覆蓋掉產品銷量下滑的損失。據統計,金嗓子喉片的銷量從2015年的1.29億盒下降至2020年的0.91億盒,降幅高達29%。到了2020年金嗓子喉片的銷售收入約爲5.8億元,同比減少19%。降幅勢頭有所減緩,但情況仍舊不容樂觀。

可能是直接漲價的路行不通,金嗓子近幾年开始在別的領域尋找新的機會,想通過曲线救國來渡過危機。

金嗓子在2016年的時候,曾經推出了一款新的中藥飲品,進入了飲品行業,但市場反響並不是很好。金嗓子旗下的銀杏葉片、草本植物飲料2019年的銷售額僅佔集團全部收益的1%。

金嗓子在多元化道路上的轉型失敗,或許是在於其企業品牌的在消費者層面已經形成了“認知固化”,成也金嗓子喉片,敗也金嗓子喉片。而金嗓子在短時間想要改變這個局面,十分困難。

創始人和企業聲譽雙雙受損

一旦企業形象遭遇滑鐵盧,就很容易發生口碑崩塌,產品銷量受累。金嗓子作爲一家上市才六年的國民老字號就走上主動退市的命運,或許與其自身經營不善有很大的關系。

近幾年,無論是金嗓子企業自身還是創始人江佩珍,都是負面纏身的狀態。

2019年中國執行信息公开網把江佩珍列入了失信名單,限制出境和高消費。

因金嗓子在投放綜藝節目贊助廣告時,與合作傳媒公司出現了合同糾紛,金嗓子拖欠對方高達五千萬的廣告費用,且拒不支付。

江佩珍雖然在前幾年已經退出公司法人代表一職,但金嗓子和江佩珍的關系仍然密不可分。

一個企業的創始人就等同於企業形象的靈魂人物,連創始人自己都成爲“老賴”的話,消費者對企業的信任度只能大打折扣了。

再加上多年前金嗓子被傳“碰瓷”國際球星羅納爾多,惹上了國際官司。雖然金嗓子說這件事情已經在私底下解決了,但因江佩珍成爲失信人的新聞消息一出現,這件事又被衆多網友翻了出來。

這類大型的負面企業輿論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現,金嗓子的企業聲譽也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在這樣的大前提下,金嗓子再推出新產品上市,花費再多的營銷費用,也難建立起一個良好的產品口碑。

與此同時,競爭對手也在蠶食着金嗓子的市場份額。目前我國潤喉糖市場基本上被兩類典型的潤喉產品所佔據,一類是保健產品,有明確的清咽功效,代表產品包括金嗓子、潘高壽、江中藥業等;另一類是無藥物成分的薄荷糖產品,此類產品把重點主要放在了口味、口感以及包裝等方面,代表產品有荷氏、瑞怡樂等。

過去空白的細分市場,如今已經變成群雄逐鹿的狀態。桂林三金的西瓜霜,江中藥業的草珊瑚含片。

來自香港的品牌京都念慈庵,也是一個家喻戶曉的老字號,其產品线和金嗓子重合度很高,而且在年輕消費者層面,有着比金嗓子更受歡迎的品牌認知度。

甚至還有海外品牌也在國內的潤喉糖市場大肆搶佔市場份額。其中還有實力強勁的老字號,例如號稱有一百多年歷史的漁夫之寶和兩百多年的龍角散。另外,一些食品企業在跨界過程中,也盯上了利潤豐厚的潤喉糖市場,如王老吉。

在風起雲湧的潤喉糖競爭市場,如果多年都在持續“啃老本”的金嗓子被釘上“失信企業”的標籤,那么其未來將舉步維艱。

結語

金嗓子喉片在過去的確成就了一家企業,最初是賴以生存的支柱,到現在卻成了遏制發展的最大絆腳石。即使金嗓子在其他領域做出了一些嘗試,但是從目前來看收效甚微。當前,金嗓子的研發投入嚴重不足,因此導致一直沒有具備競爭力的新品出現。

綜合而言,金嗓子的確曾經有過巔峰時刻,但當下面臨經營困局也是不爭的事實。

不過目前中草藥潤喉糖市場發展態勢良好,也就意味着市場還是有充足的發展空間,就看金嗓子是否能找到突破口了。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大單品魔咒難破,金嗓子多元化之路難行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73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