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銀踩雷背後:硅谷的畫餅創業風
1年前

來源/21tech(News-21)

作者/李強

編輯/林曦

圖源/圖蟲

軟銀這次栽在了致力於打造“西方‘微信’”的社交獨角獸上。

近日,成立於2019年的社交應用初創公司IRL(全稱“In Real Life”)在經過董事會內部調查後發現,公司對外宣稱的2000萬月活用戶中有95%都是“機器人”,並由此確信團隊無法再履行此前所有規劃,宣布“關門大吉”。

值得注意的是,IRL在2021年6月完成了由軟銀集團旗下的“愿景二號基金(Vision Fund 2)”領投的總額1.7億美元的C輪融資,此輪融資也讓IRL的估值達到了11.7億美元,躋身獨角獸企業行列,並成功入選入選了胡潤研究院《2021全球獨角獸榜》。

值得一提的是,數據造假在硅谷並不少見。2021年9月,摩根大通以1.75億美元收購學生貸應用Frank,並稱該網站是“成長最快的大學財務規劃平台“,在6000所學校中擁有約500萬名學生用戶,盼藉此投資新創科技,深耕數字化領域。

2022年12月,摩根大通因爲用戶數據造假問題將Charlie Javice告上法院,表示Frank所宣稱的擁有的426.5萬用戶中,真實用戶只有不到30萬。“初步證明顯示Frank似有成長潛力,未來可望成爲一家成功的企業,但爲了謀取更多資金,Javice決定欺騙,包括捏造Frank的成功、規模與其市場滲透度的深度。”摩根大通在指控中稱。

隕落歷程

如其全名“In Real Life”,IRL在上线之初原本定位是幫助用戶發現有趣的线下活動。

IRL創始人兼前CEO Abraham Shafi曾表示,年輕人主要使用Instagram、TikTok和臉書等工具進行线上交互,但缺少適用於线下活動的社交工具,“IRL的主要目標是通過活動和分享將人們聚集在一起,創造更真實有機的社群。”

但在疫情暴發後,线下活動遭受了巨大衝擊,IRL也很快轉而爲用戶推薦线上活動,比如從YouTube、TikTok等平台中尋找最受歡迎的线上活動,探索包括直播、電競賽事等內容。

與此同時,原本定位於活動推薦平台的IRL還加強了其社交網絡功能,通過增加用戶概況、加入群組活動和個性化推薦等功能,讓用戶可以通過網頁和手機與朋友們直接建立聯系,成功吸引到很多不常使用Facebook的年輕用戶。

憑借一系列的產品策略,IRL的用戶仍然獲得了高速“增長”,根據IRL公布的數據,在剛成立兩年後的2021年,其用戶總數已達到2000萬人,其中月活用戶多達1200萬,如果結合後面被曝出的數據造假來看,這個“增長”的真實性可能有待考證,但不妨礙彼時吸引軟銀在內的一衆投資機構“傾心”。

2021年6月15日,IRL宣布完成總額1.7億美元的C輪融資,除了軟銀領投之外,後續Dragoneer、Goodwater Capital和Founders Fund也都參與了本輪融資,使融資總額超過了2億美元,並將IRL推上獨角獸企業行列。

彼時,Abraham Shafi還表示,“我們正在建立一個信息社交網絡,想要實現的大愿景是將IRL打造成西方的微信——一個消息傳遞的超級社交網絡。”

不過,隨着疫情趨緩,IRL這一類隨着人們居家紅火起來的社交應用熱度也下去不少,如同大多數享受到疫情紅利的科技公司,2021年“趁熱”擴張的IRL也在2022年开啓近四分之一的大裁員。

突如其來的裁員潮下,部分員工开始懷疑Abraham Shafi堅稱“IRL月活用戶已達2000萬”的說法,畢竟巔峰時IRL也只有大約一百名員工支撐公司運營。

更爲關鍵的是,有員工被裁後選擇了起訴IRL,稱自己和部分同事因爲發現了公司涉嫌商業數據造假、嚴重誇大用戶規模等行爲,在向管理層提出質疑後,遭遇了“報復式的解僱”,注意到此事的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也隨即IRL展开了調查。

今年4月,IRL董事會暫停了Abraham Shafi的CEO職務,而董事會經過調查後確認,該公司95%的用戶是“機器人”,由此大多數股東認爲公司無法繼續發展下去,因此計劃解散IRL並清算其資產,將剩余資本返還給股東。

根據官網顯示,IRL已經從iOS應用程序商店中移除,並已於當地時間6月27日下午12點關閉。

畫餅式創業文化

“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如Abraham Shafi一樣,這句“‘裝’到成功”,一直以來都是不少硅谷創業者的創業聖經。

這種信條甚至可以追溯至愛迪生:在還沒有做出燈泡前就聲稱自己發明了白熾燈泡。1878年,愛迪生宣稱自己已經解決了白熾燈難題,然而實際上他研發的燈絲經常融化。在成功拿到投資人資金後,愛迪生又經歷了大量失敗,但幸運的是,愛迪生最終還是在資金燒光之前成功研發出了耐用的鎢絲燈泡,並創辦了日後大名鼎鼎的通用電氣。

除此之外,像承諾登陸火星的馬斯克身上也能夠嗅到相似的“餅味”,不過將這種創業文化帶到聚光燈下的則是創辦血液檢測公司Theranos,並有着“女版喬布斯”之稱的Elizabeth Holmes。

2003年,Theranos向公衆开放血液檢測服務,並宣稱可以用一滴血檢測數百項指標,而收費標准不到傳統檢測價格的一半,和IRL的劇本類似,憑借着Elizabeth Holmes的雄心、魅力和口才,Theranos受到了資本的熱烈追捧,估值也一度達到90億美元。

2014年,Theranos的員工曝光了Theranos存在篡改實驗結果等一系列的問題。2015年,普利策新聞獎獲得者John Carreyrou發表了一系列關於Theranos的調查報道,揭露Theranos只有少數測試是通過少量體液在自家开發的Edison機器上測試,而大部分測試項目都是用傳統方式進行的,由此开始,Theranos滴血檢測的騙局很快被揭穿。

隨着這家醫療獨角獸的隕落,Elizabeth Holmes最終也跌落神壇。2022年11月,Elizabeth Holmes因四項欺詐罪被聯邦法院判處11年零3個月有期徒刑,並賠償給10名投資人1.21億美元。

John Carreyou根據這段經歷寫出了《Bad Blood: Secrets and Lies in a Silicon Valley Startup》(以下簡稱《壞血》)一書,而“Fake it till you make it”的創業精神也引發了業內外的大範圍討論。

不過,硅谷對於馬斯克在內的衆多“Fake it till you make it”的創業者是寬容的,John Carreyou也在《壞血》中表示,“吹噓你的產品,獲取資金,同時掩蓋自己的真實進度,寄望於現實最終能趕上你的吹噓,在科技行業中這種現象仍然得到寬容。”

在過去的很長時間裏,憑借着成熟的投資融資體系以及更加开放的冒險精神,硅谷成爲全世界的創新中心,“Fake it till make it”文化在此興盛自然有其現實意義,但同時也有嚴格的語境限制:創業者的愿景、判斷力、領導力等都是關乎企業成敗的關鍵。要看到的是,喬布斯的營銷技巧之下,更重要的是他背後打磨蘋果產品的一絲不苟。

而對於IRL、Frank這些初創企業的初衷,創始人們是否开始就是在謀劃一場資本騙局,很難下定論,或者更適合以“成敗論英雄”去判定。

即使是更加“臭名昭注”的Theranos,參與深度調查的John Carreyou也沒有辦法確定Elizabeth Holmes究竟是一個騙子,還是一個懷揣着夢想的失敗者。他在《壞血》的最後寫道,他從不懷疑Holmes的初衷,但是Holmes的自大和傲慢越來越大,用一個謊言去彌補另一個謊言,最終謊言越來越大,形成的連鎖反應,再也無法掩蓋荒謬的事實,Theranos成了最大的創業騙局。

21Tech

南財集團特色欄目

往期推薦

跨境電商平台all in 全托管,打響供應鏈爭奪战

06-30

6G研發迎來關鍵節點

06-29

下行周期逆勢加碼存儲市場:江波龍月內宣布兩筆收購計劃

06-29

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中國企業要適應新的全球化

06-29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軟銀踩雷背後:硅谷的畫餅創業風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74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