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無問西東 非洲醫學生運用中國智慧造福故土
1年前

  新華社長沙7月2日電 通訊:無問西東 非洲醫學生運用中國智慧造福故土

  新華社記者

  等待碩士研究生入學的日子裏,盧旺達籍學生林謙和高瑞思沒有放松,他們做好學習計劃,打算強化醫學漢語練習,爲新學期做准備。

  這對來自盧旺達的好朋友,都是長沙醫學院國際教育學院臨牀醫學專業的本科畢業生。今年秋季,他們將雙雙進入中南大學攻讀研究生。

  本科階段,學院針對國際學生專門开設了中醫學、針灸學、推拿學等中醫類課程。畢業實習中,林謙和高瑞思在長沙市第四醫院實習一年,輪轉了13個科室。

  中醫課程的學習和實習,讓他們接觸到全新的醫療領域。林謙記得,一名45歲的男性腎結石患者,由於不想手術,在醫院採取中醫針灸治療。前後3次針灸治療後,他的疼痛感減輕了不少,加上結石比較小,醫院囑咐他多喝水、多鍛煉,就讓他回家了。

  “我見證很多病人通過採取中醫或者中西醫結合的療法,病症得到有效緩解。這讓我對中醫產生了很大興趣。”林謙說,等研究生畢業後,他打算回國开一個中醫針灸診所,用中國療法幫助盧旺達百姓紓解疼痛。

  林謙說,由於盧旺達夏天日照時間長,當地人頭疼多發。“推拿太陽穴和百會穴,是一種很有效果的治療手段。”

  中西醫聯合會診、中西藥結合診療……從小就立志做一名外科醫生的高瑞思,在中國見證、領悟了平衡互補之道。

  實習時,一名糖尿病患者病情比較嚴重,看中醫時請來了內分泌科的專家聯合會診。經過討論,醫生提出了西藥配合中成藥服用的會診意見。經過嚴密觀察,幾個療程下來,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不錯,大大減緩了不適。

  “中西醫不是對立的,它們是互補的關系。要成爲一名好醫生,應該同時掌握西醫和中醫的知識,學習結合使用中西醫,更好爲患者服務。”高瑞思說。

  近年來,在健康中國行動指引下,中國中醫藥爲世界醫療事業提供更多“中國方案”,作出更大“中國貢獻”——2020年,湖南省在津巴布韋首都哈拉雷建立了南部非洲最大的中醫針灸中心,該中心取得津巴布韋第一家中醫類診療機構資格認證;2022年,首批津巴布韋中醫針灸人才培訓班舉辦,培養了津巴布韋第一批本土中醫針灸人才;湖湘中成藥走進非洲市場,銀黃清肺膠囊、風寒感冒顆粒和婦科千金片等中成藥在津巴布韋成功上市,助力中醫藥產業國際化……

  中醫醫療、醫藥、文化在非洲“組團出海”的同時,不少非洲留學生遠赴中國學醫,學成後也選擇回國從事醫療行業,運用“中國智慧”造福故土。

  毛裏求斯人路星現在是毛裏求斯維多利亞醫院一名神經外科醫生。2018年,他與朋友在毛裏求斯中部城市埃貝尼成立了“御康堂健康中心”,爲病人提供中醫治療服務,也肩負着傳播和推廣中醫治療理念的責任。

  結合在廣西醫科大學9年的學醫實踐經驗,路星認爲,中西醫結合的方式可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西醫治標,中醫治本。西醫可以快速消除病症,但消除明顯的症狀後,如何讓病人盡快恢復正常生活,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中醫起到很大作用。”

  路星接診的一些腦出血病人術後經常會出現痙攣性的偏癱症狀,正常走路都成問題。而通過針灸、推拿等中醫療法,疏通痙攣的神經和肌肉,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病人康復的速度和恢復正常生活的可能性得到提升。

  御康堂成立前,埃貝尼民衆對中醫的了解十分有限。爲讓當地人了解中醫,路星和他的團隊花了大量的心思,去各個機構和企業講座、在社交媒體上進行科普宣傳,還用英語編寫了一本《中醫簡介》的小冊子,發放給前來咨詢問診的人。同時,御康堂還注重跟蹤治療效果,爲病人創建診療記錄,定期回訪。

  近年來,隨着中醫療法日漸被非洲民衆認可,拔火罐、推拿、針灸等受到非洲人民的喜愛。成立5年後,如今的御康堂已成爲當地知名中醫品牌。

  “這是我們宣傳中醫和中國文化的平台,也是我外出求學後,需要踐行的一份責任。”路星說。(參與記者:阮周圍、張格、劉佑民、帥才、姚羽、凌馨、陳紹華)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通訊:無問西東 非洲醫學生運用中國智慧造福故土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74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