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去“械字號”標籤,敷爾佳靠營銷還能走多遠?
1年前

回顧剛剛過去的六月,美妝護膚板塊回暖趨勢繼續保持。

據數據顯示,6 月淘系、抖音合計美妝GMV同比增長約13%,其中,護膚、彩妝分別同比增長14%、11%。而據美加漾科技披露的《2023年618護膚市場大數據調研》顯示,護膚品市場中最熱單品爲面膜,其次爲精華、面霜等。

在此趨勢下,相關品牌商持續推進發展進程。單就6月而言,就有敷爾佳IPO注冊獲證監會同意、蜜思膚申請北交所上市並通過輔導驗收、環亞科技更新招股書等。其中,敷爾佳作爲面膜行業的熱門選手,備受關注,其憑借“械字號”面膜產品打开市場,而近年來在政策要求下,轉向“妝字號”發展的步伐逐步加快,但仍陷於“重營銷輕研發”的漩渦中難以自拔。

考慮到“妝字號”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即使成功登陸資本市場,技術實力不足下,敷爾佳也面臨巨大的成長壓力。

大手筆營銷策略加持,打开醫用面膜市場

敷爾佳的誕生,其實有很強的目的性,那就是瞄准了醫用面膜。

招股書顯示,2012年,華信藥業捕捉到市場變化趨勢和龐大的消費需求,隨後加緊研發皮膚護理產品,於2014年11月完成“醫用透明質酸鈉修復貼”的研發,並於2017年孵化敷爾佳,讓後者承接皮膚護理產品業務。

彼時伴隨着醫美產業的發展,醫用面膜確實存在巨大的市場需求。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4-2020年,我國醫美市場規模由501億元增長至1795億元,復合增長率約爲24%,預計2025年,我國醫美市場規模將達4108億元。

這種情況下,醫用面膜也迎來了屬於自己的“黃金時代”。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近5年來,我國醫用敷料市場規模以高於20%增速迅速擴張,2021年達到259億元,預計2027年將達979億元。

乘行業東風,一些品牌大舉營銷以實現市場擴張。據了解,目前醫用面膜領域,可復美、敷爾佳、榮晟、芙清、綻妍、創福康等TOP10品牌搶佔超過80%的市場蛋糕。

以敷爾佳爲例。公开資料顯示,過去幾年,敷爾佳陸續籤下袁姍姍、趙露思等明星,並冠名《誰是寶藏歌手》《妻子的浪漫旅行4》等熱門綜藝。2020-2022年,敷爾佳的銷售費用分別爲2.65億元、2.64億元、3.9億元,銷售費用率分別爲16.75%、16.01%、22.06%。

盡管營銷投入過多,但並未對整體業績造成較大影響,而是轉化爲了實實在在的成果。招股書顯示, 2020-2022年,敷爾佳醫療器械類敷料營收分別爲8.8億元、9.28億元、8.66億元,佔比爲55.54%、56.25%、48.95%,毛利率分別爲78.67%、84.13%、86.06%,堪稱“膜茅”。

圖源:敷爾佳招股書

而能擁有比肩茅台的毛利率,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敷爾佳營收支柱的成本和售價存在極大的“剪刀差”。

據了解,敷爾佳面膜的採購單價一般維持在10元/盒左右。而在京東敷爾佳的官方旗艦店,敷爾佳白膜的指導價爲118元,黑膜的指導價爲 159元,相較於採購單價均高出數倍。這恰恰揭示了敷爾佳或者說是面膜行業的“生意經”。

圖源:敷爾佳招股書

面膜行業的特點即入行門檻和成本均較低,發展初期,相關品牌只需爲自家的產品營造各種噱頭,即可策動消費者消費。如果相關企業類似敷爾佳,手握二類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那么就可以銷售“械字號”面膜產品,植入自家產品的“促進創面愈合與皮膚修復”“減輕瘢痕形成”等效用,進而拔高產品的售價,斬獲更爲亮眼的利潤。

帶來的影響顯而易見。相關品牌重視“高概念”營銷的同時,也將產品研發置後,進而引發產品同質化嚴重等諸多問題。據資料顯示,醫用面膜中,透明質酸鈉、透明質酸、類人膠原蛋白是主要成分,成分趨同下,品牌難以做出產品差異化。而這些成分組成能否真正達到宣傳所言的“加速創面治療”“治療皮炎”“祛除紅血絲”等效果,仍然存疑。甚至有專業醫生表示,“醫用面膜在美容護膚方面的作用不如普通面膜”。

另外,不可忽視的一點是,受到宣傳語引導,產品濫用情況也較爲突出,尤其年輕群體將醫用面膜視爲明星產品,大量囤購,但並未了解到醫用敷料不能作爲日常保養品長期使用。

整體來看,醫用面膜飽受網紅、達人追捧的同時,行業的弊端也一一浮現。無序發展之下,有關部門开始對“械字號面膜”產業做出種種限制。

2020年初,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文稱,不存在所謂的“械字號面膜”概念,此外,“妝字號面膜”也不能宣稱爲“醫學護膚品”,醫用敷料應在“適用範圍”或“預期用途”允許的範圍內使用。2022年8月,上海甚至撤銷多個“械字號面膜”第一類醫療器械廠商的生產資質。

在此背景下,專注醫用面膜的企業紛紛向“妝字號”轉型。數據顯示,2019-2022年,巨子生物醫用敷料收入比重從39%降至32%,而在此之外的各種護膚品、保健食品收入從2019年的5.84億元增至16.04億元,2022年同比增幅達到76.54%。無獨有偶,敷爾佳醫療器械類敷料產品的營收佔比已經從2020年的55.54%下滑至2022年的48.95%,而化妝品類收入佔比則相應地從44.46%上漲至51.05%。

然而在競爭更加激烈的化妝護膚賽道,沒有了“械字號”的護身符,敷爾佳還能走多遠?

奔赴“妝字號”,巨額營銷策略難有生命力

與“械字號”面膜行業相比,由於准入門檻更低,“妝字號”賽道更加擁擠。截至2022年,化妝品企業數量已近1500萬家,僅2022年便新增300萬家以上。

在此背景下,通過宣發,擴大品牌知名度,搶佔用戶心智確實是正常且必要的商業手段。但值得注意的是,隨着行業“內卷”加劇,消費者的認知度提高,選購日趨理性,相關從業者也越發難以在重營銷策略下,依靠同質化的產品,博取數倍的收益。此時,研發的重要性更加凸顯。

但正如前文所述,做面膜是一門暴利生意,逐利心態影響下,行業整體的研發支出偏低。數據顯示,2019-2022年,貝泰妮、創爾生物以及華熙生物等業內公司的研發費用率均值爲3.71%、3.94%、4.87%、5.17%,而同期敷爾佳的研發費用率爲0.04%、0.09%、0.32%、0.87%,始終未突破1%。

爲了在轉型過程中保證競爭優勢,近年來也有不少企業認識到研發的重要性,動作頻頻。

比如,爲了滿足消費者多種護膚訴求,巨子生物在2021年4月份,對重組膠原蛋白進行了升級,增強了相關產品的舒緩、抗皺等功能。憑借不斷的技術突破,2022年10月8日,巨子生物也榮獲2022年度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且這一年巨子生物的研發投入同比增長76.5%至4404.3萬元。

針對上述市場趨勢,敷爾佳也愈來愈重視自主研發。2021年,其以高溢價收購了北星藥業,由此开始了產品的自主生產。而在最新招股書中,敷爾佳也明確對外表示,未來將“擴充研發產品线並提高研發效率,增進公司整體研發實力”。

但不論是結合現有財務數據還是從IPO募資用途來看,敷爾佳似乎仍困於“重營銷輕研發”的怪圈中。

據了解,衝刺IPO過程中,敷爾佳擬募資18.97億元,其中8.85億元用於品牌營銷推廣項目,佔總募資額的46.65%,僅0.57億元用於研發及質量檢測中心建設項目,僅佔總募資額的3%。

圖源:敷爾佳招股書

可見,敷爾佳的前瞻性布局與市場趨勢其實存在嚴重的裂痕,對於未來發展,公司似乎也顯露出信心不足。敷爾佳給出的2023年業績指引顯示,公司營業收入區間爲8.1-8.8億元,同比變動-0.9%至 7.7%;歸屬淨利潤區間爲 3.25-3.65億元,同比變動-9.1%至 2.1%,增長幾近停滯。

橫向對比來看,敷爾佳的淨利潤增速要弱於營收增速,或許是因爲敷爾佳押注的“妝字號”產品要價能力有限所致。招股書顯示,2022年,敷爾佳化妝品類產品的毛利率爲80.22%,比醫療器械類產品毛利率低了5.84個百分點。

整體而言,從“械字號”走向“妝字號”,即意味着“躺賺”的日子已成明日黃花。如果不能同步提升自研實力,企業在消費端面臨的壓力將會愈加沉重。

作者:天宇

來源:松果財經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撕去“械字號”標籤,敷爾佳靠營銷還能走多遠?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75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