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應用市場“過路費”達三成,全球APP开發者怒了!
1年前

編輯 | 虞爾湖

出品 | 潮起網「於見專欄」

“此山是我开,此樹是我栽,要想過此路,留下买路財。”這原本是《隋唐演義》中程咬金出場時的开場白,在被演員演繹出來後,也大有“地痞攔路劫財”的霸氣,而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30%蘋果稅”,也頗有當年程咬金攔路收取過路費的霸道意味。

前不久,網絡法實務圈公衆號公布“蘋果反壟斷案管轄裁定書”,因爲App Store內購壟斷情況,國內用戶向蘋果提出訴訟。蘋果則提出管轄權異議,但被法院駁回。目前該案件已正式立案,結果需要之後才能知曉。

無獨有偶,近日,知名財經自媒體人張捷律師發布視頻稱,已向國家市監總局舉報蘋果壟斷:蘋果強行截走30%流水。據介紹,張捷律師著有《數字泡沫》《平台博弈》《拼娃》《定價權》和《信用战》等作品,在律師界、財經界都有一定的影響力。

實際上,對蘋果強行截走30%流水的話題,可謂老生常談,早在2017年,蘋果就曾因爲關閉微信打賞功能,引起國內媒體一片譁然。最終在iOS版微信公衆平台,其贊賞功能和微信表情平台的贊賞功能也相繼關閉,一時之間,也引發了國內應用开發者與蘋果在中國市場的矛盾。

而在蘋果槓上了微信後,網友的態度也很明確:“如果用戶在iphone和微信之間只有一個選擇,我相信大多數用戶會選微信而不是iphone。”只是,令人不解的是,多年過去,那些使用蘋果手機的微信用戶,似乎並沒有因爲在iOS版的微信中不能給他人贊賞,而放棄使用微信或者放棄使用蘋果手機,在微信與蘋果手機之間二選一。

“蘋果稅”涉嫌壟斷,爲何卻無人可以奈何?

此前,也有網友調侃,蘋果截走iOS系統下,一定比例的應用內付費流水,就是赤裸裸的“蘋果稅”。對此,有律師背景的財經評論員張捷表示,該問題雖然早已暴露在大庭廣衆之下,但一直懸而未決沒有結論,需要從三個層面來看。

首先,該問題可以視爲蘋果把微信的打賞功能“掐掉”了。因爲,畢竟在蘋果手機內使用微信APP,大部分功能是不受影響的。而部分場景下的打賞,並非是微信用戶高頻使用的功能,也不是“剛性需求”,甚至對一些從來不使用這些功能的用戶而言,微信的這些功能被“閹割”,他們幾乎無感。由此也導致了,大家並不一定需要在微信與蘋果之間進行取舍。

而如果做一個假設,一旦微信的打賞會帶來一個很大的市場,那么微信或許會選擇向蘋果妥協,蘋果用戶使用微信,同樣不會受到影響。

其次,拋开微信這種大企業,無論是品牌影響力還是用戶體量,微信都有與蘋果叫板的底氣。而對於微信以外的一些中小企業,或許根本沒有能力去與蘋果公司抗爭,如果想要保持其用戶在蘋果系統下,使用其公司應用的付費功能,就只能向蘋果妥協,讓其收取“蘋果稅”,從而無異於喫啞巴虧。

再次,蘋果收取“蘋果稅”的現象長期存在,甚至像是進入了監管空白地帶,也側面顯示了我國反壟斷部門的缺位。張捷甚至認爲,在這個問題上,反壟斷部門對於蘋果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爲,不光要禁止,還要嚴罰,反壟斷法首先要服務於本國企業的利益,更不能讓反壟斷法變成了外國人拿着對付本土企業的工具,而不是對付外國寡頭在中國濫用其霸權的工具。

因此,國內市場主體在解決這個問題時,或許心理基本一致。那就是蘋果是跨國大企業,如果因爲一些應用的功能在蘋果手機上使用受限,就去與蘋果的霸王條款硬剛,甚至拿起法律的武器試圖維權,顯然是耗時耗力、得不償失的。

所以多數企業最終的選擇,要么是妥協,放棄在蘋果手機中產生的這部分業績,不开放相關支付功能。要么是接受蘋果的“蘋果稅”條款,處處少賺一點。

監管在行動,三萬億市值巨頭難逃法眼

實際上,關於“蘋果稅”的質疑,從來沒有停息。近年,國家監管部門也开始重拳監管,而大型科技平台也正在成爲各國政府實施公共治理的重要對象。對於蘋果這家市值接近3萬億美元的科技巨頭來說,一直都面臨着全球範圍內監管機構的批評乃至調查和訴訟。

據了解,在蘋果手機上使用的應用程序內產生的一切付款行爲,都會經由蘋果支付系統處理並被蘋果收取15%-30%不等的服務傭金,這也就是所謂的“蘋果稅”。

而隨着iPhone銷量的攀升,App Store成爲了應用程序开發商的主流分發渠道之一,應用程序开發商們繳納“蘋果稅”的金額也水漲船高。這部分傭金也已成爲蘋果服務業務的重要收入來源,並推動該業務逐年增長。

與此同時,蘋果公司的市值,也因爲其營收來源的多元化,而遠高於其他智能手機企業甚至科技公司。例如,2020財年,蘋果服務業務營收537.68億美元,同比增長16.2%,營收佔比達19.6%;2021財年,蘋果服務業務營收684.25億美元,同比增長27.3%,營收佔比達18.7%。

由此可見,佔比近兩成的評估服務業務收入,已經讓蘋果手機的APP Store成爲其“現金奶牛”,而且這種如同”過路費“一般的收入,來得非常輕松,成本也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甚至稱其躺賺也不過分。

很顯然,蘋果通過應用市場收費,會引發很多應用开發商的不滿。因爲平台收取的傭金過高,將會導致其开發商需要承擔更大的應用運營成本,間接給消費者帶來壓力。

更讓开發者難以接受的是,开發商也曾經嘗試過在應用程序中向用戶提供第三方支付渠道,不過這種功能开發,蘋果是嚴格禁止的。因此,蘋果也被指濫用市場主導地位,涉嫌壟斷。

不過,目前監管政策落地的,多數是在蘋果公司的海外市場。例如,去年11月,歐盟頒布《數字市場法案》稱,對於估值爲800億美元且在歐盟範圍內每月有4500萬活躍用戶的科技公司,必須允許用戶安裝第三方應用程序,並且外部开發人員可以平等地訪問應用程序和服務的核心功能。這意味着用戶與开發者將很難再受到App Store的約束,“蘋果稅”或將形同虛設。

而在美國當地,蘋果與美國开發商和解,允許开發商告知第三方支付選項。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自2022年1月以來,蘋果因未按要求對荷蘭的約會類APP放开第三方支付系統,被荷蘭反壟斷監督機構(ACM)處以每周500萬歐元的罰款;至3月28日,蘋果已被罰十次,罰款金額總計達5000萬歐元。

由此可見,過去“不可一世”的蘋果公司,正在面臨全球各地的政策監管。而其收“蘋果稅”的道路,也難走得太遠。而且,在市場最大的中國這個法制國家,蘋果恐怕同樣難逃監管的法眼。

美麗的“謊言”:禁止第三方支付只爲用戶安全?

此前,關於IOS版微信公衆平台部分功能被關閉,在知乎等社交媒體平台也發起一番辯論。有用戶提問稱:蘋果和微信槓上了,你會因爲微信放棄使用蘋果手機嗎?

當時,有一個高贊回答是:其實早在8年前蘋果的开發者協議裏就已經有這一條了,蘋果禁止开發者在應用中內置捐贈功能,开發者只能通過調起瀏覽器和短信的形式來進行捐贈,這其實是對用戶的一種保護,不然一些心懷不軌的开發者會把捐贈按鈕僞裝成購买按鈕來欺騙用戶,最終受害的是用戶自己。

圖源:知乎

不過,也有網友表示,蘋果在开發協議中制定這樣的條款,也有霸王條款之嫌。至於蘋果只是考慮用戶支付的安全問題,而採用一刀切,禁止所有其他支付工具,也有網友認爲,這或許是蘋果公司爲了通過付費應用牟利,而編造的美麗的“謊言”。

因爲,在這個“蘋果稅”政策引發了很多用戶不滿後,一些用戶已經开始選擇不再購买蘋果的產品,而轉向其他品牌的智能手機。更有一些用戶則开始積極參與抵抗這個政策,爭取改變它。

不過,以蘋果的市場地位,少數企業想要與之對抗,談何容易。甚至此前蘋果決定暫時擱置從Facebook等平台應用,抽取“蘋果稅”30%的分成。然而,該協議僅僅維持三個月,至12月31日結束,對此Facebook表示並不滿意。巨頭企業與之談判尚且如此,遑論一般的中小企業主體。

爲此,2020年8月,全球知名遊戲研發企業Epic Games打響反對“蘋果稅”的第一槍,大有號召各大企業成立反“蘋果稅”聯盟、蘋果的“霸王政策”鬥爭到底的意味。

結語

通過目前蘋果公司的業績來看,蘋果在App Store方面的核心利益,並未因爲全球範圍內此起彼伏的反壟斷調查而受到影響。

可以預見的是,在全球反壟斷的大潮之下,未來監管機構可能會採取行動迫使蘋果降低對應用程序开發商收取的傭金比例、或是迫使蘋果進一步开放第三方支付來解決與蘋果公司合作,需要被平台收取高額“蘋果稅”的問題,由此也將給蘋果的業績帶來衝擊。

只是,在本土市場,因爲相關法律法規尚且不夠健全,以及受跨國司法層面的溝通可能存在一定的障礙等因素的影響,想要讓“蘋果稅”徹底消失,或許任重而道遠。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蘋果應用市場“過路費”達三成,全球APP开發者怒了!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77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