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停產、裁員,廣汽三菱已進入倒計時?
1年前

近日,不少汽車品牌紛紛交出了半年答卷,幾家歡喜幾家愁,而廣汽三菱卻是宣布要“退圈”。7月13日,廣汽三菱發布一封全員信,表示產品受市場轉型的影響,銷售遠未達預期,經營陷入困境,公司經營層和股東方慎重討論,決定於6月進入臨時停產階段,與此同時進行人員結構優化。停產、裁員,廣汽三菱退出已進入倒計時?


從全員信可以看出,廣汽三菱成立於2012年,由廣汽集團和三菱汽車各出資50%,已走過了11個年頭,在退出東南汽車之後,廣汽三菱成爲三菱唯一的合作夥伴。如果廣汽三菱停產或者退出,三菱汽車在中國市場也會隨之“消失”。

廣汽三菱也有高光時刻,2018年銷量曾達到14.4萬輛,之後便开始一路下滑。2021年,廣汽三菱銷量已跌至6.6萬輛,不到巔峰時一半。而今年以來,廣汽三菱更是糟糕,連續三個月雪藏了銷量,上半年銷量只有1.2萬輛,月均2000輛銷量,意味着這個老牌合資品牌已經被“放棄”。

品牌車型單一,電動化產品滯後,讓廣汽三菱成爲中國車市的“另類”。爲了扭轉這一不利的局面,甚至不惜引入了廣汽的電動技術,基於廣汽純電GEP2.0+平台打造出了阿圖柯,續航裏程近520公裏,試圖最後一搏。

然而,無論是新款歐藍德還是阿圖柯,上市後的銷量都是不樂觀。阿圖柯基於AION V打造而來,但是AION V本身表現也不強,基於AION V打造的阿圖柯也沒有力挽狂瀾,無法吊起消費者的“胃口”?


車市觀察簡單三點:

停產還是退出?

一封全員信,引發了廣汽三菱退圈的猜測。面對汽車電動化大潮,合資品牌轉身慢,水土不服的現象並不稀罕。之前,已有廣汽菲克、謳歌、英菲尼迪等宣布退出,目前還有幾個品牌在邊緣地帶徘徊。


今年3月20日,便有業內人士爆料,“某日系合資品牌即將退出中國市場,生產线將轉作爲同集團自主品牌代工。”同時聲稱,該品牌近期會有一波大幅優惠清倉。這一消息發出之後,引來不少猜測,重點指向了“廣汽三菱”。

之後,在今年4月份,廣汽三菱位於長沙的工廠傳出“停產”;今年5月,三菱汽車社長加藤隆雄在日本媒體會上證實停產傳聞,並表示“在華面臨困難,按計劃將於6月重啓生產。”然而,並沒有等來復產消息,卻是徹底停產的決定。

從各種官方渠道來看,廣汽三菱只是停產,並不是徹底退出中國市場。廣汽集團相關負責人稱“目前,廣汽三菱的股東三方正盡全力推動企業的紓困轉型工作。”一個合資品牌,如果停產基本意味着,距離退出已經不遠了。


反向技術輸出“水土不服”。

之前,一般都是外資品牌對中國品牌技術輸出,反向技術輸出一般比較少見,廣汽向三菱輸出電動技術就是其中一例。衆所周知,廣汽三菱並不是沒有努力,甚至與廣汽集團聯合打造了阿圖柯車型,只不過這一嘗試並不理想,甚至是以失敗告終。同時,廣汽集團與本田和豐田兩個品牌,也有純電車型推向市場,但都是波瀾不驚。

這是不是意味着,自主品牌向合資方輸出技術並不成功呢?隨着電動化成爲市場大勢,不少自主品牌在電動技術上的積累優勢顯示,連奧迪都开始向國內車企尋求合作,或引入電動技術爲其作用。吉利與雷諾成立合資公司,聯合輸出混動技術。馬自達與長安聯合研發新能源產品。


一邊是如火如荼的技術輸出,一邊是並不算是很成功的產品,這種技術輸出難道並不是一條成功的模式?單一的案例,很難下結論,但是自主品牌在電動、混動技術上的儲備優勢是毫無疑問的。

廣汽三菱不是最後一個。

近年來,合資品牌退出,豪華汽車品牌退出並不是個例,廣汽三菱不是最後一個,還有幾個品牌處於這一邊緣了。據了解,近兩年廣汽集團旗下,已有廣汽菲克、謳歌相繼退出中國市場,廣汽三菱甚至進入了倒計時。

一個汽車品牌退出,雖然會爲老客戶持續服務一段時間,但是所帶來的服務不變,產品美譽度下滑是不爭的事實。所以,選擇想买的車型,一定要仔細考慮,不止要關注產品本身,更要關注品牌本身的動態,畢竟誰也不知道下一個是誰。


廣汽三菱還會回來嗎?會借助新能源重生?這個問題很難回答,車市觀察從阿圖柯來看,廣汽三菱對於電動車並沒有前沿技術,如果是想借助廣汽集團實現回歸或者逆襲,最起碼現在看是不現實的想法。而日產雷諾三菱的聯盟本身也是多事之秋,雷諾已經擺脫了對於聯盟的技術依賴,三菱會從中獲得多少前沿技術呢?

所以,這一封全員信宣告停產,或許就是廣汽三菱最後的告別。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官宣停產、裁員,廣汽三菱已進入倒計時?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78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