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迎業績、估值雙底,二季度布局海外中概股機會漸現
2年前

紅周刊 作者 | 胡超

今年以來,全球避險導致市場出現巨大波動。不過,以恆生科技指數爲代表的海外中概股有望出現估值、業績雙底。即便在估值不提升的情況下,未來也有望賺取業績增長的錢,投資海外市場有助於提升投資組合的整體風險收益比。

港股科技股具有吸引力

今年海外投資需要把握兩條主线:一是美聯儲貨幣政策收緊;二是全球經濟在疫情後的持續復蘇。一方面,貨幣政策收緊會影響很多資產的價格表現,權益資產的估值很難得到系統性擡升。另一方面,經濟基本面的復蘇又爲企業盈利創造了很好的土壤。

需要指出的是,盡管美聯儲今年开始加快貨幣政策收緊,但以標普500爲代表的美國主要股票指數依然展現了比較強的韌性。數據顯示,年初以來,標普500靜態市盈率約爲23X(處於過去2年及5年均值之間),FY2022/2023年EPS增速預期分別約爲16%/10%,前瞻估值分別爲20X/18X,具備一定中長期投資性價比。

港股方面,尤其是科技股,去年一季度以來持續回撤主要受多重負面因素拖累。隨着監管政策逐漸落地,上市公司業績底部的跡象愈發明顯。而經歷了政策監管陣痛期後,龍頭科技股增長前景比較明確。中長期來看,科技行業的增速大幅高於宏觀經濟增速,投資科技股有望帶來較好回報。

恆生科技指數或迎業績、估值雙底

近期,港股因大起大落成爲市場關注焦點,很多投資者在大跌後开始對港股投資躍躍欲試。個人投資者不妨重點關注恆生科技指數。

具體來看,恆生科技指數涵蓋了多個重要主題,如綜合性互聯網50%、科技硬件25%、在线醫療9%、雲服務9%,指數成份股基本涵蓋了國內互聯網產業比較知名的巨頭企業如騰訊、阿裏等,以及稀缺的科技行業龍頭企業如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等,而在线醫療與雲服務又符合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以及數據爆發導致雲服務算力需求的激增,整體市場前景長期向好。

但值得注意的是,恆生科技指數本身是一個波動較大的指數,因爲權重股數目較少,且前十大成份股權重佔比約70%,因此幾家公司的表現就容易引起指數大幅變化。

目前該指數從2021年1月的高點下跌了約70%,大幅下挫至歷史底部,龍頭公司估值也基本觸及歷史底部。盡管當前仍然面臨監管政策從嚴的影響,但指數中的龍頭企業護城河比較明確。根據Wind市場一致預期,2023/2024年,恆生科技EPS盈利增速分別爲36%/27%,2022年大概率爲業績底部。

正視科技股高波動特性把握長期價值

雖然恆生科技指數近期波動很大,但短期波動不影響長期投資價值。從中長期來看,科技股的增長一般會比短期的增速更快,這是投資中國科技股的重要邏輯。

而且,恆生科技指數還擁有三個獨有優勢。首先,恆生科技指數成份股每個季度均會做調整,由於調整的機制和極嚴苛的篩選條件,一些不具備創新的科技企業和質地較差的企業沒辦法長期入選。正因如此,恆生科技主要成份企業均爲優質科技龍頭標的。在港股這樣的成熟市場中,投資者喜歡圍繞着優質企業進行交易,因而使得這些企業在港股市場中更具備溢價能力。

其次,恆生科技指數有一個快速納入機制,有些上市時間很短的公司就被納入進來。之所以這樣設計,是爲了快速把這些好公司納入其中。例如蔚來在港股IPO上市後很快被納入,投資者可以快速分享企業上市後股價快速上漲的紅利。而傳統的指數公司,需要等半年或一年才能把它納入進來。

最後,目前在港二次上市的企業尚未納入港股通,個人通過港股通無法买到京東、阿裏巴巴、百度、萬國等企業的股票,而恆生科技指數裏面有30%左右的股票集中在二次上市的優質公司。

對內地個人投資者而言,由於個人通過港股通通道投港股至少需要50萬資金。且恆生科技指數中,有30%左右的資產不在港股通標的範圍,所以內地個人投資者很難投資這些優質公司。更好的方式是借道公募QDII額度間接投資。

(作者系天弘基金基金經理。本文已刊發於4月2日《紅周刊》,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不代表《紅周刊》立場,提及個股僅爲舉例分析,不做买賣建議。)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或迎業績、估值雙底,二季度布局海外中概股機會漸現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7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