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數據的指南:美股已進入75年來第二個長牛周期
1年前

本刊特約 | 傑伊·佩洛斯基

現在,很多人認爲2024年會成爲“出局年”,屆時經濟情況可能會更好。

標普500指數花了165個交易日才達到高於熊市低點20%的門檻,這標志着近75年來第二個長期性的牛市的开始。

我們似乎正處於經濟和市場的中間地帶,因爲我們正在渡過後疫情時代通脹飆升和加息的時期,與此同時,我們也逐漸走出了2022年債券和股票市場雙熊市的陰影。這是一個“摸着石頭過河”的過渡時期,這樣的環境會獎勵那些有耐心的人,他們能夠看到中間地帶的兩面性,對未來將要如何以及爲什么和過去不同保持开放態度。正如我們之前所說,我們相信未來與2010~2020年那種低增長、低通脹時期大不相同,在這種時刻,我們要做的是,認真關注市場和數據的真實情況。

數據凌亂

但顯示出的不是衰退的跡象

市場和數據的情況怎么樣?首先,我們來看一看美國的住房部門,美國房地產主題ETF(XHB)正在大爆發,在過去一個月上漲約13%,美國住房在見底後回升,這意味着我們並未真正進入衰退。

再看一下美國的交通運輸部門,美國運輸指數ETF(IYT)在過去一個月上漲了近10%——這也不是衰退的跡象;再如,將美國運輸指數ETF和公用事業ETF進行比較,我們可以發現,運輸業對公用事業的突破與人們的預期相反,因此我認爲,市場只是在輪動,而不是衰退。

收益率曲线可能預示着未來的經濟衰退,硅谷銀行破產風波之後人們對信貸緊縮有所擔憂,我們也注意到很多新興市場國家面臨債務危機的狀況,但是我們看到新興市場地方貨幣債ETF(EMLC)的表現遠遠優於美國債券綜合指數ETF(AGG)和多數指數。雖然有些人看到了經濟衰退和通貨膨脹的風險,但我們看到了未來的較低的通貨膨脹,也就是說,我們進入了中間地帶,導致風險資產價格上漲。

最近,美國的各項數據公布了,包括硬數據(耐用品、新房銷售)和軟數據(消費者信心達到18個月的高點),彭博社的美國ESI指數創下自2月以來最好的單日走勢,這也不是經濟衰退的跡象。《金融時報》最近一篇文章提到,我們正處於新的全球工業競賽,以應對3C的擾動(Covid、Climate、Conflict),這可能會暫時化解歐洲、美國和日本的投資人對經濟停滯的擔憂,並使全球經濟恢復活力。在我們看來,這很可能會重塑美國經濟,其中包括美國的工業、創業和就業、環境與科技。

美國和歐洲的新工業政策正在重塑。在歐洲,意大利的增長速度超過了德國。在亞洲也有新的故事發生,日本正在擺脫通貨緊縮,成爲世界上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日經指數創下30年來的新高,但仍比美國股票便宜得多。中國仍然以5%的速度在增長,比美國和歐洲的增長率高3倍以上。生產平台正在向東南亞擴散,東南亞正在進入投資者的視野。

2024年股息將會提升

中國、日本是市場中的亮點

在我們看來,當前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美國和歐洲的制造業率先復蘇,還是服務業會率先復蘇?我們預計是前者,因爲零售業的庫存在過去一年的大幅減少,並進入補庫存周期,這帶來了制造業活動的重新开放。

就像在牛市中落後的股票奮起直追那些領先的科技龍頭一樣,我們預計經濟也會如此,經濟復蘇成爲更重要的話題,大家不再緊盯着經濟衰退。此外,密切關注科技領域的人會看到,人工智能正在开啓一個新的增長周期,這會爲全球企業和投資人帶來新的機會。

步入7月份,我們就進入了下半年,最近,很多經濟學家都提高了對於GDP的預測,同時降低了對經濟衰退的預測。高盛就是一個例子,他們最近下調了對於經濟衰退的預測,同時將第二季度的GDP預測提高到2.2%,而摩根士丹利將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從40%下調到25%。總體來說,留給衰退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因爲公共私人支出只會增加,這將削弱貨幣政策顯著的滯後效應。

穆迪的馬克·贊迪(Mark Zandi)用三個理由來論證美國能夠避免經濟衰退:首先是超額儲蓄,消費者在疫情期間無法像往常那樣消費,因爲他們被困在家中,疫情最高峰的時候,超額儲蓄佔到了GDP的10%,此後,消費者一直在使用這些儲蓄來補充他們的購买力。其次是勞動力囤積,企業極力想避免裁員——即使在大流行之前,他們在招聘以及留住人才方面也面臨很大的困難。企業也十分清楚,隨着當前勞動力的退休和移民的減少,勞動力短缺將成爲一個長期的問題。第三是低槓杆率,家庭和企業對於貸款都十分謹慎,所以他們的償債壓力比較輕,他們也已經鎖定了之前的低利率。

現在,很多人認爲2024年會成爲“出局年”,屆時經濟情況可能會更好——賣方分析師認爲,2024年美聯儲和歐洲央行將完成加息,日本央行很可能結束YCC政策,开始加息。即使是今天最看跌的預測者,如摩根士丹利的預測者,也認爲2024年每股收益將提高。

再來看歐洲,歐洲的經濟一直在掙扎,因爲制造業仍然是它的一個重要部分,特別是在德國。我們看到該地區的增長狀況已經下降,因此,制造業的追趕問題對歐洲來說可能比對美國更重要。對歐洲來說,就像重建國內基礎設施和處理能源危機一樣,我們認爲,中國市場的需求應該會緩解他們的制造業難題。

我們觀察到全球經濟的不同步性,目前亞洲引領全球經濟增長,其次是美國和歐洲。斯蒂芬·詹(Stephen Jen)注意到美國和中國經濟活動的不同步性,他強調:“如果我們跟蹤美國和中國CPI通脹率的簡單平均值,它是2.1%--略低於2.4%的20年長期平均值,也低於2022年6月高點的5.8%。”當前的通脹問題是發達國家通脹,而非新興市場通脹,比如,德國處於6%的高通脹水平,而巴西的通脹水平是4%,這種情況幾乎已經持續了一年。

我們也看到了日本成爲全球市場中的一個亮點,日本正享受着幾十年來最好的增長,並且它的增長速度和增長潛力遠遠超過了預期,這表明未來幾年對日本的公司來說會是一個好的機會。日本爲全球高端制造公司和科技公司提供了一個有吸引力的、廉價的海外生產平台。

最近,台積電和美光都宣布在日本建立半導體加工廠。與此同時,隨着時間的推移,中國的消費者會產生更多的信心,從而改善中國的內需狀況,在強勁內需和供應鏈建設的推動下,東南亞的增長將繼續保持強勁。

標普500走出低位

美股公司盈利預期回升

基於我們對宏觀經濟的樂觀展望,我們仍然對風險性資產持建設性態度,並且認爲非美國風險資產價格在短期和中期均具有升值潛力。我們繼續建議投資者保持耐心,如果牛市出現,我們認爲,投資者在牛市出現短暫回落時趁機买入(BTFD),在過去幾周,這種情況實際上已經實現了,我們在寫這篇文章時,股票市場正在因美國經濟數據的好轉而復蘇。

Carson Group指出,2023年上半年,納斯達克實現了40年來最佳的开局,這表明下半年前景良好,特別是在2022年出現下降的基礎上,今年的機會更多。

美國投資經紀及咨詢服務平台LPL也指出,一旦標普指數擺脫了20%的低位,未來12個月的平均回報將達到18%。據LPL統計,標普500指數花了165個交易日才達到高於熊市低點20%的門檻,這標志着近75年來第二個長期性的牛市的开始。

歷史預期未來是光明的,雖然我們一直處於一個非歷史時期,但我們認爲有理由認爲,隨着我們恢復到某種程度的穩定,歷史可能重新成爲指導投資的“指南”。盡管如此,我們注意到全球盈利預期正在回升,第二季度的財報季即將來臨,我們預計公司盈利普遍會超過預期。同時,我們也關注企業發布的下半年指引和2024年的早期展望。

我們的全球股票槓鈴策略由美國股票和非美國股票組成,但基於估值、所有權程度、增長潛力和降息潛力,我們略微傾向於非美國股票,並預計非美國股票將在未來幾年內具備優勢。我們將繼續持有歐洲股票,但今年我們把注意力集中在日本和新興市場。我們認爲新興市場將引領未來的降息周期,因此我們對中國、東南亞,以及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和巴西都進行了配置,他們的估值目前處於較低水平。

(作者系TPW投資首席投資官,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不代表本刊立場。本文已刊發於7月8日《證券市場周刊》,文中提及個股僅做分析,不做投資建議。)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歷史數據的指南:美股已進入75年來第二個長牛周期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78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