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的誕生,甚至早於人類語言,其需求之大,不言而喻。而行業進入混战期,是出現在2016年12月,騰訊整合中國音樂集團,並更名爲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以下簡稱騰訊音樂,或TME)之後。
不過,隨着在线音樂行業格局初定,這個行業也漸漸沉寂。即使是以騰訊音樂爲代表的頭部平台,也开始表現沉穩,各種經營數據雖有增長,卻並無太多驚喜。
據騰訊音樂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報告期內騰訊音樂總營收爲70億元,同比增長5.4%。其中,在线音樂帶來的訂閱收入26億元,同比增長30.4%,而在线音樂服務的收入達到35億元,與在线娛樂收入持平。
不過與此同時,騰訊音樂在线月活用戶也持續顯出頹勢,Q1同比再降6.9%。這或許也預示着,這幾年在线音樂市場流量見頂的說法,並不是聳人聽聞。而騰訊音樂的焦慮,也將因此揮之不去。
營收持續下滑,兩大核心業務此消彼長
盡管騰訊音樂第一季度的財報表現還算樂觀,營收方面一改過去持續五個季度的頹勢,但是不容忽視的是,這是2022年在疫情的影響之下,歷史對比數據的基數偏低所致。實際上,此時的業績與2021年第一季度的78.2億營收相比,仍下滑10.5%。
2022年騰訊音樂的頹勢,通過其財報就可以窺見一斑。數據顯示,報告期騰訊音樂全年營收283.4億元,同比下降9.3%。
值得一提的是,將其業績細分至在线音樂分業務來看,2022財年騰訊音樂社交娛樂服務和其他服務收入爲158.56億元,同比降19.8%。甚至直至2023年第一季度,該部分營收已連續七季度同比下滑。
由此可見,騰訊音樂的在线音樂收入本季度首次追平社交娛樂服務收入,與其說是前者依托的商業模式初見成效,不如說是因爲與後者的收入,此消彼長。要知道,在其上市前後,二者的佔比一度維持在三七开的水平。彼時的社交娛樂服務,可謂是爲騰訊音樂貢獻營收的中流砥柱。
不過,隨着衆多娛樂平台搶奪用戶注意力、直播業務監管趨嚴,曾經騰訊音樂的用戶活躍度、營收支柱—社交娛樂業務,收入逐漸走低。
例如,根據QuestMobile數據,今年3月,在线音樂類App月MAU爲5.7億,短視頻類App MAU達到9.4億,月人均使用次數和月人均使用時長分別是在线音樂類App的近7倍和19倍。受此影響,自2021年Q3起,騰訊音樂的社交娛樂業務營收甚至連續七季度同比下滑。
與此同時,2022年5月國家廣電總局等四部門發布《關於規範網絡直播打賞加強未成年人保護的意見》,進一步規範未成年從事主播、觀看直播及打賞行爲,並且取消打賞榜單,直接衝擊騰訊音樂的與打賞有關的部分營收。
收入下滑的同時,其月活躍用戶數據也十分堪憂。財報顯示,2023年Q1用戶數據,騰訊音樂MAU減少16%至1.4億;其中付費用戶也隨之下跌爲710萬,同比下降14%。相比之下,同比持平的5%付費率、微增2%的單個付費用戶月均收入,對其業績增長來說,卻有些微不足道。
內憂外患難除,內容護城河不再
除了社交娛樂服務當年的風光不再外,TME的在线音樂訂閱收入也難言穩定。尤其是近年以來,騰訊音樂雖然在线音樂盈利能力可觀,但是卻是在各種爭議聲中成長。
首先,騰訊音樂原本價格不低的會員服務,還越賣越貴,導致用戶的付費動力不足。例如,前不久,QQ音樂在app內發布公告,將對豪華綠鑽會員中的存量自動續費會員進行價格調整,連續包月會員價格從13元/月上調至15元/月,連續包季會員的價格漲價幅度最大,達到28.6%左右。而酷我音樂的豪華VIP,更是直接從88元漲價至158元,價格幾乎翻倍。
其次,其音樂會員的權益也頻遭質疑,各種抱怨隨處可見。例如,有QQ音樂會員反饋,即使是從平台下載的歌曲,會員到期仍無法播放,而所謂的VIP專享無損音質等權益,用戶實際體驗與普通音樂並無太大差異,同時非常耗費流量,增加使用成本。
再次,在付費訂閱音樂的同時,騰訊音樂還未忘記通過廣告變現。雖然付費會員看到的廣告相對更少,但是對於免費用戶而言,過多的廣告,也會帶來用戶帶來嚴重的傷害。甚至有用戶吐槽稱,即使开通了會員服務,“我的”界面仍然不斷彈出廣告,由此足見其廣告帶來的糟糕體驗。
也正是因爲如此,在黑貓投訴等平台上,關於騰訊音樂的投訴量,累計高達萬余條,投訴主要集中在APP自動續費無提醒、充值與實際到账時間不符、廣告騷擾導致錯买東西等。
除了這些內憂以外,騰訊音樂還面臨諸多外患,競爭壓力也與日俱增。
一方面,騰訊音樂的優質內容護城河,不復存在。2021年7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責令騰訊音樂在一個月內解除獨家版權,這也被市場解讀爲,國內在线音樂平台的獨家版權競爭時代正式宣告結束。
另一方面,外部競爭仍在,騰訊音樂難以高枕無憂。盡管目前騰訊音樂一家獨大,但是與其同一時期成長起來的網易雲音樂,卻從來未曾松懈。尤其是背靠阿裏巴巴的蝦米音樂關停後,網易雲音樂又從容上市,此時的網易雲音樂,不僅少了一個對手,而且對騰訊音樂的攻勢兇猛,而在騰訊獨家版權優勢喪失後,網易雲音樂也將是其不可忽視的對手。
與此同時,依靠短視頻產品形態崛起的抖音,也對在线音樂市場虎視眈眈。上线一年有余的汽水音樂,背靠抖音的流量來勢洶洶、快速發展壯大,僅僅上线半年月活已過千萬。據了解,汽水音樂正在通過免費音樂的方式,對騰訊音樂形成致命打擊。
另外,瞄准網文用戶、中老年用戶以及下沉市場用戶的“番茄暢聽音樂版”,在上线一個月後,根據七麥數據顯示,其安卓端的下載數據就高達200萬,首月的日均下載量則有6.4萬左右,遠高於汽水音樂的首月的下載數據。
由此可見,昔日“傲嬌”的騰訊音樂,在版權優勢一夜之間喪失後,從此再難高枕無憂。
企鵝FM呈折戟之勢,TME第二增長曲线難尋
除了版權優勢喪失、外部競爭激烈外,騰訊音樂的焦慮,還在於急需尋找第二增長曲线。而前段時間,騰訊“試水”的長音頻產品企鵝FM關停,預示着騰訊音樂布局長音頻,或許會更加謹慎。
一方面,企鵝FM的半路折戟,讓騰訊音樂知道了,長音頻賽道還存在一個不容易被看見的“暗坑”,從降低試錯成本的角度,騰訊音樂也需“謹言慎行”。
圖源:企鵝FM APP Store應用市場截圖
要知道,早在2020年,騰訊音樂就在孵化新品牌“酷我暢聽”,重金押注長音頻賽道。彼時,任CEO的彭迦信稱,長音頻將是未來TME持續發力的战略領域。不過一周年後,騰訊音樂也宣布將旗下酷我暢聽與懶人聽書合並升級成全新品牌“懶人暢聽”。
只是,目前長視頻賽道的行業格局初定,喜馬拉雅、蜻蜓FM以及荔枝FM的實力不容小覷,第一梯隊似乎沒有懶人暢聽的位置。
另一方面,近年騰訊視頻號的崛起,也給騰訊音樂結合微信生態運營,帶來了可能。這幾年,騰訊音樂也反復嘗試與視頻號進行場景互補,並在虛擬偶像、音質、視覺效果、社交功能、虛擬娛樂體驗等方面持續創新。
例如,2022年7月,騰訊音樂聯合視頻號,推廣周傑倫新專輯《最偉大的作品》,據騰訊音樂管理層透露,周傑倫演唱會直播期間,騰訊音樂曾通過在TME live新設入口將用戶導流至擺有周傑倫周邊的官方店鋪,騰訊音樂因此在二季度實現了近1000萬元GMV。
只是,明星的IP效應,依然是騰訊音樂借助視頻帶來商業價值的底層邏輯。而環顧互聯網,似乎除了周傑倫、孫燕姿這種經久不衰的“线下”明星外,能值得騰訊音樂官方大動幹戈、全網推廣的IP,卻屈指可數。其規模的局限性與可復制性,也顯而易見。
在傳統的推廣方式流量見頂後,騰訊音樂也試圖結合AIGC等新型技術進行業務創新。不過,目前來看,因此建立的新生態對於創作者端的吸引力更大,但是對於一個音樂作品是否能夠引發市場關注,甚至帶來用戶付費作用或許並不明顯。這正如近年元宇宙的風口之下,很多平台推出的虛擬偶像、虛擬演唱會、數字人直播等的熱度,並不及當初想象。
由此可見,騰訊音樂雖心有不甘,但是多方嘗試後,有些項目卻淺嘗輒止、有些還尚待市場驗證,這也意味着,其第二條增長曲线難尋。
結語
相比全球250億美元的在线音樂大市場,目前騰訊音樂的數百億元的營收水平,依然是九牛一毛。而個位數的增長,顯然不是騰訊音樂所希望看到的。
因此,也有業內人士預測,騰訊音樂的未來增長空間,或許在目前的兩大業務之外。只是,在騰訊音樂的在线訂閱服務口碑崩壞、長視頻布局又瞻前顧後、創新產品還需等待市場驗證的壓力之下,騰訊音樂想要找到第二條增長曲线,並非易事。
與此同時,以字節旗下汽水音樂爲代表的新型在线音樂平台正在崛起,也讓騰訊音樂難以高枕無憂。內憂外患之下,騰訊音樂“躺賺”的日子也要走到盡頭了。
作者:四少
編輯:尼克
免責聲明:本文基於已公开的資料信息或受訪人提供的信息撰寫,但科技四少及文章作者不保證該等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准確性。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騰訊音樂的困局藏不住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80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