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廠 | 不向流媒體妥協,也只有諾蘭和《奧本海默》能做到
1年前


記者 張勇毅

編輯 高宇雷



就像一部逆境重生主題的電影一樣,距離《奧本海默》全球首映僅僅兩天——7月19日,環球影業宣布這部諾蘭的第12部電影在內地過審,雖然之前社交媒體上它未過審的消息傳播甚廣。按照之前的慣例,這部電影會在8月進入內地院线。7月21日,電廠記者在中國香港觀看了它的首映。


除了主人公奧本海默足夠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之外,諾蘭因爲流媒體與華納兄弟關系破裂,轉投環球影業而備受關注。這位商業片導演在影片制作、宣發上的巨大權力,甚至採用了無CG和全膠片的模式,也成爲了關注的焦點。



背景故事


《奧本海默》是一部關於「原子彈之父」、J - 羅伯特 - 奧本海默的傳記片,劇本改編自普利策獎獲獎傳記《美國普羅米修斯:羅伯特·奧本海默的勝利與悲劇》。


現實中,奧本海默雖然從來沒有獲得過諾貝爾獎,但卻是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物理學家之一,這當然是因爲他在二战期間主導了研制世界上第一枚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爲人類开啓了潘多拉魔盒,也讓他同時成爲了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具爭議的物理學家。


奧本海默自己在原子彈被用於轟炸廣島與長崎之後,也逐漸產生了這種想法:也 1965 年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的一次採訪:他在採訪中回憶了自己在首次引爆核裝置後的第一時間的想法。引用《博伽梵歌》中的名句:

「現在我變成了死神,世界的毀滅者」

在片中,這句台詞也多次經由奧本海默之口說出。向觀衆揭示全片最重要的矛盾;前期奧本海默全身心投入到原子彈的研制、後期奧本海默卻全力投入阻止核擴散運動;同時奧本海默的一生都在天賜的才華與飽受來自外界同事的猜疑妒忌、排擠之間掙扎,以及在战後在麥卡錫主義盛行的美國遭到各種無端調查,甚至在 1953 年剝奪了安全審查權限。


這是貫穿奧本海默整個人生的悲劇,也是諾蘭想在《奧本海默》中探討的核心所在,在影片中諾蘭用了諸多手段來強化觀衆對於奧本海默內心情感的劇烈變化與掙扎:包括不限於採用類似《社交網絡》的倒敘手法、將意象用畫面/音效來展示。


爲了進一步輔助時間线關系,講述奧本海默內心的劇烈變化,諾蘭還在本片中啓用了片中另一個標志性的道具「黑白畫面」,輔助觀衆在客觀視角與奧本海默個人內心強烈的主觀感受之間區分,沉浸其中的觀衆幾乎是在與主角一同經歷整個自我拷問的過程。



諾蘭在多個採訪中都說過「要將觀衆代入奧本海默的內心世界」,IMAX 畫幅、音效以及黑白膠片都變成了諾蘭將觀衆帶入奧本海默內心世界的工具。


據在劇中飾演萊斯利中將的馬特-達蒙表示,諾蘭撰寫的劇本中是以第一人稱視角撰寫,並非是「奧本海默拿起……」而是「我拿起 ……」,這也構成了觀衆幾乎是「被迫」,與奧本海默一同經歷內心掙扎,最終成片讓人看得出神,這是本片讓人目不轉睛的關鍵。


從效果來講,成片毫無疑問極其成功的:IGN 甚至評價《奧本海默》是驚悚片,同時給出了滿分十分的評價,稱其爲「諾蘭有史以來最抽象、同時也是最嚴謹的作品」。




諾蘭與環球「第一次」


諾蘭曾經與華納兄弟的合作關系相當穩固:過去我們耳熟能詳的幾乎所有諾蘭電影 —— 包括《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盜夢空間》、《敦刻爾克》以及《信條》都出自這對黃金組合。


上线流媒體平台 HBO Max,這深深刺激了諾蘭這位一直抵觸流媒體平台「老頑固」的神經:諾蘭曾在採訪中吐槽自己崩潰於「前一天晚上睡覺時還以爲自己在爲最偉大的電影制片廠工作,醒來之後發現自己卻是在爲最糟糕的流媒體平台打工」。


由於華納兄弟最終在諾蘭與流媒體之間選擇了後者,因此在《信條》攝制完成後,雙方之間的間隙愈發不可彌合。在經歷數個月的談判之後,諾蘭最終仍選擇「跳槽」到了環球影業。自此切斷了長達近二十年的合作關系。


但即使是這樣諾蘭大導演的架子也一點也沒有放低,在與環球正式开始合作,在正式合作拍攝《奧本海默》之前,諾蘭曾向環球提出了六個條件:

一億美元的制作費用

一億美元的宣傳費用

絕對的電影創作控制權

《奧本海默》上映前後三周環球不得發行其他新片

《奧本海默》要有 100 天以上的院线獨佔期

要求先獲得 20% 的前期票房收入


即使是這些苛刻到幾乎是在「耍大牌」的任性要求,最終環球照單全收,其中能看出環球一方也爲了促成這次握手給出了相當大的誠意:這當然是考慮到「諾蘭電影」本身已經成了如同原子彈爆炸一般,有足夠影響力的票房助推器。


時至今日仍有諾蘭這樣的「頑固分子」愿意用自己的導演生涯做賭注,來死撐院线的存在價值,或許真的是電影產業的幸運。



無 CG?


諾蘭是衆所周知的「實拍狂魔」,對 CG 技術在電影中的應用一直抱有些許抗拒的態度,並堅持不在自己的作品中使用 CG合成畫面,爲此他曾在《星際穿越》中燒掉一整片玉米田、在《信條》炸掉一架真實的波音 747 飛機。因此諾蘭導演在新作中給大家整出來什么新的「藝術形式」,都不會太讓人奇怪。



但《奧本海默》畢竟是以原子彈之父爲主題的傳記片,從开拍之初就充滿了各種梗圖,表示諾蘭「這次終於要炸原子彈了」。調侃歸調侃,既然是圍繞「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展开的故事,影片中自然少不了大量的爆炸場景:不僅要展示出原子彈應有的氣勢,在片中爆炸畫面更多時候還要用於表達奧本海默內心劇烈掙扎的工具,展現出「世界就此滑入深淵」諾蘭想表達的意象。


其實諾蘭此前並非完全沒有在電影中使用 CG 內容的歷史:在《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電影結局中,其實已經設計過一場由 CG生成的海面核爆橋段,但諾蘭卻認爲 CG畫面在這種需要震撼人心的時刻表現「平淡無奇」,認爲只有實景攝影才能展現出「最細膩、無與倫比的細節」。


《奧本海默》片中出現的爆炸效果


諾蘭本人當然清楚其中制作的難度與挑战,因此也在電影正式上映前不斷賣關子,只表示「拍攝畫面時的難度極高」。電影本身的取景地也正是當年「三位一體核試驗」實際的發生地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攝制組頂着當地惡劣的天氣環境完成了大部分的鏡頭拍攝。



但無論如何,在完全沒有可能真的扔一顆原子彈復現的前提下,《奧本海默》特效總監斯科特-費舍爾領導的特效團隊嘗試了多種技術,以重現爆炸時的火花四濺和火光衝天:包括乒乓球被砸碎,顏料被扔到牆壁上,以及發光的鎂溶液等多種稀奇古怪的道具。通過以變幀頻超近距離拍攝這些動態效果變化,結合 IMAX 全景攝影機,最終創造出了我們現在在鏡頭內所看到的效果。


作爲一部三小時時長的影片,《奧本海默》全片膠片總長總重分別達到了 11 英裏和 600 磅,在香港上映時 IMAX 影廳放映機達到了承重極限,幾乎「不堪重負」。


這也只是本片攝制中諾蘭各種「挑战極限」操作的一小部分,鐘情於膠片拍攝的諾蘭甚至還定制了一批 65mm 黑白膠片,用於影片拍攝;上映前的採訪花絮中,制作團隊也吐槽「你不能用不存在的規格(65mm 黑白膠片)去拍電影」,沒想到諾蘭真的將這種「不存在的規格」造出來了。



內地上映「一刀不剪」?


在正式過審之前,網友討論的同時還有作爲 R 級片的《奧本海默》如果要在內地上映,會有哪些裁剪,如今電影已經確定上线,這個問題自然成爲了最受關注的話題;還有傳聞表示諾蘭堅持「一刀不剪」,這意味着中國內地上映的版本將與香港等地保持完全相同的時長。


就目前全球各地對《奧本海默》的評級情況來看,環球在全球發行了兩個版本:分別是以美國本土上映、評級爲 R(意味着 17 歲以下觀衆需要監護人陪同觀看)的版本,以及香港等地上映、評級爲 PG-13 的版本。


PG13 版本與 R 級版本時長完全相同,但在實際觀看中,即使是香港上映的 PG-13 版本,片中也出現了許多明顯不適合「全年齡向」的內容,如果屆時內地上映版本真的與香港 PG13 版本時常相同,內地上映版本會通過其他方式來消除掉非全年齡向內容 —— 手段包括但不限於畫面裁剪與打碼。當然這些問題的最終答案,或許只有等到內地最終首映上线才能揭曉謎底了。



但無論如何,作爲「諾蘭電影」這一 IP 下的最新作,《奧本海默》所呈現出的視覺效果與故事毫無疑問都是一流的體驗,這或許不是一個適合所有人的大衆電影,但如果你是已經熟悉諾蘭風格的電影粉絲,相信《奧本海默》也一定能獲得讓你賺回票價的體驗。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電廠 | 不向流媒體妥協,也只有諾蘭和《奧本海默》能做到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81214.html